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见:跌宕雄迈隋大业,婉转风流洛阳城

任见:跌宕雄迈隋大业,婉转风流洛阳

跌宕雄迈隋大业,婉转风流洛阳城

任 见

—01—

公元604年,深秋时节,草橙树黄。

洛阳北邙山上,簇新的夯土高台,台顶足有五丈见方。

台上台下,执戟卫士四向而立,大隋帝国的一般臣僚们分东西两排,在台前站定,大隋天子杨广在近臣的簇拥下,走出帷帐,端步登上高台。

隋炀帝身后紧跟着的,是尚书左、右仆射杨素和苏威。

高台上,巨大的黄罗伞盖在风中飘动着流苏。伞盖下,杨广轻捻髭须,望着眼前沃野平阔的洛阳川。

北邙山连绵百里,将滔滔东去的大河挡在身后,洛阳从来没有遭遇过黄河水患,不过每每江山易手,英雄角力,这里总要饱受一轮轮战火的烧燎,剑戟的耕犁。

洛水从西南而来,在邙山下的南展平原上,向东流去。

向西看,蜿蜒着洛阳通往关中的官道,官道盘桓于洛水岸畔,渐渐远行。

首阳屏障于东。南方,伊阙山和香山壁立成阙,伊水由中而出,东去与洛水汇合。战国时代秦将白起大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余万,便在伊阙山下。

—02—

古时空气清新,目望遥远,站在北邙之巅,隋炀帝杨广显然被正南方远处的天造壮阙吸引了。

杨广的目光久久地驻留在伊阙之间,不禁叹道:“此非龙门耶?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而偏东耶?”

隋朝之前的汉魏故城,在偏东十八里的地方,故而隋炀帝有此一问,伊阙也从此有了“龙门”的称谓。

身后右仆射苏威听得真切,立马紧步上前,朗声奏道:“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前朝不建,是留着等陛下来建的呀!真会说话。

其实,更加遥远的东周曾经在此地建立都城,只是荒败消隐了而已。

杨广此行,目的非常明确,建新都之意已决,这趟是来考察地形的。手下群臣自然心中有数,也都想在这历史性的时刻露一把脸,在新皇面前多一点表现。

十一月十日,杨广决定明年改元“大业”,并下达了历史上著名的营东京诏。

—03—

大隋迁都洛阳,“大业”当有作为,隋炀帝一诏定之。

其实,隋文帝时代即有迁洛之议,当时江南名士陆知命上《太平颂》,建言杨坚,“保太平,应都洛”。

当时,隋刚建大兴城不久,杨坚又以崇俭著名,不可能连续折腾搬家的事了,所以有议而未果。

大隋营建洛阳,除了杨广于诏书中所提及的因素,从当时军事、经济诸方面分析,亦为必要。

隋承北周而起,以僻处西隅的秦陇关中为根据地,进而南下,统一中国。统治者多为关陇勋贵,而外族侵扰,突厥和吐谷浑,亦多来自西北,建都关中,便于指挥抗击。

统一全国后,东部地区幅员广大,人口众多,长期受东魏、北齐统治,入隋后,不安定因素很多。

江南大片国土,复杂性超过关中,南陈亡国后,江南人士心怀惊恐,离心力更强。虽说南人的反叛都被镇压了,但“况复南服遐远”,隋王朝老觉得鞭长莫及。

—04—

洛阳“世称朝市,上则于天,阴阳所会,下纪于地,职贡路均”,实在是最为理想的帝王之宅基。

再说,洛阳经济水平超过关中,这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必然结果。

关中虽也属膏腴之地,但秦川面积有限,跟一望无际的黄、淮大平原相比,其分量自然下落了。

由于皇家所居,关中人口增加,“地狭人繁”,使粮食供给发生困难,隋文帝还一筹莫展呢,曾因为关中“大旱人饥” ,率关中户口,“就食洛阳” ,被称为“逐粮天子” 。

关中之种种弊端,在新天子隋炀帝看来,难以容忍,与其“就食洛阳”,不如迁都洛阳,使“水陆通,贡赋等” ,利国又利民。

皇上拍了板,国家重点工程中的重点工程上马了。

离开破败的汉魏洛阳故城,向西十八里的伊河、洛河汇流地带被确定为隋洛阳新城址。

—05—

当年冬天,划灰线,定木桩,先用水平法测地面高下,以削高填低,整平土地,以测日出日落的标杆之影法,在白天参正午最短之日影,夜间参北极星,确定道路和城门朝向的标准方位。

