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湖底的人间奇迹:可可托海水电站
2007年的时候,我曾经去过一次阿勒泰地区富蕴县的可可托海水电站。
一般来说,人们一说起可可托海,往往指的就是这个位于新疆北端的富蕴县。事实上,可可托海只是富蕴县的一个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为县治所在地。大约也正因为如此,阿勒泰地区以外的新疆人,往往将可可托海与富蕴县混为一谈,互相代指。而在蒙古语与哈萨克语中,则至今一直将富蕴称之为可可托海。
▲ 富蕴县在新疆的位置
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可可托海最为知名的,是那里如酒醉般醇美迷人的山水风光。
▲ 这是人们所熟知的可可托海,如诗如画
而对于一个水电站,至少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兴趣,直到我知道这个水电站竟然深达136米,隐藏在地下,伊雷木湖的湖底。
深藏在地底的东西,总能引起人的好奇,给人以神秘感。
显然,这样一个修在地下的水电站,必定是出于战争这样的目的,这就决定了这个水电站,是一处不对外公开的保密禁地。
2007年的时候,因为机缘巧合,我进入了这个深山之下的水电站。当乘坐电梯抵达地下时,抬头仰望头顶犹如硬币大小的洞口,会禁不住生出几分身处地底,远离尘世的感觉。
可可托海的地下水电站,事实上就是一个隐藏在群山之下的钢铁堡垒,从地面上看,完全难以想象,在那些看似寻常的群山之下,竟然隐藏着这样一座庞大的地下建筑。
▲ 水电站便隐藏在这里的群山之下
可可托海其实并没有海,倒是有两个当地人俗称的一大一小两个海子,也就是湖泊。
所谓小海子,即可可苏里,就是在进入著名的神钟山景区时经过的那个。可可苏里就在路边,碧波徐徐荡漾,芦苇犹如一个个袖珍的岛屿漂浮在水面之上,浪漫而旖旎。
▲ 可可苏里,也叫野鸭湖
而大海子,则是伊雷木湖。因为不在通往景区的必经之路上,因而对于普通游客来说,通常都难得一见。
我曾经一直以为,可可托海这个地名的由来,就是因为这两个湖泊,后来才知道,实际上可可托海的地名与这两个湖泊无关。
可可托海的意思一直以来有两个说法,
分别是蒙古语蓝色的河湾与哈萨克语绿色的灌木丛之意思。实际上“可可”(KOK)这个词,无论在蒙古语还是哈萨克语中,既能表达青色,也能表达蓝色,偶尔也能表达绿色。
事实上可可苏里与伊雷木湖形成的时间都不长,到今天也才仅仅88年。
1931年8月11日凌晨,在可可托海以南,与青河县接壤的卡拉先格一带,发生了一次里氏8.0级的大地震,极震区南起青河县的阿尔曼特山,北达可可托海盆地,形成了176公里长的断层破裂带,最大错动幅度达20米。这也是在中国已发生的地震中,目前已知错动幅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强烈震感范围直径达2500公里。
正因为如此,当时不仅仅是中国,远在南非的开普敦、澳大利亚的悉尼、加拿大的渥太华以及英国的牛津等全球数百家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次地震,就连远达一万两千多公里的南美洲圣安胡地震台,也记录到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震波。
这么惊天动地的一次大地震所产生的能量是惊人的,相当于重塑了可可托海。虽然当时无论是富蕴还是青河,都人烟稀少,且均为逐水草而居、住在毡房的牧民,但有资料说,这次地震仍然造成了500人左右的伤亡。
而地震最为直接的后果,则是形成了今天富蕴县的额尔齐斯河大峡谷、卡拉先格地震断裂带等一系列地质奇观,也形成了可可苏里与伊雷木湖。
伊雷木湖最初形成的规模并不大,只是地震断裂带上形成的一系列断陷洼地之一,因其地处额尔齐斯河与其支流喀伊尔特河的交汇处,当地人将其俗称为“海子口”。
今天的伊雷木湖则是后来通过人工筑坝拦截,方变成了今天的样子。最终形成了南北6公里,东西2公里,最深处达100米的湖泊。
▲ 水电站的大坝
与可可苏里的风光优美不同,伊雷木湖给人的感觉则是苍凉与恬静的合体,碧波如镜,深邃而优雅,周边环绕的山体则荒莽粗犷,肃杀而冷峻。
换句话说,伊雷木湖与周边的景色,似乎是将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东西拼接在了一起,颇有几分混搭的奇特。
