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的那些千年古刹,你知道多少?

点击上方 “萧山360”可以订阅哦! 快到年底,善男信女们也开始活动,各个寺庙也是忙碌起来。

萧山的很多寺庙,不光是佛教场所,还是充满历史韵味的古建筑

下面,随小编体验一下这些千年古刹吧。

祇园寺

说到古寺庙,祇园寺是绕不过去的。只不过它的名气虽大,但隐于闹市,普通得就像童年的玩闹处。

↑ 门头

→ 外墙

祇园寺坐落于体育路西端,原体育路小学的旁边。它的门面很不起眼,匆匆而过的行人很容易就错过了。

寺建于东晋时期(331),原为隐士许询的宅邸,他是萧山许姓人的始祖。宅子一开始是叫“崇化寺”,北宋三年(1066)才改名“祇园寺”。

许询

祇园寺在明代极盛, 有“江南第一山”之称。后多次毁建,至清光绪十六年(1890),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钟楼、鼓楼、斋堂、厢房等,规模为全县寺字之冠。

正殿前有方塔两座,系南朝梁岳阳王萧警建;天王殿前有圆塔两座,系吴越监军节度使渤海公建。

20世纪50年代初,西圆塔和东圆塔相继倒坍和拆除,寺院被蚕食,殿宇改作他用。1967年,寺内佛像捣毁,两座方塔与鼓楼均毁,仅存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寺内空空如也。

现存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西厢房、藏经阁、僧房等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建。

1986年至1992年先后多次修复,按钟楼式样重修鼓楼,建造碑廊,重修藏经阁、僧房、西厢房。

祇园寺现在已不再对外开放,除非有一些特定的展览。

江寺

江寺恐怕每一个萧山人都知道了。但小编还是要说说这座历史超过1500年的古寺。

江寺原系南朝文学紫金光禄大夫江淹府第,其子江昭玄齐建元二年(480)赠宅为寺院,曾叫昭玄寺、昭庆寺、觉苑寺

北宋时,江寺以寺额、阁文、壁画“三绝”著名。到了南宋,书法家张即之因其为江氏舍宅而建,题额“江寺”,江寺之名才最终确定。

“江寺”二字系清光绪丙申(1896)十月 绍兴书法名家陶浚宣所书

江寺的经历也是非常坎坷。南宋《嘉泰会稽志》载明:“梦笔桥之兴,与寺偕始”。

经过几毁几建,现存建筑系清光绪年间重修,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功德堂等建筑。

殿宇佛塑和寺前2座“唐陀罗尼经幢”均毁。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宽21.5米,进深16.5米,重檐歇山顶,明间七架梁抬梁式。

观音殿

到了20世纪50年代,这里改作“萧山县人民会堂”,至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拆堂复寺,90年代末才复建山门,恢复了江寺的晚清原貌。

今殿宇已改作他用。 以此寺为依托,建起了江寺公园,成为市民休闲锻炼及活动举办的场所。

江寺 公园

“小编碎碎念

明清时代,萧山县城有四大名寺,分别为祇园寺、江寺、惠济寺(竹林寺)以及隆兴寺。其中惠济寺与隆兴寺由于各种原因已毁,只剩遗址。

接下来,小编只好说说萧山村镇里的古寺。

东福源禅寺

东福源禅寺,位于义桥镇昇光村塘坞自然村西南的里庵坞,民间俗称里庵坞庙,又名静修庵。

据史料记载,里庵坞庙建于隋朝,从隋(581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乾隆和慈禧都来过这儿。

↑ 开光盛况

→ 寺院

该寺西靠石牛,后靠金字山,原为七都山。

据传当年天牛与二天兵同路下凡盗仙草,看到凡间如此雄伟壮观的七都山,便化身为石牛卧于七都山,后改名为石牛山

二天兵看到东福源禅寺有卧虎藏龙之灵气,也化生落寺为菩萨,神称韦陀菩萨,保八方平安,造福于民。

东福源禅寺现存老庙五王殿主体结构为清代,三间,四金柱为方形石柱,石础,镌有楹联三副。

1991年民间集资新建三间静修庵,1996年5月萧山市人民政府批准为保留寺庙。

1998年11月,善男信女再次集资在庵后建大雄宝殿。 2009年,再建二座佛塔

白龙寺

瓜沥镇航坞山上的白龙寺,建于北宋熙宁年间,距今有将近一千年的历史。

传说龙光法师云游此山,见岭上有白龙,遂结茅庐其上。

南宋绍兴三年(1133)募创寺宇,供观音、白龙像,故名“白龙寺”。

嘉定初年先后修建,曾为进士沈北海隐居之所,后改设禅院。

清初单隆周诗称“龙王庙”,道光间重修。民国20年至30年先后整修大殿。

现在的天王殿和正殿均为清代建筑,观音殿为明代建筑。

↑ 大雄宝殿

→ 旧照

大雄宝殿佛座西侧有龙湫,又名白龙井,清泉从石缝中涌出,常年不干。

1985年至1990年,先后投资60余万元修缮。修缮后的白龙寺成为萧山市东部一座气势雄伟壮观的寺庙。

2014年2月1日(正月初二)凌晨,航坞山顶的白龙寺部分被烧了,而毁掉的正是作为文物保护单位最核心的明代建筑。

经过多方努力,2015年4月,修缮一新的白龙寺重新亮相。

新白 龙寺

资教寺资教寺,俗称螺山寺,始建于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7年), 号崇真寺,距今已有1100年历史。

螺山寺临近西小江,背靠螺山,山上修竹茂林,郁郁葱葱。“螺山叠翠”是旧时“萧山八景”之一,螺山寺由于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引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诗篇。

明清至民国,在萧绍一带颇具名声,香火极旺。日军侵占萧山后,在西小江沿岸烧杀抢掠。

在螺山,日军用火焰喷射器(喷火枪)焚烧寺院,致螺山寺成为一片废墟。

东岳庙

东岳庙,本名“东岳行宫”,俗称“老岳庙”,位于下湘湖北端矮小的蒙山上。

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载,东岳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初年(1131),历史上多次毁建,最后一次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修。

庙门朝北 一般寺庙都坐北朝南,而蒙山东岳庙却坐南面北,前临萧绍运河。为什么呢?

