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堂:江南第一座天主教堂

天主教西方影响中国较大的一个宗教派别。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在徐光启旧居(今乔家路九间楼)创办圣母玛利亚祈祷所,这是上海最早的私宅小堂。次年圣诞节举行弥撒,从此天主教开始在上海传播。

敬一堂是上海最早的天主教堂

由于徐光启的显赫地位和声望,上海信奉天主教的人与日俱增。崇祯十年(1637年),另一个意大利传教士潘国光来上海。他见小堂已不敷应用,便筹建新堂。徐光启第四孙女(教名玛尔弟纳)早年嫁于豫园潘家,她热心奉教,积极为潘国光寻觅堂址,设法购得潘家旧宅中最宏伟精致的院第世春堂,于崇祯十三年改建为天主教堂,以“崇敬一主”之意取名“敬一堂”。

《图画日报》上的敬一堂(城内天主堂)

据文献记载:敬一堂高4.6丈,阔4.8丈,进深3.6丈,堂内正中梁上悬一块御匾,上镌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钦褒天学”。建筑为中式庙宇风格,楠木构架,“涂金染彩,丹垩雕刻,极尽工艺之技巧”。庭院内有一座观星台,高2.3丈,太湖石垒筑,幽曲小径盘旋而上。台上设有月晷,列黄赤道经纬度,观察月影,计算时辰日历。

20世纪50年代敬一堂成为梧桐路小学

清雍正二年(1724年),清政府全面禁教,没收天主教堂及教产。敬一堂礼拜堂成为关帝庙,观星台址改建为申江书院(敬业疏远的前身)。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清政府宣布天主教是“劝人为善之宗教”。咸丰十一年(1861年)敬一堂归还天主教会,关帝庙和书院先后迁出。是年4月7日举行复堂典礼.敬一堂经过修缮装点,焕然一新,法国军乐队吹奏宗教乐曲,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因为敬一堂建成早于董家渡天主堂200多年,所以被称为“老天主堂”。天主堂旁栽种了不少法国梧桐树,前面一条小路命名为“梧桐街”,即今梧桐路。

敬一堂旧址今貌

敬一堂热心慈善公益事业,曾兴办老人堂、乞丐医院,救助孤寡老人和流离失所的病人;还创办了3所学校,其中一所女子小学。1937年淞沪抗战时,敬一堂划入难民区,成为救济粮发放中心,并开办难童小学。

敬一堂是我国江南地区第一座天主教堂,又是是上海现存唯一中国风格的教堂建筑。经历370多年风雨沧桑,房屋主体框架至今犹存,戗角飞檐、花椽和木格窗饰依稀可见。上世纪50年代敬一堂成为梧桐路小学。后经过多次学校撤并,由福佑路第一小学(分部)使用。

(栏目合作:区档案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Hash:b65a69739ca899f353cca3b9c69d0c18c7bc9dc9

声明:此文由 上海黄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