苏轼是第一个使用“油腻”一词的人,其实他就是一个油腻大叔
作者:刘永
(一组电视剧《苏东坡》剧照)
在人们的想象中,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就是一个胖乎乎的中年人,整天乐呵呵的。拿今天的流行语言来说,他就是一位“油腻大叔”。油腻大叔当然不是只具有油腻的外表,还要有一颗油腻的内心,人到中年,爱开玩笑,油腔滑调,故作聪明,指点江山、人物,唠唠叨叨,象那个《西游记》里面的唐僧。呵呵,不幸的是这些特点苏东坡竟然都完全中招了。
(一)“油腻”一词的发明人
说来也巧,“油腻”一词的发明权还要归功于苏东坡。
好友蔡景繁的女儿病逝了,苏东坡写信问候说:“情爱著人如黐胶油腻,急手解雪,尚为沾染,若又反覆寻绎,便缠绕人矣。”(苏轼《与蔡景繁书》之十二)他劝慰好友节哀顺变,不妨寄寓佛老,可免于情爱的困扰。
这是“油腻”一词的最早书面记载,苏东坡也是第一个使用“油腻”一词的人。在苏东坡看来“情爱”如同油腻,一旦沾染上,就很难洗干净。苏东坡一生风流多情,他对“情爱”的体会可谓感同身受。苏东坡时时提醒自己和朋友要清心寡欲,却常常身陷“情爱”,不能自拔。到了中年反而随波逐流,愈发变得“油腻”起来。
(二)大叔爱萝莉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十九岁的苏东坡正在杭州担任通判。一天,他和朋友们游览杭州凤凰山后,在宴会上与芳龄十二岁的歌女王朝云相遇。王朝云天生丽质,歌喉清越,舞姿翩跹,如同一朵出水芙蓉,让苏东坡顿生爱怜之意。于是,苏东坡对王朝云一见钟情,当即就决定把她收归己有。想来,这不正是“大叔爱萝莉”的典型表现么?从此,王朝云就成为苏东坡的贴身侍妾,苏东坡无论走到哪里,总会把朝云带在身边。
当然,苏东坡看上王朝云这件事还真不能等闲视之,毕竟被誉为中国“千年英雄”的伟大人物只有苏东坡一个。所谓“惺惺惜惺惺,慧眼识英雄”,真正的爱情必定超越地位、年龄的限制,苏东坡用他的慧眼,幸运地遇上了相爱一生的红颜知己。
据毛晋《东坡笔记》记载: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曰:“都是文章”。东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经纶。”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曰:“学士一肚皮不合入时宜。” 东坡捧腹大笑。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由此可见,苏东坡视王朝云为知己,而王朝云似乎也是上天赠与苏东坡的天使,在患难之中给予了苏东坡无尽的精神慰藉。王朝云陪伴苏东坡度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雨人生,条件再艰苦困难,她也不离不弃。在苏东坡晚年,王朝云陪伴他贬谪辗转各地,但她最终还是未能扛过瘴疠之苦,病亡于广东惠州,年仅三十四岁。
(三)不合时宜的苏东坡
用“一肚皮不合入时宜”来概括苏东坡的遭遇,是王朝云常年跟随苏东坡,观察体会,得出的结论。实际上,苏东坡总是与世事格格不入,还与他逐渐趋于“油腻”的性格有关。
元丰六年(1083)九月,二十二岁的朝云为苏东坡生了一个儿子。苏东坡为他取名“遯”,“遯”取自《易经》中的第三十七卦,是消遁、归隐的意思,这一卦的爻辞中说:“嘉遁,贞吉”。可见这个名字,既包含有自己远遁世外之义,又寄托着对儿子未来的美好祝愿。这一年,已经是苏东坡在经历“乌台诗案”的严酷打击后,在黄州穷困潦倒地生活的第四个年头。新生儿的到来给处于困苦中的一家人带来了惊喜,苏东坡更是感慨万千。
他在儿子满月之时,写《洗儿》诗一首:“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东坡总是喜欢语出惊人,标新立异。不过你要庆祝儿子诞生就庆祝吧,怎么还挖苦讽刺,顺带就把那些公卿骂了一通呢?你说那些“愚且鲁”的公卿们看了这诗,怄气不怄气?看来即使身处困境,这“油腻大叔”还是只图嘴上快乐,其他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按理“乌台诗案”血的教训是深刻的,苏东坡到黄州后也曾“深自反省”,一度闭门不出,不复笔砚。然而他生性乐观豁达,是典型的“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东坡文章,妙绝古今,而其病在于好讥刺。” 在他到杭州赴任之前,好友文同就曾告诫他:“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
苏东坡吟诗作赋、爱管闲事的习惯却始终难以改变。而他的政敌也正是利用其黑纸白字,断章取义,攻其要害,最终导致了“乌台诗案”的千古奇冤。新党势力欲将苏东坡置于死地而后快,让他饱尝“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苦果。在这些政敌的眼中苏东坡始终是牢骚满腹,嬉皮笑脸,一个顽固不化的异见分子。
(四)“油腻大叔”变成老人
元丰七年(1084) 四月苏东坡带领一家人离开黄州,在前往汝州途中,小儿子苏遯就在金陵(江苏南京)夭折了,这真是雪上加霜,凄凄惨惨戚戚。
