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秋访张士诚墓:总有评价在人间

相传朱元璋苏州城的那天是农历七月三十日,今天也恰好是七月卅日。成者王,败者寇,太多的人讲述朱元璋的故事,那么今天且追忆一下这个失败者——张士诚。

英冢所在绿离离

时值九月中旬,暑热退去,天气渐凉,正是怡人的好时节。苏州的南施公园里,晨光熹微中幼孩蹒跚学步,中年男女相携共舞,环卫工人修剪草坪……

时有日光,偶有凉风,青草尚未经秋霜,正是一片绿离离,一切都祥和得恰到好处。

只有园中立着一块碑,昭示着这里有着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碑上寥寥百字刻画着一位英豪波澜壮阔的一生。

碑上题字——“张吴王墓”,张吴王,正是张士诚。所谓“百战争山河,埋骨只数步”大抵就是如此吧。

盐徒曾起白驹场

如果时间退回到1352年的今天,泰州盐场上一波波的盐贩大概正忙着从船上把盐卸下。与此同时,当地的富户们大概也正盘算着如何进一步剥削这些微贱的盐贩。其中一个名叫张士诚的盐贩,已过而立之年,依旧碌碌无为,那时候没人会对他青眼相加。可他的内心也许正在呐喊,他正在酝酿一场反叛。直到1353年的正月,反叛的时刻终于到来。他带领十七好汉,一举攻下富户,开仓放粮。于是,一呼百应,无数盐民投身麾下。而此举又与正热火朝天农民起义相契相合,张士诚也索性攻城掠地,彻底反叛元王朝。

将时间拨转到1354年的今天,张士诚已俨然是一个王了,他在高邮建立了大周政权,改元“天祐”,自称“诚王”。称王之后,他又一路开疆拓土,1356年攻下苏州,在此立都。同年,占据南京的朱元璋和他正式有了交集,朱元璋向他示好,张士诚却一口回绝,并且刀兵相向。从此,两人算是结下不共戴天之仇。一面与元王朝为敌,一面和朱元璋翻了脸,张士诚不得不和一方讲和,寻求依傍,自然,他选择了元王朝。但张士诚既已飞上了枝头,又怎能再甘心屈居人下,他仍然不忘扩大自己的地盘;朝廷也知道此人既已“造反”便不可再用,始终对他百般提防。

1363年的今天,张士诚又已经摇身一变成吴王了。元王朝自身难保,早已经无暇料理他了。一年后,大权在握的朱元璋也成了吴王。两个吴王,该一较高下了。

回到1367年的今天,张士诚苦守了三年的苏州,终于还是被朱元璋攻陷,属于他的历史,已经落下了帷幕。

1368年的今天,大明王朝已经建立了两月,一切百废待兴,一切尘埃落定。

元朝,这个靠着战无不胜的蒙古铁骑绘出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的朝代,却被一个和尚终结,而为这个朝代倾覆添上最后一把柴,燃起最后一把火的也并不这个和尚更为起眼,他们只是混迹在人群中的渔家子、盐贩子……

风,起于青萍之末;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苏州-南施公园

遗憾已随流水去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张士诚会拒绝朱元璋的示好,也许当初他们结成同盟,谁主天下还未可知。最初的张士诚可以一往无前地选择揭竿而起背水一战,是因为那时候的他什么都没有,他本就空手而来,所以也无所谓“输”。而已经尝过了成为一个“王”的滋味的张士诚夹在朱元璋和元朝廷中间,却不得不百般权衡,因为他害怕失去。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做出那个正确的选择。

张士诚在吴地称王的岁月里,兴农桑、建水利、减赋税、整饬民风、发展教育,深受百姓爱戴。但他也因为任人唯亲、骄奢享乐而饱受诟病。其实回头想想,人无完人,张士诚也只是陷入了一个人骤然从底层平民变为贵族的迷与狂,并且他也因此丧失了山河与性命,也不必再深究了。

在变迭的时局中,历史会缔造出许多的英雄豪杰,但最终只会允许一个人成“王”。很可惜张士诚不是那个被选中的人,纵然他富甲一方、甚得民心,也终究差了一点智慧和运气。

巷陌人家大半非

如今看来,张士诚只是一个差点成天下之主的草根英雄,受过他恩泽的吴地百姓也早已随往事深埋地下。

他曾经备受爱戴,又被权力斗争的胜利者刻意抹黑。

历史的烟云退去之后,也不会再度出现“至今父老犹垂泪,花落春城泣杜鹃”这样深切的缅怀。

但其人其事,终究还是在不经意间镌刻了千年,苏州流传至今的酒酿饼是其中之一,城内那条名叫皇废基的道路是其中之一,燃“久思香”的习俗是其中之一,这块碑是其中之一……

酒酿饼

1

皇废基

2

欢迎关注~~~

作者:李官丽

监制:乔木

图片来源自网络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Hash:e725c7c04f6826c8869de9af6fd821d61490a1ab

声明:此文由 苏州楼市月刊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