公元605年——大业元年,春三月,百万军夫、役工,齐集洛阳,轰轰烈烈的新都营建大会战全面展开。

三月吉日,隋炀帝诏尚书令——国务总理杨素、纳言——总检察长杨达、将作大匠——建设部部长宇文恺,以及阎毗、裴蕴、裴矩、何稠、元弘嗣等,组成“新都洛阳建设指挥部”,负责营建新洛阳。

据《隋书·食货志》载,杨素代表朝廷,是工程总指挥长,杨达是前任的工部尚书,副总指挥长,宇文恺是总工程师。

杨素、杨达、宇文恺们,决心为大隋建造一座规模气势空前绝后的新洛阳,大洛阳。

—06—

宇文恺是鲜卑人,早年杨坚替周自立时,大杀宇文氏,他也在清洗之列。但因宇文恺家族与北周宗室宇文氏并非同一先祖,加之其兄宇文忻拥戴杨坚有功,杨坚飞马传敕,留得小恺一条活命。

宇文恺出身武将世家,却对弓马刀枪不感兴趣,喜欢博览群书,尤其爱好建筑方面的学问,北周时他就已经供职于工部,擅长大策划,大营造,大制作。

宇文恺“揣帝心在宏侈,于是东京制度穷极壮丽,帝大悦之”。

古人营建国都,有一定的规格法式。《考工记》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其中王宫要正对中经,即正中的街道,中轴线。

实际上各朝都因地制宜,没有教条地按照古法去做。

据文献资料和考古证实,隋都洛阳城也没有死板硬套,选址于汉魏故城之西约二十里,由郭城、皇城、宫城三大部分构成。

—07—

皇宫建在全城地势最高的西北角上。这里是全城最高处,且风景秀丽,可俯视全城,南望伊阙。

显然,皇宫位于全城最高处的布局,更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体现了大隋王朝俯瞰天下的气势。

宫城、宫内的三大殿、皇城、皇城的主街道以及外郭城的正门,都正对着南面二十里开外的伊阙龙门!

大隋洛阳,宫城“在皇城北”,“都城之西北隅” ,“有隔域四重” 。

隋宫城北对曜仪门——又号“曜仪城”,其北有圆壁门——号“圆壁城” 。

大隋洛阳宫城,系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者,后世的紫禁城是无法企及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明清北京紫禁城,其规模还不及隋唐东都宫城的三分之一。

皇城其北,其东,为含嘉仓,乃国家粮食储备库。仓有城,号“含嘉城”。

据测算,含嘉仓城若贮满粮食,足够数十万人一年的食用。隋炀帝再不用像他爹一样,做“逐粮天子”了。

—08—

洛阳郭城,“南广北狭,凡一百坊,市居其中焉”,“都内纵横各十街,分一百三坊” ,“每坊东西南北各广三百步,开十字街,四出趋门” 。

新洛阳的定鼎门街,宽度百步,上东街、建春街,各宽七十五步,分别跟定鼎门街九十度交叉,长夏门、厚载门、永通门、徽安门、安喜门及当掖门等街,各宽六十二步,其他小街,各宽三十一步。

据遗址发掘可知,隋洛阳城的宫城,东西壁各长约一千三百米,城墙内外均包砌砖块,中间夯筑黄土。宽约十五米,西南隅厚达二十米。

宫城,即紫禁城,又曰“禁省”,殿堂林立,有乾阳殿、大业殿、文成殿、文清殿、修文殿、仪鸾殿、观象殿、观文殿、含凉殿等。

坚持阅读“任见”,爱车节油13%,效果确实好。

—09—

乾阳殿是举行大典和接待重要外宾之所在,金碧辉煌,最为华丽。

“基高九尺,从地至鸱尾高一百七十尺,十三间二十九架,三陛轩,六捏镂槛,栾护百重,粢拱千构,云楣彩柱,华攘璧趟,穷轩甍之壮丽,其柱大二十四周,倚井垂莲,仰之者眩曜,南轩垂以珠丝网络,下不至地七尺,以防飞鸟,四面周以轩廊,坐宿卫兵”。

