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整整3天,终于把十三朝古都的好书法全部搬上来了 | 法帖

作者✎不跳舞 编辑✎黑土

版权✎归作者,本文授权发布

主编微信shufagongke1 QQ844518183

第一站是白马寺,本是诚心去仿古,结果在齐云塔下竟也找到金代一通重修寺塔记。

拜过狄公墓,转战龙门,去寻觅那向往已久的目标。

我的第一目标是褚登善伊阙佛龛碑,因为碑在窟外,本以为看到的机会多些,结果杯具了~~

被一幅清晰度很差的喷涂照片全部遮住,无缘再见只好从左右极尽伸臂之能事,勉强在夹缝中拍了几个碑字聊以慰怀。大家可看得到么?

这还只是龙门杯具的开始啊~~

龙门二十品,十九品在古阳洞,只慈香/慧政一品独在慈香窑。沿山行去,先至慈香窑。从栅栏望进去,只能看到这样的景象:

更大的杯具在这里:怀抱着忐忑的一颗心,来到十九品聚集的古阳洞,结果……还是不让进,那还在外面四处宣传二十品做神马尼?想想来龙门一品未得见,气也气死

那洞中壁上一方方墨色块垒就是题记啦,哪位眼神好做道题:请在图中找出共十九品……哗啦哗啦眼镜碎一地……

龙门最大骗局,特此存照

偶这个人一向不喜欢杯具戏码儿,天意作弄挡不住偶们苦中作乐,于是放手拍了些边边角角的刻字,方才体认到龙门石刻之博大。二十品不过是小世界,放眼天地宽。

先来个号称陈抟的十字卷碑:

这一圈确是真唐人手笔

唐人小品

这两行小字不逊于任何唐志名品

清心明目

好歹找到了二十品的外品:优填王

明人字在这里并不起眼,还可看出伊字早先刻错的痕迹

在最有名的奉先洞找到一块无人问津的唐隶书碑,碑额有薛

内侍省功德碑,真所谓满地都是宝

香山东山石窟尽管名气不如西山,但也不乏有趣的发现

碑林外,寺中各院均有碑碣,但多是明清与近代,一一看来,寻得两方“非著名”元碑,大家瞧瞧。 初祖菩提达摩大师实迹之记

重建萧梁达摩碑叙,康里巎巎书,通高5.7米,碑身高3.33米,宽1.5米,厚0.43米。

没办法,大家将就点和偶一起照镜子吧,总比吃闭门羹强

元刻

金刻

崇公禅师塔铭,元刻,苏风。

第一山,米芾书,碑196x83cm

面壁之塔,蔡京书,碑105x110cm

达摩面壁之庵,蔡卞书,碑156x78cm

达摩颂,黄山谷书,碑97x60cm

太宗文皇帝御书碑碑高3.1米,宽1.38米。题额隶书为唐玄宗,上半是《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碑上只有五行“世民”二字是太宗御书,共39行.行8字。后面是裴凗书《皇唐嵩岳少林寺碑》,39行,满行63字。

《少林寺碑刻选》曾将碑阳上段秦王书原大印出过

这个是下段裴倅的《皇唐嵩岳少林寺碑》,有李北海味道

少林寺厨库记,上下损,崔溉书

碑侧题记

法玩禅师塔铭

《少林寺碑刻选》中原大印的部分

大唐太宗文武圣皇帝龙潜教书碑

碑文与皇唐嵩岳少林寺碑上的《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书》相同,三行的“世民”御书款正当损处,已很难辨别。据说此碑原是背向欠于立雪亭外壁,80年拆亭方始发现。高1米,宽0.45米,厚0.10米。15行,满行24字。

背面是金代僧人所书苏轼的观音像赞,我没有拍,上一张《少林寺碑刻选》中的书影

武后御制诗碑(一)

王知敬此碑是我来少林的重点目标之一,王存世书刻不多,一般我们只见卫景武公碑,而少林就有三款!

