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非遗 | 玉垒关阴平桥的传说

星期四

三国时,古阴平桥就在玉垒关白水江与白龙江交汇处的两崖之间,是江上唯一的渡口关津,雄踞江上,险要的位置成了历代的兵家必争必据之处,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史称:阴平桥头。相传,古阴平桥在三国时,为伸臂式廊桥,粗大的木头连接在一起,用榫卯结构在一起,每排为10根,相叠为10排。横亘在两岸的石墩上,上有楼阁,有脊檐廊杆,两侧有立柱将桥相隔为10多间。桥身两端有桥亭,为行人避风雨之处。气势磅礴,造型美观,结构精巧。宽大的桥面上可容千万人通过。

263年魏雍州剌史郭淮就在玉垒关筑城,称郭淮城,曹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阴平太守廖化败走,邓艾与蜀国大将姜维在阴平对峙,对峙地点就在今天的文县城东清水坪,北岸是邓艾,南岸是姜维,两军扎营对峙。魏军诸葛绪领兵夹击蜀军,双方大战,终因魏军势大,诸葛绪用诡计败走姜维,姜维又气又急,弃阴平桥头,收拾军队退守剑阁,依据剑门天险据邓艾、钟会于关外。邓艾走了一步险棋,佯装固守,却领军偷渡摩天岭,直取江油,抵成都。深得诸葛亮真传的姜维却错失了阴平桥,失了阴平桥,也就失了咽喉之所,致使蜀国大势去矣!令后人不胜扼腕长叹。

明代张其光《玉垒关》:天开一堑锁咽喉,控制西南二百州。御寇有方泥不清,重门当户对无警折常收。

文县名儒韩定山亲笔书写“阴平桥头”四字匾额悬挂于玉垒关阴平桥上,清宣统三年,文县县令李汉光与名儒程天锡唱和出联曰:

此处是阴平古迹,在长江独据上游,天险地险竟何凭,历代几人能固守。

高空望玉垒浮云,挽白水控扼咽喉,南流北流浇灌注,霓虹倒影指通津。

古阴平桥多次毁于战火又重建,明末(1643年),被匪寇焚毁,清康熙辛巳年(1702年)重建,清咸丰六年(1856年),改建成玉垒关铁索桥,铺木板,堪为一处胜景。1949年12月,解放碧口时,国民党部队为了阻止解放军南下,用汽油浇在桥上,焚毁。在后来的很长时期内,只能是用渡船过渡。上世纪70年代,碧口水库建成后,阴平桥遗址被淹没于水中。上世纪80年代,在遗址附近修建起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的加劲桁梁双车道公路大桥,又名关头坝大桥,全长218米,宽7。5米,跨度为180米,彻底解决了过江难的问题,玉垒关天堑又变成了通途。玉垒关的阴平桥见证了历史上的风云变幻,今天仍以他的雄姿横卧两江交汇处,人行至斯处,临关怀古,生许多感慨。

《玉垒关阴平桥的传说》于2021年1月7日由陇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陇南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科

监制|高 岩

责编|高剑榕

编辑|马 茜

Hash:5e8623a45bdc5eaf17c20a57d071d2e1a17bdaa9

声明:此文由 文化陇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