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力“五型经济”迸发“集成之力”
位于大虹桥核心区的SKYBRIDGE HQ天会。 均本报记者 张伊辰摄
2022年,上海要全面发力“五型经济”。继去年“五型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这个关键词再次出现在报告中,有了更深入的阐述。
“五型经济”,即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它勾勒出上海经济的最重要长板,也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向。在今年上海两会现场,从大火的“元宇宙”到先导产业之一的集成电路,围绕“五型经济”的话题都是热点,但代表、委员也纷纷表示,“五型经济”绝不是简单的“五种产业”,而是由五种形态构成的全领域、全方位集成体系,让长板更长,“五位一体”才能发挥出最大作用,推动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策源引领-
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五型经济”的阐述,有一系列的“首”——推动首台套设备、首版次软件、首测试场景、首批次新材料等创新成果先试先用,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可以看出,“五型经济”的核心之一,是强调创新策源引领功能。
这其中,企业是策源引领的先锋。去年10月,壁仞科技首款高端通用GPU芯片交付流片,这距离企业创立不过两年时间。公司创始人张文告诉记者,这款产品今年将落地应用,为智慧城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领域提供“硬”支撑。
市政协委员虞钢认为,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要重视“专精特新”企业。目前上海“专精特新”企业有3005家,占全国的7%,虞钢建议,应加强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良性生态圈。
先导产业则是策源引领的方向。去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制造业产值增长18.3%,大大提升了产业引领功能,有力促进了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让总部型经济的全球影响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对此,有代表、委员建议,可在集成电路重点领域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整合全市各大院校优势科技资源,形成联合攻关机制,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枢纽节点-
积极融入城市数字化转型
做强做优“五型经济”,上海曾点明“五个关键”,包括人才、品牌、头部企业、通道以及平台,都指向上海的枢纽节点功能,也与经济发展的趋势密切相关。
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教授伍爱群以流量型经济为例表示,从狭义的流量型经济看,本市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平台经济,而从广义的流量型经济看,上海是全球最大的口岸贸易城市,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城市第六位,数字经济在地区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超过50%,成为全球城市流量网络中的重要枢纽点。
“数据开放流通是推动流量型经济发展的新赛道。”市人大代表、上海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季昕华认为,数字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技术,数字产业会形成更加复杂的产业链。他建议,可依托上海数据交易所,积极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试点,抢占上海交易、全球交付的数据交易制高点。
-链接全球-
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高效增值
仔细研读报告中对“五型经济”的阐述,“集成之力”也是最大的特点:加快构建链接全球的贸易投资网络,大力发展新型国际贸易,深入推进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全面建设国际数据港,加快培育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所有的目标都需要集成,以此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频流动、高效配置、高效增值,更好链接全球。
从这个角度看,发力“五型经济”,就要有更加开放的制度环境。去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创新型、服务型、开放型、总部型、流量型“五型经济”为特征——上海对大虹桥寄予厚望。市人大代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处处长贾开京表示,大虹桥是发展“五型经济”最有条件的地方,大量国内外人流、货物流和资金流集聚,再加上规范有序的产业引领,正慢慢向新的动能、新的赛道转换。
伍爱群则建议,“五型经济”应有针对性的政策着力点,比如,对于创新型经济,要坚持聚焦重点,加大硬科技支持力度;对于服务型经济,要坚持分类施策,推动实现差异化发展;对于开放型经济,要坚持先行先试,率先推动制度型开放,从而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徐晶卉 张天弛
编辑:施薇
Hash:3abe35980f80012910cf68384465ecf618ee7e37
声明:此文由 卫生医疗小摊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