元丰八年(1085)二月,朝廷终于答应了苏东坡的请求,准予他离开官场、归隐家园。苏东坡买田阳羡,欣喜若狂。路过扬州竹西寺,他写了《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中有“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句。他们才在常州居住近两个月,苏东坡就否极泰来,命运发生了彻底改变。五月,苏东坡官复原职,出任登州(山东蓬莱)知州,紧接着他又步步高升,进入朝廷当上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真是春风得意、前程似锦。
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朝廷政治格局的急剧变化。当年三月,宋神宗驾崩,十岁的宋哲宗继承大统,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高太后反对“王安石变法”,倾向于恢复旧制,她启用老臣司马光入主朝政,着手废除新法。
苏东坡作为旧党的代表人物随之东山再起,得到重用,成为小皇帝宋哲宗的贴身侍从。当时担任小皇帝老师的官员还有著名的大儒程颐,苏程二人都在旧党阵营,本应该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却不料“油腻大叔”苏东坡得意忘形,难改爱开玩笑、讥讽损人的本性,对程颐多有批评指责。两人的关系后来发展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进而又导致两派人员形成“蜀党”“洛党”,相互倾轧、猜忌攻讦,党争甚至一直延续到几十年后的南宋高宗时期,影响十分恶劣,对此苏东坡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程颐是著名的理学家,性格端肃持重,而苏东坡却豪迈洒脱,不拘小节。史载:“程颐在经筵,多用古礼,苏轼谓其不近人情,深疾之,每加玩侮。”(《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去世,程颐主丧。苏轼与众官刚刚参加完一次太庙庆典活动,便欲前往祭奠司马光,遭到了程颐的坚决阻拦。
程颐的理由是:依据《论语》,庆、吊不能同日。苏东坡反驳说:孔子虽然说过“哭则不歌”,但并没有说过“歌则不哭”,还讽刺程颐“燠糟鄙俚”(北宋孙升《孙公谈圃》卷上)。结果“众皆大笑,结怨之端,盖自此始”。苏东坡卖弄聪明,嘲讽程颐,引得众人哄堂大笑。从此苏东坡得罪程颐,结下仇怨,“蜀党”、“洛党”党争随之爆发。
苏东坡是“蜀学”的代表人物,学术主张生动活泼、遂情达欲、要“近人情”。而程颐却认为:“性即理也,所谓理,性是也。”(《二程遗书》)二程兄弟在千辛万苦的生命历练中体会得出“天理”二字。他们认为:欲存“天理”,必灭人欲,必须不近人情,因此特别重视“敬”的功夫。朱光庭是程颐的弟子,他听了程颐的讲课“如坐春风”,深得老师的真传。
在朝廷之上,朱光庭“端笏正立,严毅不可犯,班列肃然”。苏东坡特别反感他,常常加以冷眼、挖苦。当然这“油腻大叔”哪里是那些道貌岸然的君子们的对手,在他们面前,苏东坡败得一塌糊涂。可恨“油腻大叔”的批判劲头不够,太过油腻随性,让那“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恣意横行,杀人不见血,之后被统治者利用,流毒肆虐中国几百年,真是可悲可叹,呜呼哀哉!
起初,司马光一心一意全面否定“王安石变法”,苏东坡不知哪根筋不对,坚决反对废除王安石制定的免疫法,竟然和司马光吵了起来。苏东坡就是这么任性,导致他在政坛上变成了两边都不讨好的油腻角色。元祐四年(1089)一直怀恨在心的朱光庭终于抓住把柄,弹劾苏东坡在主持进士考试时,故意在试题当中“谤讪先朝”,要求朝廷予以严惩。于是,苏东坡不得不再请外任,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出知杭州。这时,苏东坡已经五十四岁,曾经的大叔老矣!
(五)穷途末路的幽默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苏东坡的豪放不羁、口无遮拦往往给自己埋下祸根。
到了元祐八年(1093)御史贾易旧事重提,弹劾苏东坡当年路过扬州竹西寺时,听到神宗驾崩的消息,在所题诗中反写“山寺归来闻好语”,这是违背人臣之礼,大逆不道。没办法,“油腻大叔”到老了都还在为自己曾经的“油腻”买单。苏东坡虽千方百计为自己辩诬,说自己写的诗绝对清白,最终他还是被迫出知定州(河北定州),这之后他就被一贬再贬,受尽了苦难折磨。
直到七年后,苏东坡才从“天涯海角”海南岛返回大陆,他在《自题金山画像》诗中描绘自己的狼狈处境:“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此时他感觉自己行将就木,心如死灰。不过毕竟曾经是位“油腻大叔”,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他还是不忘幽默、调侃一番。黄州、惠州、儋州这些令他刻骨铭心的伤心地,在他看来反而成为了他引以为豪的建立伟大功绩所在。
【作者简介】刘永,现为公务员,爱好文史写作,时有诗文发表于报刊。从事文同、苏轼研究,有《文同评传》等书籍出版。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Hash:27b2be91ff7225149229f1e2ea0b2b64854288f7
声明:此文由 写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