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彩路:汇聚历史变迁的路

叠彩路:汇聚历史变迁的路

如今的叠彩路。

叠彩路西起中山北路八路军办事处旧址,东至龙珠路。在这条仅长338米的路上,还保留着从唐代至抗日战争时期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记录着这里的历史变迁。

中国成立后,在这里生活的老街坊眼里,叠彩路也有着显著的变化。

11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汇聚历史变迁的路

叠彩路位于叠彩山脚下,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路。

根据资料记载,这条路在明朝年间,叫水牛巷,清朝年间,叫书院前街,到了民国,则改名叫法政街。1936年,才因为其位于叠彩山脚下,被命名为叠彩路。

说到叠彩路,不得不提叠彩山和八路军办事处旧址。

叠彩山曾经因为山上多种桂树,被称为桂山。

到了唐朝,著名文学家元晦来此,因“山以石文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而将这座山命名为叠彩山,这里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一直延续至今。

由古至今,叠彩山被誉为江山会景之地,留下许多珍贵的石碑古迹,“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题刻,就源于叠彩山。

据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资料显示,在叠彩路的八路军办事处旧址,曾经是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指导革命工作的临时住房。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派李克农到桂林组建八路军办事处。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毁于战火,1967年修复原貌。1996年,这里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街坊见证叠彩路的新变化

因为历史悠久,叠彩路也一直是老桂林人的聚居地。

这里曾经有桂林市轻工研究所、桂林市轻工食品工业公司、桂林市轻工业供销公司、桂林市统计局等单位,沿途还有不少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职工宿舍。

70岁的老人刘银凤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在她的记忆中,叠彩路最早的时候,还是一条窄窄的黄泥路,“路面只到现在人行道绿化树的位置,差不多是现在道路的三分之一那么宽”。

刘银凤生活在叠彩路4号原桂林市纺织公司职工宿舍。她还清楚地记得,以前叠彩路两边都是低矮的平房、瓦房,后来才建了楼房。

一些住在这里的老人说,楼房建成后,下雨天的叠彩路老是积水,出门时,要踩着沿途职工宿舍低矮的围墙边沿走。

后来,叠彩路进行了多次整改,职工宿舍围墙被推倒,路面因为拓宽,出门再也没有积水,居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刘银凤说,尽管以前叠彩山景区就是著名景点,但往来的人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现在生活变好了,富裕了,旅游的人也变多了”。

记者刘净伶 文/摄

Hash:12afe7905934965f4f9954784a01761060cf813b

声明:此文由 桂林生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