▲ 这便是神秘的伊雷木湖
而地下水电站,正是在这个湖的水位之下,使用引水洞形成的落差进行发电。
自从我在十几年前进入过这个那个水电站后,我不仅第一次见到了伊雷木湖,也从此牢牢记住了伊雷木湖这个名字,在脑海中紧紧地将伊雷木湖与地下水电站联系在了一起,只要是一想到伊雷木湖,立刻想起的就都是这个水电站。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地下水电站的很多细节都渐渐模糊了。
我一直以为,能进入这个地下水电站,大概会是我今生唯一的一次。
2018年的仲秋季节,我再次来到了伊雷木湖畔。当时我带着几位长沙的摄影家,在那里拍摄牧民转场。那一天早上的伊雷木湖,在晨雾中冷峻而清冽,湖水浩淼,群山峥嵘。
▲ 秋季的伊雷木湖畔
而我因为头天晚上喝了大半夜当地的青稞酒,因此站在湖边的时候,还带着满身的酒气,在晨风中,有一下没一下的按着快门。
那天早上,湖畔的整个田野犹如金色的五线谱,在斑驳陆离的阳光下变幻;而成群的牛羊,则正如一个个五线谱上的音符,悠然游走,美不胜收。在这样的景物之中,我的酒气渐渐散去。这说明,如歌的美景,足以醒酒。
▲ 长沙摄影师所拍摄的伊雷木湖畔牛羊 欧阳克修/摄
当时的我并没有想到,我将会在即将到来的冬季中,再一次进入到这个地下的钢铁堡垒之中。
再去可可托海的时候,伊雷木湖已是被冰雪覆盖,银白一片,天地一色,在猛烈地阳光下刺眼而广袤。
地下水电站还是和我十几年前去的时候一样,首先经过一条漫长的隧道,穿山而入,之后,几栋黄色的房子,便出现在眼前。
▲ 通往水电站的隧道,行驶中所拍,凑合着看吧
后来水电站的谭胜利给我说:那条我们进来的隧道,是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修成的,而在那条隧道修通之前,进入这里,都是要翻山越岭,准确的说,都要经过崎岖的盘山道。
“当年建水电站,从内地拉设备,驾驶员是扬州的。”谭胜利说:“他们进山的时候是晚上,看不到盘山道的险峻,结果第二天要返回的时候,才发现盘山道竟然如此危险,都不知道自己晚上是怎么开进来的。”
有经验的老司机都知道,夜晚由于视力范围所见有限,所以对开车的人来说,只能看到车灯所达到的路面位置,所以不管所行走的道路有多么危险,其实都看不见,按照道路走就行。然而白天一旦看到道路危险,比如一侧是万丈的峡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则会心生恐惧,反而不敢再开了。
我问谭胜利后来怎么样了?
谭胜利说:“后来是我们矿上派驾驶员开,才把他们和车送了出去。”
谭胜利,以及我看来所见到的很多可可托海人,都习惯于将水电站称之为“矿上”。这是因为,本身这个地下水电站便是整个可可托海矿区的一部分。
可可托海矿区,正式名称是可可托海矿务局,代号111矿。很多年以来,一直都是国家的保密单位,包括了著名的三号矿坑、阿怡果孜矿洞以及地址博物馆等,也包括这个为矿区发电的水电站。如今,整个矿区都已经被整合为了旅游景区,归属于北疆明珠旅游公司。谭胜利,则是北疆明珠的一名经理。而北疆明珠这个名字,则来自于以前一位前国家领导人对这里的赞誉与题字。
“我是一个矿三代。”谭胜利在第一次见到我时,便迫不及待地表明了自己的归属。
▲ 谭胜利(左一)在为参观者讲解
在海子口建水电站的最初构想,来自于当时的苏联专家,早在1952年中苏友好时期,可可托海便在地面建立了水电站,后来称之为一厂房,总装机容量664千瓦。这个容量虽然在今天不值一提,但是在当年却是西北地区的第一座水电站。
而到了1958年,随着矿区用电量的增加,可可托海开始上马建造第二座水电站,称之为二厂房,这便是后来的地下水电站。而这一年,随着炮击金门事件的发生,中苏开始交恶,随之发生美苏协议,停止援助中国核项目、中印战争、中苏论战等一系列事件。
事实上,当时的中国不仅仅是中苏交恶,更是处于同时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对抗的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切都要考虑战备的需要。因而将一个水电站修建在既隐蔽、又坚固,易守难攻的地方,便成为基本的要求。
据说在水电站选址的时候,当时的12名专家对选址在这里集体否定,但最后,却还是决定选址于此。
“这里的山体都是坚硬的花岗岩。”谭胜利说:“掏挖竖井非常困难。而且这里又是新疆著名的寒极,伊雷木湖曾经测出过零下五十六度的低温,所有的设备、建筑材料,都是使用人工,蹚着齐腰深的冰雪,从山外一步步扛进来。很多人就这样牺牲了。”
