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澜桥为什么叫“回澜”桥?萧山这个班的孩子带着疑问,探究出了不少萧山桥的故事~萧山家长快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桥

有句古话是这么说的:“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这一般是老年人表示自己有经验,说给小年青听的。然而有这么一群小朋友,他们在萧山走过的桥,可能不比大人走过的路少哦~

萧山区回澜小学404班的小朋友们,走过城河七桥,走进湘湖108座桥,他们甚至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走向萧山未来的桥!而这一切,不过是起源于一个小小的疑问——校名。

404班的孩子们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学校叫回澜小学?”其实答案很简单,回澜小学临河而建,因回澜桥而得名。

那么......回澜桥为什么叫“回澜”桥呢?

回澜桥的来历

面对同学们的疑问,回澜小学404班的班主任钱老师很高兴,她建议同学们可以先去查查资料或者问问家里的长辈。结果同学们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平日里常常经过的桥,来头竟然这么大!

回澜桥的桥名,取自韩愈的《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於既倒。”它是城河上坡度最大,桥拱最高的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还有一种民间很有趣的解释。萧山有的乡下人叫它“为难桥”。为什么会这样称呼呢?老一辈的这样解释:

“为难桥”是一座‘难为’穷人的桥,它么佬佬高,穷人饿着肚子爬桥,爬到桥中间就爬不动了,这不是‘难为’穷人吗?!

其实回澜桥为什么要造这么高,这意图就是方便穷人。当时的设计者看到桥附近都是田畈,一些乡下人摇船进城都把稻草、麻杆装得老高。为了使农民摇船进城方便就抬高了拱顶,而且特意在南侧的拱桥下筑起纤道,专们给纤夫行走。可以说,回澜桥是专门为农民进城设计的。

写画量做,

我为城河七桥出一份力

小朋友们对这些知识如痴如醉,但也感觉惋惜。即使是渊源如此深的回澜桥,却如同陌生人一样,不知底细,更不用说萧山别的桥了。按照城河现有遗存,向西一路数过去,共有七座桥。它们依次是:回澜桥、东旸桥、惠济桥、梦笔桥、仓桥、市心桥、永兴桥

404班的小朋友,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好好研究一下城河七桥,让更多萧山人看到它们的故事。班主任钱老师让同学们自由建组,一番讨论后,一共分成了四个小队。分别是喜欢语文诗词研究的诗韵小队,擅长数学测绘与设计的七巧小队,热爱绘画音乐的艺桥小队,英文说得很溜的Friendship小队。

古桥画一画

除了水彩画、水墨画

同学们还开动脑筋,用豆子作画

用剪纸作画

看同学们的画,好像在看一幅山寨版的《清明上河图》。精美的桥,静静流淌的河水,船上划桨的人,岸边的人家。不得不说,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萧山人其实一直眷恋着这片土地。

古桥写一写

梦笔桥又名江寺桥,因桥北的江寺而得名。借“江淹梦笔”之意,取名梦笔桥,千百年来,与许多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

永兴桥伫立在吵杂的西门菜场门口。天蒙蒙亮的时候,永兴桥头就已经人声鼎沸了。它是古往今来商贩们的避风港。

惠济桥,又称竹林寺桥,因惠济寺而得名。从前造桥很不容易,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城河上的桥,有的是官方出资建造的,有的是民间集资建造的,而惠济桥是和尚募捐化缘建造的。僧人化缘造桥是为了众生有舍得之心,为众人种福,意义就不一般。

城河七桥,

本身就是一部百年萧山繁华沧桑的历史

是萧山的忠实读者和见证人。

古桥量一量

同学们分工合作,共同测量回澜桥的长宽,桥面标高,拱桥高度和台阶的长宽高。大家都很兴奋,你拉着卷尺的这头,我拉着卷尺的那头,一会儿蹲起,一会儿弯腰,一会儿侧坐在台阶上,一会儿又探出头去量桥与水平面的高度。