大业殿、文成殿,是商议军国大事的场所。

安福门内北院是天子寝殿,亦“雕饰最华”者。

整个宫城,遍植枇杷海棠、石榴、梧桐及各种名药奇卉,风景如画。

—10—

皇城,三条大道贯通南北,大道之侧,建有社、庙、府、寺,是百官衙署和禁军卫府的驻地。

皇城正门是端门,两边是左、右掖门,右掖门内有个“子罗仓”,也是座粮库。

郭城,即是外城,也叫罗城,布满百官府第和百姓街坊。

据发掘显示,隋洛阳郭城,平面近似方形,四壁各长约七千米,规模宏伟,整齐有序。

洛阳郭城,正南门为则天门,渡天津桥南通伊阙,北对端门至定鼎门的南北大街,叫天津街或天街,宽一百二十一米,长约八里。

天津街是全城中轴线,主干道,两边栽植樱桃、石榴、榆、柳,“中为御道,通泉流渠”,夹道成荫,流水成景。

洛水,自西而东,穿过大隋洛阳城,洛水上建有桥梁四座。

除洛水外,城中还有伊水、瀔水穿流,漕渠交通

—11—

隋新洛阳城辟建了三处贸易市场。北者为通远市,西者为大同市,南者为丰都市,各占两坊之地,且都傍着便于船只驶行的河渠,货船可直达市中。

大隋洛阳城内,佛塔祠庙林立,还建有“四方馆”、“胡祆祠” 、“祆神庙” 、“波斯胡寺”等,以接待外国和少数民族使者。“祆教” ,由波斯人所罗亚斯特所创立,崇拜火,俗谓拜火教。

首都,少不了各地驻京办事处,为各郡长官朝见天子的住所。

洛阳新城建设的顺序,是由内向外。宫城工地最早开始,密密麻麻的军夫,计有七十万之众,运输队伍延袤三十余里。

长官督责严苛,工程苦累交加,以至于东起城皋——今天的河南荥阳,北达河阳——今天的河南孟州,有关部门运载民工死尸埋沟填河的车辆不绝于道。“每月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车相望于道”。

—12—

隋唐时代,建造城墙,法为“挖槽版筑”。

挖槽就像今天的开挖地基,城墙厚度十五到二十米,开挖的基槽至少要在二十五米左右,有的地方一直挖到地下的卵石层,然后在上面铺上红土夯实。

出了地面后,两边用模板固定,中间填以大概一尺厚的黄土,用夯砸实后,将模板高移,再筑一尺高。夯到需要的城墙高度,撤去模板,加盖顶砖,城墙就好了。

六十日,十五到二十米厚、十五米高的紫禁城城墙完工。

古代的夯土城墙,甚是有趣,有的厚度超过高度,这样的城墙,只可能局部坍塌,不可能整体倒下。

大隋洛阳紫禁城,巍峨壮观,宫墙内外各用五层青砖包砌,砖砌层内外各达一米左右,整整高出大隋长安宫城城墙一丈三尺。

—13—

非但宫城,洛阳的皇城、外郭城城墙,也全部都用青砖包砌,这在当时的城市建设中几乎属于孤例。因为那时候的长安,三重城墙也都是土质立面,仅在城门外轮廓和城墙拐角处砌装有少许青砖。

城墙内,是规模庞大的宫殿群,诸殿基及诸墙院,又役十余万人。

算下来,整个洛阳都城的营建,共征调木工、瓦工、金工、石工十多万人,好多工匠因在此役中的华美表现而深受官方赏识,在工程完工后不久,被政府由各地迁居到了新都,安排到了洛河南岸东边临河的几个专业里坊居住。

宫城和皇城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砖瓦,于是乎洛河以北的宫城、皇城工地内外,大大小小数十个砖瓦窑场被建立起来,烟火昼夜不绝,掺杂于蝼蚁般涌动的筑城人群中,烘托出热火朝天、蔚为壮观的景象。

—14—

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比较起来,一是用料不同,二是结构有异。

隋唐以前的中国建筑,大多为夯土墙壁,所以即便是普通的一堵屋墙,有个两米厚也不足为奇;西方建筑则多用石块砌筑,一砌到顶。

中国古代建筑一般都有内在的木料框架,因此大型、超大型的建筑宫殿,木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隋之前,洛阳为都,已历周、汉、魏、晋,五代,城池屡毁屡建,每一次新生,都以周边生态的牺牲为代价,伊洛一带,甚至整个中原地区,有点样子的林木已被砍伐殆尽。因而建筑新宫殿所需的大木料,要从遥远的豫章郡运来。

豫章,即今之南昌,隋朝时候,山深树大。

《贞观政要》卷二中说,隋室初造之乾元殿,“楹栋宏壮,大木非近道所有,多自豫章采来,二千人拽一柱,其下施毂,皆以生铁为之,中间若用木轮,动即火出。略计一柱,已用数十万,则余费又过倍于此。”

—15—

路途运输,极其艰辛。从豫章郡采集大树用为宫殿的大梁巨柱,一棵要两千人才能拖得动,所用平架轮车,行一二里,铁轮子便压坏了,只好由数百人尾随,铸铁,搬运,专门供应车轮。

