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太平山的故事
青岛太平山的前身是什么山,说法不一,但较普遍的说法是“会山”。依据是,前海周边太平山海拔最高,以前,面对黄海之滨,人们在大海的远处,能隐约可见此山,因而得名“会山”;也有说叫汇泉山,早先,山脚下(现中山公园东)有一条水沟,里面有一个泉眼,常年流水不断,过路的行人口渴了可以来取水喝,时间长了,人们便把这座山称为“汇泉山”;而以前湛山村的老人却说,太平山的前身就是“斩山”(湛山)。其实,在青岛人的习惯中,通常把太平山东南面叫湛山,西面称汇泉山,而北面(后来)则称榉林山。
相较而言,湛山的历史能久远一些,由“斩山”到“湛山”后人还演绎出一段历史的故事,串起了几个地方的名子,如洪山坡、河马石等。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大蛤蟆修炼成精,匿身于湛山之中,经常出来祸害百姓,当地人苦不堪言。天庭得知后,派二郎神杨戬下凡斩妖。二郎神领命,手持斩妖宝剑,跨天马来到人间,在湛山处找到了蛤蟆精。二郎神上前连斩两剑,蛤蟆精连蹦带跳竟然躲过去逃脱了。
蛤蟆精沿着浮山所经大尧东,跑到了徐家村东山(现樱花小镇附近),躲在一块大石头后边,窥探反击。二郎神驾天马追赶过来,蛤蟆精从石头后面猛地跳了出来,在天马屁股上狠狠地咬了一口,二郎神回身一剑,蛤蟆精缩头闪过,宝剑走空劈在石头上,那大石瞬间分成两半(后人称此石为“南劈石”),蛤蟆精大吃一惊,转身逃窜。
天马受了伤,无法骑行,二郎神将它拴在东山顶上,提着宝剑继续追赶,到了河马石村西山,蛤蟆精自知难逃一劫,回头与二郎神展开了生死搏斗。双方你来我往打得天昏地暗,最终二郎神将蛤蟆精杀死,血染红了山坡,以后,人们称那里为洪(红)山坡。
(现在的洪山坡小区)
二郎神斩了蛤蟆精,回头找他的天马,天马被咬后,卧在山岗上,因蛤蟆精口中带毒,马屁股都烂了。从此,人们称东山顶为马烂顶(马兰顶)。
蛤蟆精死后,经几百年的风吹雨打,风化成了一块巨石,形似蛤蟆,后人称此石为蛤蟆石,村也以此得名。
1932年,国民党市长沈鸿烈得知蛤蟆石这个地名,觉得不好听,让村子改名。以前,河马石村东头有条河,村民常年临河而居,加上村里的人大都姓马,于是改为河马石村了。当然这是后来人们的演绎,真假无可考证,但“斩山”却实有其名。
“斩山”因二郎神在此斩蛤蟆精的传说而得名,在清代以前一直叫斩山。明朝初年这里是一片荒山,山上经常有狼、狐狸等野兽出没。每到夜晚,人们提心吊胆,害怕野兽袭击。为了保佑村子平安,借二郎神斩妖之名,人们筹钱盖了二郎庙,以此来震慑周边的野兽。二郎庙建成后香火旺盛,后来,德占时期庙被毁掉了。
(二郎神庙.资料)
《青岛掌故》(王铎)提到湛山的由来:湛山,原名“斩山”,相传明初是“浮山寨备御千户所”行刑的地方,故名“斩山”。当时,这里设过“斩山法场”。清雍正年间,浮山所划归即墨县管辖,仅留一名巡检,“斩山法场”撤销。
清代,斩山曾改名官山,村名也更名为官山疃,1910年依原"斩山"的谐音改名为湛山,取“海水清湛”之意。德占时期,这里是市区的内防线,德军称其“伊尔梯斯山”,山上设有炮台、建多处堡垒,日占后改称“旭山”,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将湛山改名为太平山。
(太平山德军炮台。资料)
太平山树木茂盛,山石嶙峋,蜿蜒起伏,向西延伸至青岛山(京山)、小鱼山,西麓山下有中山公园,東麓有湛山寺庙,北麓有榉林山公园。
