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部分剧情竟发生在固原,快来回味历史吧!

最近,由王凯、江疏影等众多明星主演的古装大戏《清平乐》,除了服化道具还原度极高,对历史史料的还原也殊为考究,深受观众好评,大家陶醉在朝堂与后宫之间,著名人物一个个登场,让我们见到了一个历史上的大宋。

不过,电视剧表现的是宫中的“清平乐”,而处在大宋西北边关的将士们正在经历刀光剑影。 该剧中总是提到大宋与西夏的战争,总提到一个地名“镇戎军”,如第17-18集,曹丹姝父亲用镇戎军的旧甲打造了三副新甲,其中一副是女儿丹姝的。丹姝夜色中身着家传盔甲,《关山月》曲中,潇洒舞剑。 剧中说的镇戎军正是固原在北宋时期的名字,而且这部剧中的大量人物和剧情涉及到固原。如果你正在追这部剧,那你有必要来固原实地回味一番。

《清平乐》剧情

在最近的剧情中,宋夏战争爆发,宋仁宗接到宋军战败、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战死的消息痛不欲生,这场战争正是发生于今固原隆德县的好水川之战。

《清平乐》剧情

北宋宝元二年(1040年)三月,西夏景宗元昊进攻宋朝。同年七月,元昊派大军包围了延州。宋朝大将刘平、石元孙奉命增援。当他们到了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时,遭到西夏军队偷袭,遇到西夏军队重重包围,宋军大败。三川口之战以后,宋仁宗深感西夏强盛,下令封夏竦为陕西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共同负责迎战西夏的事务。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李元昊率兵10万从折姜南下,直抵好水川地区。李元昊为发挥骑兵优势,采用设伏围歼的战法,将主力埋伏于好水川口,遣一部兵力至怀远城(今宁夏西吉县偏城)一带诱宋军入伏。韩琦闻夏军来攻,命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数万,出夏军之后,伺机破敌。二月十四日,宋军阵未成列,即遭夏骑冲击。激战多时,宋军混乱,企图据险抵抗。夏军阵中忽树两丈余大旗,挥左左伏起,挥右右伏起,居高临下,左右夹击,宋军死伤甚众。夏军获胜后,闻宋环庆、秦凤路派兵来援,遂回师。

纪录片《神秘的西夏》中的好水川之战

好水川之后的两年,宋夏又在固原地区的定川寨发生了战争。定川砦之战,西夏攻宋重要战役之一。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年)闰九月,元昊纳中书令张元建议,于天都山总集二厢兵10万,分东、西两路合攻宋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宋知渭州王沿命泾原副都部署葛怀敏率军迎战,元昊长驱直抵渭州(今甘肃平凉),焚掠六七百里。后东进至潘原(今甘肃平凉东),为宋军所败,又闻范仲淹自庆州来援,乃退回夏境。为西夏建国初元昊对宋三大掠夺战争之一。

从三川口到好水川再到定川砦,宋军三战皆墨。西夏军虽然三战皆胜,但元昊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连年用兵,国内兵源开始枯竭。再加上宋朝停止了边境贸易,西夏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国内人怨沸腾。另外,辽国也感受到了西夏势力日益膨胀的威胁,夏辽关系开始紧张。于是元昊盟生了求和之念,1043年他派使者到汴京与宋和谈,经过一年多的讨价还价,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协议。和约规定:西夏向宋称臣,元昊接受宋的封号;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归还对方,史称“庆历和议”。宋夏几次战争均在固原境内和周边展开,奠定了宋夏之后百年的战略形式,此后,北宋在固原境内加强军备,在今固原市区建镇戎军、在隆德县建德顺军,在今原州区黄铎堡建怀德军(平夏城),并建大营城等军堡作为军事防御设施,长期与西夏作对峙。大营城和平夏城、固原古城成一字排列,相互依托,成为北宋军事防御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清平乐》剧中大量的人物涉及到当时的固原所在镇戎军,如韩琦、范仲淹等在曾在此为官,固原境内也保留了大量遗迹供剧迷参考。

范仲淹

好水川之战战败之后。宋仁宗怒贬户部尚书、陕西经略安抚使夏竦和韩琦、范仲淹。宰相吕夷简连连惊呼“一战不及一战,可骇也!”当地民间流行一首《边地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此时正在知泾州任上,大设牛酒迎犒士卒,在佛寺设醮祭祀阵亡将士,抚恤遗族,使人心得以安定,结果被斥为滥用公使钱,庆历四年春,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和《渔家傲·秋思》正是在好水川之战失败之后,范仲淹有感而发所写。

韩琦

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颇有声望,人称“韩范”。宋夏战争时期被任命为陕西安抚使 ,自好水川败后,韩琦始信服范仲淹守议,两人同心协力,互相声援。由于两人守边疆时间最长,又名重一时,人心归服,深为朝廷倚信,故天下人称为“韩、范”。当时在陕西的东兵自禁军宿卫而来,不耐劳苦,韩琦奏请增添土兵代其戍守,又筑德顺军(隆德),以作为萧关、呜沙道路的屏障。剧中有一段范仲淹送韩琦的剧情,背景音乐用的即是《渔家傲·秋思》