惜哉千里奔来,看得依然是拓片

武后御制诗碑(二)

同样是王知敬书。如果说前一块诗碑是老朋友,这个绝对是新相识了。之前仅知道它的存在,连图片都没见过。

赵孟頫书少林禅师裕公碑

通高3.85米,宽1.40米,厚0.43米。拜碑林小院清净所赐,可以细细拍摄一番,算是头一件重点留影石刻吧。

今日移步嵩阳书院,作为宋代四大书院,这个地方的来历却有些稀奇,先是作佛寺,后改道观,最后才成书院,真正释道儒三体合一,这点也鲜明地体现在碑刻之中

嵩阳寺伦统碑

最古的一块在这里。碑高3.05米,宽1.10米,厚0.26米。碑正面上半部雕刻大佛一尊,数尊小佛像环绕其周。下半部为八分隶书撰写的《中岳嵩阳寺碑铭序》,全文共956字。

此碑似乎阴阳倒置了,东魏作,后有佛像近百

碑廊中最早的一件北齐造像

既然是书院,明世宗御书的敬一箴和程子四箴就一定会有

黄庭坚诗刻

康有为题词

院中每块石头我都转着看了个遍,访得不少唐石宋刻,下面上一些,大家看个热闹吧!

嵩阳书院中有一方中原最高的碑——徐浩隶书纪圣碑,当地俗称大唐碑,是当初嵩阳观时期的记录。今天主力就拍这个了。

先从碑帽开始,据说光为了将其置于碑上就罢了三任县令。此碑石质十分坚硬,因此保存极好。

环碑一圈,多历朝题记

碑阴近景

终于转到正面

此碑经雷电,依然屹立不摇,石面保持得强过西安碑林大部分"套中碑",石质是真强

观此碑两点感想:一、此为唐碑中继承后汉隶法较多的;二、徐季海隶法高过楷法。

全碑如此,再下来放大细部

最后来两张最大的,以结束嵩阳之旅

最后一站,走入洛阳博物馆

一路以来,访碑之行最幸福的事是基本没有人和偶挤。大家看树看房看佛看瓷器罐子都表现出很高的兴趣,而石头最多就是在远处匆匆一瞥。偶乐得翻来覆去看个过瘾

残高135厘米,宽99厘米,厚22厘米。19行,前3行,行22字,余俱21字。

魏晋时隶书就已是如此面貌了

高113厘米,直径33厘米,隶书刻字残4行,行5字

碑高177厘米,宽99厘米,厚30厘米

前后隔了几十年,正始石经就比熹平石经保存得好多了,字的样貌还很生动

以上刚逛完其他展厅中散落的一些石刻,现在才要步入最重要的一间——碑刻厅。这里陈列着自十六国时期至明的几十方,而且展示形式很好,基本都没有罩子,高度也合适,可以细细观赏。

这是最早的一块

高39 宽29 厘米。志文5行,行8-9字不等 计44字

志高95厘米,广99厘米,32行,行32字。

看志和看碑的感觉很不同,碑经年累月的风雨消磨,总有种神圣的沧桑感,而志多长埋地下,锋芒劲锐,令人不忍逼视。

志高86厘米,广86.30厘米,厚17厘米。31行,行31字。

残高66厘米,宽55厘米,厚20厘米。残存10行,满行19字

志高、广各97厘米。38行,行38字

二十三行,行二十一字。志高六十五厘米,宽六十七点五厘米。

高31厘米,宽47.5厘米,厚5.5厘米,27行,行17字。

汝南王修治古塔铭感觉为直接凑刀未经书丹,尽管极为有名,但此志似不适于向刀锋中寻笔锋。

周末,魏志最后一件,全志高清拍摄

志高80.70厘米,广81厘米,厚18厘米。22行,行29字。

一次五行,自上至下

翻出之前散拍的一行局部图,正好有倒数第2行缺失部分一截,聊补过失吧!

终于轮到隋唐碑志

志高59厘米,广58.80厘米。24行,行24字。

此志杂合多种笔法,甚至还有隶篆之法,也算是奇葩了

志高80.8、宽80.4、厚16.5厘米。32行,满行33字,共936字。

志高88厘米,广89厘米,厚16.50厘米。38行,满行38字

志高72、宽73、厚16厘米。志文满48行,行满48字

近日一直在搞戴胜的帖,差点忘记洛阳的事了,借着空档上一件高清唐志

此志于楷法中兼带相当浓的隶意

再来几张微距的

志高136厘米,广90厘米,厚20厘米

此志为欧阳修亲撰,是北宋志中屈指可数的精品

石刻均已拍完,最后来个小品的:

这件光线非常差,又在入口处,反光严重,只能拍着凑合看

再补几张“伊阙佛龛”碎石头:

最后再来两张罩着的~

Hash:67332675f395cb887a93ea78dd35963aa34373ed

声明:此文由 书画超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