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史 | 令人闻风丧胆的“军训”,居然是从古代就有的?

聊聊-军训

Thursday

2019.04.04

仔细想想

大学最瘦的时候

应该就是军训了

再诚实一点委婉一点

应该是直到现在

最瘦就是军训了

如果有什么事情

是可以让我风雨无阻的

那应该就只有军训了

现在回想一下

军训真的挺累人的

以至于无数次在想是谁发明的

超想拿我的大拳拳锤他胸口的

谁料想学校军训

竟然是从先秦时期就有了

也就是相当于有学校的时候

就有军训了

那那那...

还是不要和古人计较了

学校军训的历史

国学校军训的起源在先秦,这与我国先秦时期的政体国体紧密相连,在先秦经典著述中就有相关记载。

譬如在《左传·成公十三年》中就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记载。

在《孙子兵法》中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说明“戎”或“兵”,一直是统治阶级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其被视为关乎生死存亡的极其重要的事予以应对和处置。

我国学校军训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早期儒家办学“六艺”中已经涵盖有军事教育的因子,法家“耕战”教育之“战”就是今天学校教育中的“军训”因子。

汉唐以后虽然学校军训有弱化的趋势,但各类军事教育设施的办理和充实,尤其是伴随战事的时起时伏,武科考试日益彰显,不是常科但也没有断线。

鸦片战争之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武备学堂应运而生,武科考试重新复兴,为后期军国民教育思潮的兴起和学校军训的勃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I

夏商周时期以军事训练主导学校教育。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结束原始氏族社会,开始进入奴隶制的时代。

约公元前21世纪,经过漫长的氏族时代后,在豫西和晋南地区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即夏朝,禹因治水有功而被推举为夏王,青铜器开始出现,作为为数不多的礼器、武器和工具。

约公元前16世纪,商灭夏建立商朝,商朝前后历时近600年。约在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朝。夏商周时期实施文武合一而又偏重于“武”的文教政策,学校军训侧重于文化教育教学。

II

在夏商周,虽然学校名称不一,但其教育内容并没有太大差异。

到了夏代,出现“序”这样的学校,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

《孟子·滕文公上》曰:“序者,射也。”序,初期主要就是教练骑射的场所,也是议政、祭祀养老兼顾教育奴隶主贵族子弟的场所。据说除了国都有学校外,地方也有乡学。当时又出现了“校”,即用木围起为栏,作为养马驯马的地方。人们利用这种宽敞的场所来进行军事训练,从而成为习武的场所。

“乡里有教,夏曰校。”朱熹认为“校”即乡学。从序、校的产生可以看出,它们都与“骑射”的尚武和军训有关,且起主导作用。

图片源于网络

这是因为,夏代学校的出现,与其教育目的直接相关。夏时贵族为了巩固和扩大奴隶制统治,既要镇压奴隶起义,又要征伐其他部族或部落,为此军队的作用至关重要。

实际上夏代就是“为政尚武”,实行武人专政。

此时先民刚刚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先民缺乏精神生活的内容与活动,加之文化愚昧落后,祭祀和部落之间的征战就成为国家大事。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国家之后又处于两种制度和两个阶级的斗争之中。当时的统治者一方面要依靠征战获得战俘充当奴隶,获得人口和地理资源;另一方面又要依靠武力镇压奴隶的反抗和不甘沦为属国的其他氏族部落的反抗,统治者要想拥有权力与地位,主要手段就是依赖武力。

图片源于网络

由此可以看出,军事成为国家头等大事。学校产生之始就是阶级斗争的产物,阶级性是其显著的特征。学校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适应当时战争的需要,军训活动自然而然地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以射选诸侯”的人才导向主导学校的价值取向。由此可见,我国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早期的夏代,学校军训亦同步源于夏代的学校。

III

商王朝是前1600年就开始统治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的奴隶制国家。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它们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政治生活和社会活动情况,也包括教育和学校军训的基本状况。

这一时期出现了文字,也出现了早期的教师,学校也逐步完备和渐渐分化。

殷商时期,尊神敬神带有强烈的宗教意识。

《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当时盛行占卜,与鬼神打交道的专职人员统称为“巫”,后来依据需要而掌管政治、历史、天文、历法、医药等知识,是当时的文化人。这部分人也担负着部分教育职能。

商代已有成熟的文字作为教育的手段,文字的使用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条件。

商代在文教政策上就自然地承继了夏代的规制,坚持“文武合一”而偏倚于武射的文教政策。学校教育侧重于军事训练,甚至将其置于文化教育之上。

IIII

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是西周时期,即奴隶制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

学校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官学制度得以发展和“六艺”教育形成。

这种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形成了居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六艺”教育,其教育目的是要把贵族子弟培养成具有贵族品质和军事技能的未来统治者。

图片源于网络

据史料和文献记载,西周时期已经有“国学”与“乡学”之分。国学设置于王城或诸侯国都,分为小学与大学两级。

小学设在城内宫廷中,大学设在南郊。王城的大学称为辟雍,因居于中南北东西不同的校址方位又冠名为:辟雍(太学),成均(南学),上庠(北学),东序(东胶或东学),瞽宗(西雍或西学)。

而乡学则按地方行政系统设立:州设序,党设庠,闾里设塾或校。乡学的优秀者可以升入国学。而国学的主要教育对象限于王子、元士之嫡子,以及经过选拔的“国之俊秀”。

中国学校军训百余年发展史》

作者:陈晴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中国近代体育专项史丛书中的一种。全书阐述了中国学校百余年发展史。内容主要包括:民国时期军训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抗战时期又实施“战时”之学校军训。战后也有抵制学校军训的声音。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并轨,走向合二为一“军体课”的融合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兵役法》的颁布,规定高中以上学校必须进行军事训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过试行,逐步铺开。至就是年代,已经全面化、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法制化。时至今日,成为高中及其中专学校、高校,乃至中小学必备的“入学第一课”,在“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校军训虽有起伏,但延续百余年而经久不衰,必有内在“潜质”和自身价值蕴含之中。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的研究成果面世,所以有必要立题进行专项梳理和研究,以弥补该研究的缺憾。

作者简介:

陈晴,河南西平人,1962年10月10日出生。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史博士,武汉体育学院教授。专业方向教育理论,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理论,教授课程教育学、教学论。从事本科/研究生层次教学。主要科研成果: 公开发表各种论文50余篇。独著或参与著作多部。

-END-

福利

Hash:7365569d8764eeb0b9a41b3b410adc6e72cd8d7a

声明:此文由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