经过多次测量,结果出来了。回澜桥长21.38米,全宽5.2米,桥面标高5.6米,拱桥高度3.3米。台阶长4.4米,宽0.43米,高0.16米。栏杆长1.69米,高0.8米。

古桥做一做

同学们凭着自己对城河古桥的印象,运用手边的工具,亲手制作了古桥模型。这些模型造型各异,充满童趣。

有的是用木棍、

冰棍儿做的,

看起来还挺结实

有的用积木拼接而成

古韵古色的古桥

和现代化玩具融合

别有一番情趣

有的是用高大上的模型

造型各异

精致宏伟

甚至还有用塑料管子做的

真想体验一下,

走在塑料做的桥上是什么感觉

和专家们一起

探究过去的故事

为了更好的了解历史,404班的同学还走进了吴越文书博物馆,去寻找城河七桥的前世今生。

同学们不仅看了很多珍贵的档案和文献,还通过结合官河两岸乡贤分布示意图,了解了不少城河两岸的历代知名人物,对古桥又添一份亲近。

申屠馆长从小在萧山长大,对于萧山城河一带还是非常熟悉的。他给同学们一起回忆了不少城河七桥的故事。

永兴桥又叫“西桥”。因为我们萧山以前叫“永兴县”,在唐朝天宝元年的时候,“永兴县”改为“萧山县”。乾隆皇帝也来过我们萧山,当时他去绍兴祭拜大禹陵,就是经过我们萧山的。“市心桥”,这座桥大家都知道的哦!“市心桥”是我们大家自己叫叫的,它的真实名字叫“真济桥”。上面刻着四个字,叫“古真济桥”,边上刻着“道光十九年”,就是1839年。再往东就是“仓桥”,上面刻着“城中第四桥”。现在的仓桥边上经常有人在唱戏表演,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江寺公园对面的就是“梦笔桥”,梦笔桥是萧山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一座桥,它是南朝时期就有的一座桥,因“江淹梦笔”而得名,与历代文人有着不解之缘。再往东过去就是“惠济桥”,相传是竹林寺和尚所造的一座桥,竹林寺以前叫“惠济寺”,所以这座桥叫“惠济桥”。现在这个桥是同治六年的时候重新修葺过的。接下来是东旸桥,它是明朝嘉靖32年,就是1553年间造的。后来康熙年间和乾隆年间都修整过。最东面的那座桥就是回澜桥,以前又叫“回龙桥”,是乾隆57年,即1792年造的。这座桥保存得很好,桥的柱子上刻着一幅对联,上面落款为“陈春题”。陈春就是我们这一带的人。这就是运河七桥。

萧山文保所的运河守护者王建欢老师也分享了他所知道的老萧山故事。王老师说,回澜桥的龙门石上刻有“回澜”两字,“廻”字项下意指“水流回旋”、“逆流”。

“按现在城河上的古桥模样来看,要数回澜桥最年轻。其他的桥虽然桥身上镌刻年代比它迟,但都是在老态龙钟,跌跌撞撞的状态下修正过,而回澜桥上的石块全都是自己当年的衣衫,没有一块是从别人那里捡过来的。可见当年采办石质的坚实。”

城河,千百年来至始至终流淌的是市井的液体;古桥,至始至终与居民、乡民相濡以沫,唇齿相依。河上有了桥,水乡人才有了回家的路,有了一丝归属感。经历发展巨变的萧山人,更应该铭记萧山的河与桥。

现在,404班巴学园已在杭州市立项《古桥新韵》班本课程。课程以“回澜桥”为基点,以运河七桥和湘湖108座桥梁为重点,以创意设计桥的未来为延续点,由小及大,由浅及深分级推进,激发大家爱的深度,广度,以及爱的能力,从小培养爱桥、爱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真正落实到德育核心素养。

各位萧山家长们

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家附近的桥吗?

你能讲出关于它的历史吗?

你与它有什么记忆尤深的故事吗?

欢迎给我们留言评论~

Hash:83ae7385a45bcaa1de06899ba1953c6d5784fd61

声明:此文由 萧山教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