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摩梭文化:人口不足三万 以女性为家族主干

△ 《摩梭人的扎美寺

拜火文化和“灵魂之眼”,泸沽湖这个人口不足三万的摩梭世居地承袭着古老的文化传承。

撰文 | 夏偲婉

编辑 | 许心雨

出品 | 深圳市传统手工艺发展促进会 RFA族源文化研究中心

项目支持 | 谷雨·丹枫

来源 | 公众号“谷雨计划”

“因为旅游旺季所定酒店需延迟入住,我们被迫住进永宁乡的陈家湾村。雨后的清晨,院坝中盖在拖拉机上的一块羊毛织毯在晨光中竟然有着Burberry的气质。为了深入了解这块织毯的来历,我们即刻改变行程,陆续开始了长达六年对云南四川地区摩梭人传统聚落的田野研究。”

“RFA(Revive Folk Art)族源文化研究中心”的Eva这样说起与摩梭文化的渊源。六年来,当初落在那块羊毛织毯上的目光所及更为深远——古壁画、“卍”字符文、有着“灵魂之眼”之称的棱格花窗……这些古老艺术的源流与织毯一起,慢慢构建出一个古老的摩梭文化世界。

摩梭祖灵文化的母题:拜火文化

Eva第一次田野考察摩梭聚落时,被当地人家留宿。那天晚上,主人家准备了一大桌丰盛菜肴,祖母将第一口饭虔诚地敬奉到火塘上方的火神牌前。

△ 《摩梭人的扎美寺》剧照,摩梭人在火神牌前的供台上以每日三餐的供食来祭奉先祖

祖母供奉的火神,是摩梭人由生至死的所有文化与信仰。而“拜火文化”是摩梭祖灵文化的母题,扎美寺里以红色为背景的壁画、摩梭传统民居建筑“祖母屋”都有着拜火文化的体现。

摩梭人信仰“达巴教”,历史悠久,可溯源至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600年古波斯帝国的“琐罗亚斯德教”,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称的“拜火教”。藏传佛教亦受此影响:在古波斯,柽柳被视作圣火祭祀的燃料,而布达拉宫的女儿墙,则由柽柳一束束砌置而成。

“达巴教”以万物有灵的“泛灵论”思想为基础,即“神、人、鬼”三重世界没有空间的界限。“达巴”在摩梭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解决人间事务、与先祖和神灵沟通的媒介者的角色,它以现世者的姿态存在,未来的轮回则交于藏传佛教。他们以融于血脉的仪式日复一日地祭祀火神、礼敬先祖、诸神与自然,这些信仰与传承形成了摩梭人特有的“害羞文化”与家族荣辱观念,使得他们更加注重家族内部的和谐。

△ 扎美寺内拜火主题壁画

信仰不仅满足了摩梭人的精神所需,还有着极强的生活功能性,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祖母屋。以摩梭传统民居建筑“祖母屋”为例,这座具有神性的居所承载了摩梭人的世界观和宇宙观。屋中放置的火塘象征着“地门”,火塘长年不熄,意味着摩梭母系家族的生生不息,是生命意象的象征;火塘上方的采光和排烟口象征着“天门”,阳光从 “天门”穿过,投射的光线或火塘上方的梯状木架,则被视为连接天地的轴线。

△ 摩梭“祖母屋”中火塘上方的采光口被隐喻为“穆神的光绳”

摩梭人相信现世者可以在屋顶与诸神相遇。在摩梭春节,人们会向祖母屋的屋顶撒食,进行供养神灵与先祖的仪式。

这些伏笔于日常居所的隐喻也能从庙堂中找到联结,比如,寺庙天花的“云纹”和“曼陀罗”意指天界,暗喻了人、神、自然之间的关联。

太阳开始下山,落日余晖与火塘遥相辉映。”Eva回忆起那天晚饭之后的情形,感叹在摩梭人细枝末节的日常里,共生着民间宗教与人类艺术的力量。

斯布阿纳瓦的“灵魂之眼”

△ 《摩梭人的扎美寺》片花,棱格花窗与摩梭人的葬礼

摩梭是一个相信灵魂不灭、事死如生的民族。他们的葬礼长达20—40余天,举全村之力,以五次葬——屈肢葬、土葬、棺葬、火葬、高山葬——来送别逝者。葬礼之上,“达巴”通过古老的仪轨经文引领逝者,现世的湮灭与未来的轮回得以承接。

阿泽明·次达珠是永宁地区年龄最大的“达巴”。他说,“逝者被蜷成婴儿状,以麻布包裹,安放在祖母屋耳房的地窖中,上面盖上房板,然后铺上塑料布、盖上土,堆成土堆状并盖上竹筐——摩梭人坚信‘麻’是生命轮回的介质,而竹筐是有‘眼睛’的(孔)。”

△ 《摩梭人的扎美寺》剧照,老“达巴”阿泽明·次达珠

逝者通过这些竹筐的“眼睛”,看到告慰他的族人为他点起的每一盏酥油灯,这些灯盏将会点亮逝者灵魂通往摩梭先祖地“斯布阿纳瓦”的每一个山涧与垭口。人与先祖、与逝者、与自然再次以这样的形式联结起来。

△ 棱格花窗

棱格花窗也有着类似观照先祖灵魂的功能,它们对于摩梭人而言,是“灵魂之眼”。在寺庙和民间的建筑窗饰上,还会附上繁复精美的鱼、花、鸟。在宗教世界里,这些自然之物属于三大主神之一的“禄神”,禄神是居住在下界的神,大部分为女性,于大地和水有着密切的关联。

摩梭人亦是中国的母系文化带最南端以“走婚”文化为代表的族群,至今保留着男不娶、女不嫁,男女双方终生各居母家的习俗。这种“母权”也体现在他们的艺术之中。摩梭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扎美寺”(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十五年)的角梁套兽上,凤鸟图腾凌驾于龙、狮之上。

△ 《摩梭人的扎美寺》剧照,扎美寺角梁套兽上的凤鸟图腾

摩梭人的生活因众多信仰的渗透产生了无形而强大的秩序感,这种秩序将摩梭人的原始宗教、祖灵崇拜和情感寄托融为一体。

云南、四川交界,泸沽湖畔、格姆女神山下不足三万人口的摩梭族群,至今保持着从原始社会延续至今的古老宗教、生活习俗,如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在这片沃土扎根,被这片沃土滋养,生长千年,在当下趋同的文化语境里构筑了一份遗世独立的精神景观。

△ 由RFA出品,谷雨·丹枫支持的非遗纪录片《摩梭人的扎美寺》近期上线。

(本文由腾讯新闻×陈一丹基金会出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视觉设计 | 张家馨

视觉监制 | 于涛

运营编辑 | 郭祎

校对 | 阿犁

运营统筹 | 刘依婷 迦沐梓

Hash:7153f294bcb3f116f0de34c2fcb79ad9e4a3d64a

声明:此文由 益视频工作室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