相传东岳庙原系宋室赵氏家庙,宋高宗赵构定都临安,命赵不衰筹建此庙,供奉宋徽宗赵佶,庙后有徽宗衣冠冢。

庙门朝北,有遥望北方之意,因徽宗被金兵掳往北方囚于五国城(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境内)地狱而死。

杜湖的由来 为护庙,赵氏宗室中一支迁往蒙山附近定居。

由于赵宋与北方女真族有灭国之仇,南宋时从 前线俘获的女真族首领,俗称胡人,均解到庙前正法祭祖,因此有了“屠胡村”(即“杜湖村”)。

元灭宋后,赵氏族人改称此庙为“东岳行宫”,加塑“十殿阎罗”、“判官”、“无常”等神像,徽宗像也被改装成“东岳大帝”,于是东岳庙保存了下来。

原址复建 解放后,庙中大部分房屋被占为他用。

1994年3月28日一场大火烧毁了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仅残存偏殿等部分房屋。

近年,在原大殿遗址后的蒙山之顶,复建了大殿。

历史上,东岳庙香火很兴旺,香客除萧山民众外,还来自绍兴、宁波杭州嘉兴等地。

在清代曾纳银洋用作地方教育经费,可见其“香火独盛”。

杨岐寺

杨岐禅寺始建于南宋嘉定二年,初名“崇福杨寺”。

据传,因国戚杨齐王、杨冀王葬于东坞、西坞,故族人舍宅为寺,并由宋宁宗御赐题额“崇福杨寺”。

后改名为崇福寺、岐王寺、齐王寺等。明朝时,因寺宇建于杨歧山下,故易其名为“杨歧寺”。

杨歧寺名与佛教临济宗第十三代祖师方会所创杨歧派契合,为中华禅宗“五宗七家”之一。

临济宗另一派黄龙派早已衰微,而杨歧派盛传江南两浙,甚至远播海外,故该寺香火盛极一时。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杨岐寺毁于太平军兵火;同治年间,由杨华者捐资重建,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

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宝殿、藏经楼、钟楼、鼓楼等。

大雄宝殿 圆通宝殿

新修的杨歧寺,位于杭州东方文化园内。原址上建有万佛金塔及地宫,豪华非凡。大殿左前的钟楼里,悬有新铸的巨型铜钟。

寺旁建起一座八角九层的三江塔,成为杨岐寺标志性建筑。

莲华寺

莲华寺,旧称莲花庵,又名老虎洞,位于浙江省萧山市闻堰镇老虎洞山。

莲华寺始建年代众说不一。有史记载,该寺重建于清道光年间,时称莲花庵,有屋十一间,尼众八人。

抗日战争时,因日本军队筑堡占据,尼师逃尽,一九四九年后,仅存观音殿、元师殿尚有人照看。文革期间遭毁,香火断绝。

后经复建,行程现在的布局。

莲华寺建筑纯属民间艺工自行设计建筑,依山随势,不拘形式,殿宇之间错落有致,风格独特。被称为“湘湖八景”之一。

百步寺

百步寺始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初名“崇福院”。北宋治平三年(1066),改赐“显教寺”,铸铁佛金身如来。

关于百步寺的寺名,很有些来历。相传以前显教寺香火旺盛,寺内僧人众多,且个个练功尚武,喜好打抱不平。

一次,几个地痞恶少公然在寺院调戏烧香拜佛的妇女,寺僧忍无可忍,出手阻拦,伤及恶棍。

于是有人诬告寺僧图谋不轨,引起官衙震怒,于是遣散众僧,又用风水阴阳之术,将原先朝南的寺门改为朝东,寺前砌石阶数百步,企图用“百步金刚”来镇禳。从此,显教寺改名为“百步寺”。

后来几建几毁。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寺庙被毁。

到了1992年,百步寺得以重建,次年建成大殿、斋房各三间,以后逐年扩建起弥陀殿、天王殿、祖先堂等。

地藏寺

地藏寺也在航坞山上,始建于宋熙宁六年(1073年)。

当年高僧无能大师觅居到此,观看宝地,结草为庵,独来独往苦修三年。

当时闽南佛教衰退,僧人无居修持,十方丛林高僧大德云游四海,寻觅宝地定居。

明朝初年有天台圆通大和尚及法徒寂照,来此又建茅庵供奉地藏王菩萨,取名为地藏庵

乾隆五年七月三十日,有天台方光寺法本、法忠二位高僧寻觅到此,见茅庵清静而定居修持,当年改为地藏寺,为正宗第二十二世、二十三世,现在石碑存记。

地藏寺三面环山,树木葱郁,正面一望无际,直视钱塘江,风景秀丽。 一年四季,香客不断。

上寺院,小编整理得好辛苦。但小编知道还有寺庙是小编漏掉的。快来后台告诉小编吧~

Hash:2160341b52bdf9e7beee0d592cd579546fe92368

声明:此文由 萧山360°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