中山公园原是会前村村址,德国强占胶州湾租借青岛后,将该村土地收购,废村拆房,建成植物试验场,后取名为"森林公园"。日本统治青岛时,又扩种樱花,形成了一条长近千米、贯通公园南北的樱花路。
解放后,经新修扩建,公园焕然一新,每年“五一”前后,樱花盛开,岛城前来赏花的市民人潮如涌,络绎不绝。中山公园东傍太平山,与植物园相接;北靠青岛动物园、榉林公园,西依百花苑(名人雕塑园),是岛城市区植被景观最有特色的综合性公园。
太平山北侧是榉林山公园,1984年封山,86年建成开放。因园内榉树成片,郁郁葱葱,所以取名为"榉林山公园"。公园建有亭、阁和花岗岩"大象"雕塑、母子像,有人工湖、走廊、乐园等设施和景点。
太平山是青岛登高观景地之一,海拔150米,是市区内第一高峰。上世纪90年代在海拔110米处,建起了青岛旅游观光电视塔,塔高230米,是"中国第一钢塔",在世界上仅次于巴黎埃菲尔铁塔和日本东京电视塔。塔的主体是钢结构,具有电视接收发射和旅游娱乐等功能。乘高速电梯升至160米的旋转餐厅,在厅内,可观看海上日出,眺望海天景色,极目远望,岛城风光尽收眼底。
90年代,山上还架起了露天观景索道,从中山公园到湛山寺,全长1100米,坐在索道上可以全方位看到岛城景观,近距离感受山林的秀丽,回味百年前的历史沧桑。
太平山上世纪70年代以前,尙保留着山峦的原貌,山顶有碉堡、山间有堡垒,山腰间还隐约能见到遗留下来的德军战壕,还有多处山洞,山洞有的长几百米,短的仅有几十米。
小时候,家住在延安二路,靠榉林山很近,那时,没有什么娱乐场所,爬山、下海是孩子们的乐趣,我和小伙伴几乎每天都到山上玩耍,扑蚂蚱、粘截留(蝉)、捉蟋蟀……最有趣的是钻山洞,与小伙伴用带线的胶皮当作火把,点燃后冒着浓浓的黑烟,每次从山洞里跑出来,鼻子都被熏黑了,孩子们的脸上个个都留下一道道黑烟的痕迹。
也许是童年的情结,工作后,有时在繁忙的日子里还抽空约知己朋友到太平山,登电视塔游览观景,过去的经历已成为温馨的记忆。
以前,在电视塔的东侧,稍高一点的山峰上,有一座德式碉堡,约30多平米,伫立在山顶,格外醒目。碉堡的下沿,三面是岩石,重叠陡峭,我与邻居伙伴经常仰坐在岩石上欣赏前海的景色,领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风光。
再往东是部队的雷达站,山上有一座弧形的雷达慢慢地转动,守护着岛城空域的安全,昼夜不息。如今雷达已改成一个地球仪式的大圆球了。小时候,太平山都爬遍了,唯有“雷达山”没上去,因为是军事重地,小伙伴们对里面都有一种神秘的感觉。雷达山下有两处营房,不大的院子里有篮球架,经常看到当兵的在里面打篮球。现在营房经过扩建,条件也大为改观了。
上世纪90年代,因工作关系与雷达团(后建置为旅,在四方宜昌路)有点联系,20多年前,为他们培训国家三级篮球裁判员,结业时,他们请我过去参加结业式,为学员颁发裁判员证书,张团长告诉我,雷达团辖20余个雷达站,遍布在5个省域,大都建在海岛、高山上,地域小,不太适合开展其它体育活动,最多的活动就是打篮球,举行篮球比赛。是呵,确实如此!雷达团建旅以后,联系减少,我与原旅长左永平偶有联系,他转业后到青岛市体育局任副局长,现在也已退休了。
青岛太平山是一座祈求太平的山,如岛城人对太平的祈望,注入了许多太平的名称:太平角、太平湾、太平角公园、太平镇、太平路……。
太平,是战乱年代人们对未来的最大祈望,如今人们在追求幸福的时候,更珍惜守护来之不易的天下太平。
Hash:7185ba6f359e8b79e91898dff5342830c115b093
声明:此文由 青岛故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