狄青

元昊称帝反宋以后,宋仁宗抽调一批禁军到陕西去帮助防守。在这批禁军中,出现了一个英勇善战的将领,他就是北宋名将狄青。

夏竦

庆历元年(1041年)二月,西夏国主元昊领兵进攻渭州(今甘肃平凉)。同年四月,诏夏竦为宣徽南院使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等使,判永兴军,韩琦、范仲淹为副使。新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命部将任福统军迎击元昊的西夏军。好水川战败之后,韩琦先上书自劾。夏竦派人收拾宋军尸体,在任福的衣装中得到韩琦嘱诫诸将的公文,上表称好水川之役失败责任不在韩琦,“犹夺一官,知秦州,寻复之”。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四笔》卷第十二的“夏英公好处”中写道“英公此事贤矣,而后来士大夫未必知也,予是以表出之。”

镇戎军(固原城)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置军。治所在今固原。辖境相当今宁夏固原一带。金大定中升为州,蒙古改名原州。宋庆历初西夏败宋军于此。和议后宋在此置榷场,与西夏互市。

德顺军(隆德)

始有行政建置,初设笼竿城,后以笼竿城建德顺军,属渭州,隶秦凤路。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在邪络笼川(今兴隆川将台乡火家寨)筑羊牧隆城。宋哲宗天佑八年(1093年)设陇干县于外底堡(今隆德县城处),隶德顺军。

平夏城(黄铎堡古城

黄铎堡古城位于固原市原州区黄铎堡镇西南1里的黄铎堡村,面积56万平方米,始建与宋代。城呈长方形,开6门,城墙底宽9米,文化堆积厚约1米,城外有护城壕,现存西城墙保存较好,据文献记载及其地理位置推断,应是宋、夏时期的平夏城遗址。明代曾于古城内南边筑一新墙为堡,因以驻军长官黄铎为名。

大营城

大营城建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年多年的历史。北宋仁宗时期,在今固原市隆德、西吉县,宋王朝和处于西北的西夏政权发生了过多次大战,互有胜负。北宋在今固原市区建镇戎军、在隆德县建德顺军,在今原州区黄铎堡建怀德军(平夏城),并建大营城等军堡作为军事防御设施,长期与西夏作对峙。大营城和平夏城、固原古城成一字排列,相互依托,成为北宋军事防御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元末明初,固原一带因战乱,地广人稀,水草茂盛,明太祖朱元璋便把固原一带分赐予诸藩王为牧场。三边总制设立在固原之后,大营城成为重要的军马牧所。大营城遗址的存在,为宋元明三朝西北军政研究提供了切实的文物资料。

隆德老巷子

村内有一条长200米的老巷子,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现存10个老院落,老戏台、老磨坊、老水井等古乡村建筑解放前的红崖村,曾数次成为争夺隆德县城的战争指挥中心,其中宋金争夺德顺郡之战、成吉思汗拔德顺州、李自成攻占隆德城等,都曾在红崖村安营扎寨,指挥战事。

将台堡/穆家营

民间也有将西吉县城叫做“穆家营”的称呼,传说是穆桂英当年大破“天门阵”前驻扎军队的地方,将台堡是穆桂英点将的地方,火石寨为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地方。根据史料,好水川之战发生在今西吉县及隆德县境内,将台堡、穆家营等均为当时军队驻扎的地方。

在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陈田玉一带,农家打庄整地、挖渠开沟常会翻出成堆的白骨。据单家集的群众反映,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生产队组织社员开挖水渠时,就发现了大量的人骨和马骨,一坑一坑地埋着,最厚叠压骨层达2米左右。1984年文物普查时, 普查队的同志从白骨中还发现了成捆的铁箭头和铁质兵器。1988年,西吉文物部门在距兴隆镇18公里的硝河乡(德胜寨),还征集到一顶西夏时期士兵使用的铜头盔,该头盔是我区馆藏文物中的一件孤品,有很高的文物价值。1998年,西吉县文物管理所在红岗遗址发现一坑道中埋有人、马头骨几百个,有的人头骨、马头骨上还插着铁箭头。1999年兴隆镇维修粮库围墙时,挖出一个长度100多米、厚度1米的尸骨层,人骨、马骨相互叠加,其状惨不忍睹。2009年西吉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陈田玉村北红岗遗址沿山崖边,到处是层层的白骨,有距崖顶几米的,也有距崖顶十几米的,并且在农民取土时,还挖出豆绿瓷盏、铜(铁)箭头、四系灰陶背壶、马刺、瓷蒺藜、将军罐、陶灯、铁琉球、瓷片、铁甲和一把铁刀,铁器出土后基本腐烂。插在人马头颅的铁箭长约6公分左右,三角菱形,证明西夏当时使用武器主要是铁器,这与史料记载吻合。

参考自《宋史》、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01期《宋代镇戎军考》、固原师专学报 1993年01期《宋夏定川寨之战部分古地名考释》等。部分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来源:宁夏六盘山旅游微信公众号

Hash:c58fc8bd9ccac659a3698481287c963f8096921d

声明:此文由 这里是固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