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东郊去看看这座古桥
东亭子桥,位于娄东街道东郊社区西亭村致和塘上,南北向。于1986年公布为太仓县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重新公布为太仓市文物保护单位。
初建时的东亭子桥
只能在古籍文字中见到
东亭子桥初建年代不详。据史籍记载,原太仓城东门之东首,有一集市,旧称“东亭镇”,后称“东郊”。明初靖海侯吴祯在此建造了一座亭子,名“东亭子”,亭边建有木桥,百姓称之为“东亭子桥”。东亭子桥因为有了东亭子,可以遮风避雨,遂成为当地农民赶集时的歇脚之处,在这里吸上一管旱烟,谈谈山海经,风轻云淡,生活的艰辛和烦恼可作一时解。
东亭子桥
吴祯(1328-1379),明濠州定远人。初名国宝,后赐名祯,一作桢,字干臣。先从朱元璋起濠梁,渡江取集庆,克池州,帮助其兄良守江阴,授亲军指挥使。后从徐达破平江(苏州),灭张士诚。为吴王左相兼佥大都督府事。任汤和副职,破方国珍。洪武元年(1368),又破延平,擒陈友定。寻练兵海上,封靖海侯。洪武七年以靖海侯开府太仓,总督海运,御倭寇于海上,直至琉球大洋,获其兵船。平时读书好结文士,建树颇多,当时太仓的船场、兵库、公馆诸廨皆其建置,于娄东之民多惠爱。东亭子并桥之建立,为其一例。
一百年前重建的东亭子桥
依然巍峨壮观
东亭子桥现状
东亭子桥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木桥改建成黄麻石质地的石板平桥。全长24.7米,面宽1.66米,堍宽2米,高3.58米。桥面与桥栏均由长石条铺设而成,厚实坚固耐用。支撑桥面的为桥体两端金刚墙和中间的两个桥墩,金刚墙由石块垒砌而成,中间桥墩每墩由三块条石并排竖立组成。为三孔条石平桥,两旁的石栏均为三块整石榫接。桥脚亦均为三块整石组成,桥体拙朴大气,如彩带凌波。以后虽经整修,桥样并未改变,唯北部下坡浇上了水泥,便于一般车辆通行。桥身东侧有“东亭子桥”字样,桥柱上镌刻一联:“顾兔东亭,载酒人迎双岸月;垂虹南浦,移舟客趁半泾潮。”
东亭子桥(摄于2018年10月5日)
古人对于东亭子桥的吟诵
“东亭子桥”声名浏亮,为古代太仓十景之一,明代诗人高宗本在《太仓十景》组诗之《东亭柳月》中写道:
“太仓城东门外二里许曰半泾,水阔二三里,上通娄江,东入于海。海运时,靖海侯吴桢于此构亭,人皆呼为‘亭子头’。亭之四周,高柳扶疏,每残月挂梢,荒鸡三唱,则东乡之民,担负就市者毕集亭下;有顷日出,各散去;盖东门总路,近时垄断尤多。诗云:
城东疏柳一亭幽,
夜静长悬月半钩。
野色苍凉霞彩散,
鸡声杳渺曙光流。
乡民弛担论新苧,
估客乘潮放短舟。
记得元戎曾驻马,
帆樯一路拥貔貅。
高宗本,明太仓沙溪人。字茂卿,自号江淮逸叟。景泰四年(1453)举人,五年连捷成进士,累官监察御史及河南、湖广巡抚。擿发奸徒,洗白冤者,讼狱多平,豪右敛迹。以疾解职,卜居扬州之江都。有《扬州府志》、《复斋稿》(一作《江淮杂稿》)。
清代嘉定人姚承绪到娄东访古时,写下《东亭子》诗一首,云:
扶疏高柳带斜阳,
小市居然集广场。
亭子桥头感兴替,
野风吹遍海鸥乡。
如今,古今兴替,沧海桑田,变化无穷,亭子桥头已与太仓市区相连接,成为繁华都市的一部分,而东亭子桥因附近已有新建桥梁供人车通行,故暂时封闭,以便更好地予以保护。
Hash:549ebd724c5d44a530599fb28db2e79c06939fef
声明:此文由 太仓生活服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