资料显示,在建造这个地下水电站的过程中,仅参加建设的新疆生产建兵团工建一师五团便死亡20余人,而这个地下水电站从开始建设到第一台机组投入使用,用了10年,直到1967年才投产发电,而再到10年后的1976年,设计安装的4台机组才全部投产发电。
▲ 水电站介绍自己的展板之一
今天,我们看地下水电站的地面建筑毫不起眼。
这个位于地面的建筑在群山环绕的峡谷之间。房门上,写着可可托海水电站几个隶书,从外表看,更像是一间普普通通的厂房。而事实上,这里厂房屋顶的设计要求,则是按照能够降落直升飞机的标准修建的。
▲ 这就是地下水电站进入的地方
从厂房进入地下,需要乘坐三分钟的电梯。
“当时矿上请来内地的电梯厂家来安装电梯,但是人家勘察之后却不敢安装。”在电梯里,谭胜利介绍说:“后来也是矿上经过技术攻关,自行安装的。”
地下水电站并不算太大,主要分为上下两层,深度136米。除了通过电梯进入外,还建有多条逃生通道。
“地下水电站之所以是136米深,是因为当年美国的钻地炸弹能钻到地下126米,所以我们多挖了10米。”谭胜利说。
可可托海矿之所以多年来一直对外严格保密,是因为这里出产的稀有金属,正是制造“两弹一星”的重要原料。在地下的发电机组前,谭胜利介绍说,整个水电站的发电功率为4500千瓦,这是当年中国能修建的最大功率发电机组。
“水电站修到一半,我们国家才能建造5000千瓦的发电机组。”谭胜利说:“而现在,随便建造几万千瓦都不是问题了。”
水电站内所有的设备,都是当年国产的,在地下水电站水轮机层的墙壁上,今天还特意留着当年书写的标语口号,印证着当年创业的历史背景。按照当初的设计,地下水电站有四台机组,满负荷运转的话,发电量为1.9万千瓦,而现在,则不再需要满负荷运转。
▲ 地下水电站的机房以及墙上保留的标语
水电站最鼎盛的时候有200余人,而现在则只有40人。
“现在水电站每天只需要8个人就够了。”谭胜利说:“而今天在隧道入口处新建的水电站(三厂房),都可以达到无人,只不过每天派两个人看守而已。”
从地下水电站出来,沿着崎岖的山路行走了一两公里后,便是水电站的生活区。
“在这里经常能见到雪豹。”谭胜利说:“雪豹也不怕人,就在山头上注视着我们,你如果过去,它就离开了”
而谭胜利有一次还看见了一头从山上滚下来的棕熊。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滚下来了一块石头,后来觉得怎么这块石头滚下来变小了?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头熊。”谭胜利说。
可可托海水电站的生活区位于山间的一块小盆地之中。有着整齐的居住区和文化生活区,散发着计划经济时代典型的风格。只不过在今天,这里显得空寂而冷清。唯有周边群山耸峙,碧空如洗,静默无声。
▲ 水电站的生活区,空寂无声
如今的可可托海地下水电站,随着采矿的停止,已不再对矿区供电,而是主要对周边的乡镇供电。而曾经这个国字号保密单位,也逐步对外开放,成为当地旅游的一部分。
2018年仲秋的时候,我在伊雷木湖边的民宿中畅饮着青稞酒,手机在插座上充着电。当时的我并没有想到,那一晚的灯光,以及充满手机的电力,来自于不远处的地下湖底,来自于那座我曾经去过,又即将要进入的地下水电站——那个镌刻在历史上的人间奇迹。
律师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一刀西域图志」的所有原创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均受《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保护,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不得转载、摘录和编辑,不得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果用于非商业用途,应明确标明来源和作者;如果用于商业目的,那么应提前征得作者的书面同意。
凡侵犯本公众号版权的,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本律师受权利人委托,特此郑重声明!
Hash:5f3c334f678e8c3a97c2f3c856b46769c7e4df90
声明:此文由 一刀西域图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