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中都螭首:元代玉雕珍品
《张垣风物之国宝传奇》
以大马群山为界,张家口市被分成坝上坝下两个自然区域,这也成就了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相互碰撞和交融,为今天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认为,这里是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和河套文化汇聚、融合的三岔口。作为河北省的文物大市,张家口现存各类文物遗存7900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处。全市各级馆藏文物截止2010年底共1.8万余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500余件。被誉为“地下艺术长廊”的宣化辽墓,保存最完好的古驿站鸡鸣驿城,宏伟瑰丽的元中都遗址……散落在张垣大地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就像一个个生动的文化符号,衔接起一幅敞开的历史画卷,为我们揭示出远古至今的沧桑变迁,它的博大、深邃和隽永为张家口增添了非凡的魅力。
元中都遗址发掘出来的螭首,都是国家一级文物。曹东宇摄
元中都遗址一共出土了70多个台基螭首,其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这些螭首,雕刻精湛,造型完美,是元代雕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 王瑾涧 通讯员 王英军
镇馆之宝
进入元中都博物馆展厅,第一眼看见的就是摆放于门口的数十个汉白玉螭首,雕刻细腻、形态各异、造型浑厚古朴。
汉白玉螭首是元中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元代雕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其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据介绍,这些数量众多的螭首全部是国家一级文物,共出土了70多件。
螭首为皇家建筑专用,传说螭为龙生九子之一,能吞云吐雨,因此在古代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
出土于元中都遗址中心大殿的角部螭首最为珍贵。这件角部螭首是元代三座都城(上都、中都、大都)遗址目前出土的唯一一件角部螭首。螭首底座边长0.75米,座体与螭首通长1.51米,身躯前扑、头部微昂、凸吻皱鼻、凝眉瞪目、双角贴颈、两耳后抿,它的动态造型把雄健、凶悍和气吞山河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元代雕刻的极品。2010年,该螭首曾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蒙元时代展上展出。
元中都遗址中心宫殿基址的发掘,发现台基角部三次曲折,形制特殊,并以做工考究的汉白玉螭首为装饰,规格极高。
元中都遗址是迄今保存最完好,时代比较单一,后期破坏最少的元代都城遗址。元中都及其出土的文物直接见证了蒙、汉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蒙汉民族的融合。
元中都螭首
沿用上千年
螭首在建筑上的使用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从南北朝到清朝,都是台基上不可缺少的排水装饰构件。
螭是古代传说的一种动物,色黄、无角、兽形。螭本是古代劳动人们想象出的一种动物,随着部落的融合、朝代的更替,人们的审美受到宗法、礼制的影响,螭的形态也在发生着改变,其艺术形式主要被运用在建筑物、碑额以及其它工艺品之上。在建筑物上面,螭主要是被用作石作雕刻装饰,雕其螭头在殿柱、殿阶之上。
北京天坛祈年殿有三层月台,第一层月台上的排水构件是云头,第二层的是凤头,第三层则是龙头,这个龙头就是螭首,它粗眉、圆睛、宽鼻、大嘴、呲牙,形象神武有力。同样,在故宫太和殿的须弥座台基上四周都有汉白玉栏杆维护,龙凤云纹的望柱下就有排水螭首1142只,可以想见当大雨滂沱之时,螭首千龙吐水是何等壮观的场面。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吐水螭首是在河北临漳县东魏、北齐等王朝的国都古邺城遗址塔基石螭首。
元中都一共出土了70多个台基螭首,螭首长82.5厘米,宽29.5厘米,卷鼻,张口露齿,怒目圆睁,一对龙角贴颈,雕刻精湛,造型完美,相对于南北朝的螭首扁平而长,元代的螭首更加敦实、浑厚。
元中都遗址出土的角部螭首
三大功能
螭首是古代建筑石作制度中的主角之一,有平衡台基望柱的重力和排水的功能,同时也是建筑上的装饰构件,是标志着封建礼制建筑等级的象征,是实用与装饰的完美结合的建筑装饰小品。
在北宋李戒的《营造法式》卷三《石作制度·殿阶螭首》中描述螭首是“施之于殿阶,对柱;及四角,随阶斜出。”这里的殿阶,指的是台基。在明清时期遗存的建筑实体中,殿前露台的螭首只是和望柱相对应,而与殿柱无关。所以文中所说的 “对柱”就是指代望柱。殿阶则是由须弥座构成的台基,它使得建筑物有一层石质的“坐垫”,由于高出地面1米多,为了安全起见必须设置栏杆和望柱,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内槽,而为了便于排水,必须通过在望柱下设置排水构件才能解决排水问题,而排水口当然便选择了龙子之一的螭首作为装饰构件。在建造台基时,其里间部分在施工上要略高于外部四周,大雨倾盆之时雨水通过台基四周流泻,从台基螭首两唇之间的孔中流出,遂有螭龙吐水的景象,很是壮观。
就建筑装饰构件而言,并不是纯粹为了装饰而装饰,是建筑结构与装饰的统一,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色。台基上的螭首分为大螭首和小螭首,大螭首一般身形硕大,不仅雕刻有螭头还有两边强健有力的前臂,有的长可达近2米,高达60厘米,多数螭首口中并没有预设小孔用以排水。一般是安放在台基的端口转角处,主要是为了稳定望柱,平衡台基四角的视觉效果。在宋代程大昌所撰《雍录》第三卷中就清楚地介绍了台基端口转角螭首的承重平衡的作用。“殿前螭头,盖玉阶扶栏上压顶横石,刻为螭头之状也。”大螭首的出现,不仅稳定了望柱,也和台沿上的小螭首形成对比,类似现代构成中的变异组合,看似突兀却又自然。使这块巨石很好地融入到了螭首的队伍中去,这也是统一中有变化,变化归于统一的美学法则的重要体现。
除了螭首所具备的基本散水功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它所承载的封建社会的礼制文化功能。礼制在建筑上主要表现为:自觉地以建筑形式区分人的等级,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自南北朝的塔基石螭首到清朝故宫三大殿台基的螭首,都是王室皇家所用建筑装饰构件。元中都中心宫殿基上的螭首,螭头雕刻细腻,龇牙翘颚,威猛凶悍,充分表现出了皇家礼制建筑的雄浑大气。
Hash:2e4b5ad0f7e6f68e217a92c942155999d598f182
声明:此文由 张家口新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