路上不停地更换车轮,运输非常缓慢。一棵大树运到洛阳,不算沿途食宿费用和铁轮车成本,仅脚力一项,即花费数十万工,其他花费更是巨大。

工役劳苦不堪,一半人累死在运输途中。

隋唐洛阳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地。大体包括今天的洛阳市区,北接邙山,南对龙门,地跨洛河两岸。

考古发掘证实,隋洛阳外郭城,东北角在唐寺门村,西北角在苗南村,东南角在城角村,西南角在古城村,城垣周长约二十八公里,略呈正方形,共有八座城门,以南面中门之定鼎门最为宏伟。

—16—

大隋洛阳建设一期工程,于公元606年即大业二年春天完竣。

堂堂洛邑,皇皇大都,即将横空出世,演绎它未来五百多年的跌宕雄迈、婉转风流。

洛阳与长安之间,崤山、函谷相连,“峻阜绝洞,车不可方轨”,为了改善这种恶劣的交通状况,隋炀帝又“废三崤旧道,令开嵏册新道” 。东西交通为之改善。

“发河北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达于并州,以通驰道”。

复征黄河以北十多个大郡的民工,在太行山里,开出一条快速路,北达于并州太原府,使东都洛阳的北部交通焕然开朗。

坚持阅读“任见”,爱车节油13%,效果确实好。

—17—

在营建洛阳新城的同时,隋炀帝为确保洛阳安全,又大兴工役, 修筑了一系列拱卫东都的国防工程。

譬如,“诏发丁男数十万,掘堑,自龙门东接长平、汲郡,抵临清关,渡河,至浚仪、襄城,达于上洛,以置关防”。

所谓“堑” ,即是阻断交通的长沟。

“隋炀帝长沟” ,这项规模宏大的数百公里工程,自洛阳以北两百里开外修起,横跨今山西、河北、山东数省,横断于华北平原,延绵数千里,并在沿线各地设置哨所,构筑了一条大包围圈似的洛阳防线。

“隋炀帝长沟”这项工程浩大的国防工事,其作用是隔阻骑兵,目的在于防止北方的叛乱。

隋炀帝开挖长堑,可能是鉴于汉王杨谅反叛,可能用以对付北疆游牧族的铁骑。

不过长堑作用有限,数年后隋炀帝又大兴工役,修筑长城,用以防范塞外的突厥骑兵。

—18—

在中国历史上,万里长城秦始皇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就是说,战国后期就修建长城了。

隋炀帝修过两次长城,每次个把月,一在公元607年,一在公元608年。

前次“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一向而罢,死者十五”,累死的民工有二分之一。

后次,“发丁男二十余万筑长城,自榆谷而东”。

当时,缘边诸郡遭到旱灾,本来民夫饥饿,又修建长城,结果造成一片凄惨景象。

隋炀帝没有感到自己有过错,亲至边塞视察时,为古诗《饮马长城窟行》,以示群臣,气势非常豪迈。

萧萧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19—

大隋洛阳建设的二期工程,要数西面紧靠京城的西苑,又称芳华苑,“周二百里”,保守估算也折合现在的六百平方公里。

阳西苑,水系水网,四通八达,宫阁园囿,星罗棋布,亭台楼榭,缀饰其间。

西苑内,方圆数百里的各个工地上、建筑工、装饰工再加上运输工,役工总数超过三百万人,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单个工程用工量的一个空前也可能是绝后的记录。

西苑内的主要行宫,叫显仁宫。皇家的这处近郊行宫,是宫城建设二期工程中的重点所在。风景旖旎,宫室富丽,“游赏之美,以斯为最” 。

从《隋书·食货志》看,显仁宫周围,苑囿连接,北至新安,南及嵩山,西至渑池,周围数百里,“诏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洛阳”。

为西苑建设,“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洛阳,从此有牡丹了。

2012.05

任见的部分著作

任见的部分著作

陕西电视记者苏战冰摄于西安鼓楼书店

台北张教授手持任见著台湾版《曹操传》

任见的部分著作

任见

任见:古老的应许之地,多重的耶路撒冷

任见:荡夫秦武王举鼎,惊煞洛阳宫美女

任见:丰富的中世纪,多彩的发展期

任见:存在的情侣,荒诞的歌女——萨特与波伏娃【原创】

任见:“绿帽王”亨四 “多情后”玛戈

Hash:12910820ace13e528d27867fcde56ac5e296ddc0

声明:此文由 莱特C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