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华中科大加入,2021年14所集成电路学院为“缺芯”而设
当前,在新冠疫情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实现集成电路产业国产化目标已经刻不容缓。
01
市场“钱”景VS人才需求
前景广阔的半导体市场与迫在眉睫的人才供给问题成为了目前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市场需求方面,业界透露2020年中国芯片产值大约为550亿美元,进口芯片大约是3500亿美元。按照国家规划,到2025年中国大陆芯片自给率需要达到70%,根据电子信息产业对芯片总需求增量估计,大陆芯片产品计划产值约2450亿美元。
人才供给方面,《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0-2021年版)》显示,2020年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约54.1万人,同比增长5.7%,预计到2023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6.65万人左右。换言之,到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领域或存在逾20万的人才缺口。
仅以上海临港为例,据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奕武此前介绍,2021年以来,已有超100家集成电路企业入驻临港,这对集成电路人才的需求可想而知。
在清华大学长聘教授、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王志华看来,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人才荒”现象短期内无解,预计到2025年,中国大陆从事集成电路人才的数量,大约需要增加到2020年的4.5倍。
为解决人才缺口问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从此前的二级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同时,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2021年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相继成立了集成电路学院,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广东省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学院——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等。
Source:全球半导体观察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02
清华/北大/华中科大“芯”计划
据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是2021年全国仅有的同时获批未来技术学院和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三所高校。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成立于2021年4月22日,是清华大学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国家关键领域,推动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科发展,加快培养集成电路紧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
据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介绍,清华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就是要集中精锐力量投向关键核心技术主战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实现集成电路学科国际领跑、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事业自主创新发展作出关键贡献,努力建设又一个新时代的“200号”。
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成立于2021年7月14日,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建设存储器、传感器、光电芯片、微波器件、敏感陶瓷、显示器、化合物半导体、能量转换材料等特色方向。
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将瞄准集成电路“卡脖子”难题,聚焦集成电路学科前沿,打破学科壁垒,强化交叉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实现集成电路学科国际领跑,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成立于2021年7月15日,是北京大学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我国集成电路学科发展,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更好地支撑北京大学“新工科“建设,助力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集成电路人才联合培养的重要举措。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以“多学科交叉、产教融合、注重实践”为办学特色,着力集成微纳电子、电子设计自动化、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集成微纳系统五个重点方向,培养交叉复合型集成电路人才,提高集成电路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水平,与国内龙头企业携手支撑和推动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的持续发展。
03
多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加入
据全球半导体观察统计,2021年,国内新成立的集成电路学院14所,其中包括多所“双一流”建设高校。
公开资料显示,除前述三所高校外,目前,已经设立集成电路学院的“双一流”建设高校还包括中山大学、安徽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
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主要服务于国家对高性能通用集成电路和高端专用芯片的重大战略需求,并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圳市的微电子产业。将聚焦制造工艺、装备、材料、设计工具、封装测试及产业应用等集成电路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科研攻关,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旨在打造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服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加快推动“双一流”建设,该学院下设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两个专业。
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着力通信集成电路与先进封测、宽禁带半导体与功率集成、微纳电子器件与微纳系统三个重点方向,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探索集成电路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
04
校企联合促进产业发展
当前,成立集成电路学院无疑解决人才缺口的重要措施之一,各大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更加深入。目前,国内多所集成电路学院与一众半导体产业链企业都达成了战略合作。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于2021年10月与航天772所签署了合作意向书,聚焦我国集成电路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而在此之前,清华大学与合芯科技成立了高端服务器处理器芯片联合研究院,为我国CPU芯片总体布局的顺利推进做好战略技术储备;最新消息是,2022年初,清华大学-闻泰科技工业与车规半导体芯片联合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2021年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次与华为合作,不仅于2021年6月成立了北航-华为集成电路领军人才联合培养基地,还在同年底成立了集成电路联合创新中心,共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
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分别与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电科集团38所、24所、北京大学、上海中芯国际公司、长鑫存储、苏州国芯电子等开展了研究生的联合培养。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校区所在地绍兴则引进了中芯国际、长电科技等50余个集成电路产业项目落地。
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亦重视校企科研合作与人才联合培养,先后与华为、全志科技、粤芯半导体、工信部电子五所等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
天津理工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几十家央企、国企和科技型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并建立了产学研基地,现已发展成为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从事该领域科学研究的基地。
深职院集成电路学院与arm、Ti、国微电子、晶门科技、中科龙芯等1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总结
集成电路人才缺口的解决需要依赖政府、企业以及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全力配合,多方合作不仅将解决国内集成电路人才数量缺口的问题,而且还能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人才的专业素质,做到“全”而“精”,从而持续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茁壮成长。
Hash:193b68641ca8f6db453eeafdeb2c9322e9502659
声明:此文由 全球半导体观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