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瀛莫血战:宋朝纵深防御阻挡契丹铁骑

一、战役的背景

残酷的宋辽战争在公元987年和989年达到了第一个高潮,宋军曹彬主力在岐沟关,潘美的先锋军在蔚州均被辽军击败,随后辽军南征又摧毁了关南地区宋军主力,确立了宋辽战争的优势局面,宋军改为防守为主。在988年和989年的军事行动中辽军收复了曾被定州军阀孙行友攻克的易州打开了宋军北方的一个重要门户。但遗憾的是耶律休哥在唐河遭到李继隆的反击,损失惨重,而其后989年耶律休哥再次受到李继隆的打击在徐河之战中身负重伤,而且部队再次被重创,宋辽双方再次构筑了一个新的平衡,其后10年辽军再也没有发动大规模攻势。

不过平静随着赵光义的病逝再次被打破,宋辽战争的第二次高潮终于到来了!辽国萧太后母子利用宋真宗上台不久,亲自带领大军发动了旨在征服宋朝的大规模南征。这场战争的焦点无疑是瀛州裴村之战,此战宋将康保裔陷于敌,对此战众家各有说辞,所谓“权威”的《中国军事通史》更是绘声绘色描述道:“范廷诏约与次日早上合军击敌,不料当日晚上范廷诏偷偷的率部逃走”事实真是这样么?让我们带着疑问共同探讨整个战役的经过吧!

二、战役的准备

辽国的军事准备在咸平2年也就是统和十七年七月就开始了,辽史记载“秋七月,以伐宋诏谕诸道。”依据宋朝知代州柳开的奏报八月契丹军已经开始试探性的攻击,“伏自八月以来,闻河北边上敌人屯结甚众,又数侵犯雁门瓶形寨、宁化军。度其奸谋,必不轻退”。依据全辽文宋顺墓志“统和十九年九月,承天皇太后金坛拜将,玉帐运筹,因兴丹浦之师,直指黄河之渡”。辽军应在九月开始全面展开,不幸的是辽军兵马未动先折大将著名将领耶律斜轸去世,辽史记载“从太后南伐,卒于军”辽史耶律斜轸传。但这并没动摇这位铁腕政治女强人的决心,十多万精锐辽军浩浩荡荡南下踏上了企图征服一个庞大帝国的征程。

而同时宋朝也在积极准备,七月在辽方“诏谕诸道”的同时宋朝就得到了情报开始积极准备了。不过和辽国一样宋朝宿将也开始凋零,两次重创耶律休哥的李继隆因为拥立楚王元佐,已经被架空了军职,宿将曹彬先于耶律斜轸数月也去世了。宋朝任命了一系列将领“忠武节度使傅潜为镇、定、高阳关行营都部署,西上閤门使、富州刺史张昭允为都鈐辖,洛苑使、入内副都知秦翰为排阵都监,莱州防御使田绍斌为押先锋,崇仪使石普同押先锋,单州防御使杨琼为策先锋。”此外镇,定,高阳关河北三大镇分别由猛将葛霸,范廷诏,康保裔指挥,特点是增强了统一指挥和调度傅潜“光荣的”成为第一任身兼三个大镇的最高指挥官统一调度河北军事。此外宋真宗颁发了一系列的官员加恩以鼓舞士气。该年八月宋真宗为了向辽军示威也为了显示自己对军队的领导力,在京师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并亲自参加检阅京师的卫戍部队,史载:“上至行营,诸军阵於臺前,左右相向,步骑交属,诸班卫士,翼侍於臺后。有司奏成列,上升台东向,召从臣观之。殿前都指挥使王超执五方旗以节进退。…….有司奏阵坚而整,士勇而厉”这次阅兵规模浩大“夜三鼓,殿前、侍卫马步诸军二十万分出诸门,迟明乃绝”。

三、中山血战

九月契丹人终于开始全面行动,萧太后母子到达南京“九月庚辰朔,幸南京。”。

辽国的进军路线是从威虏军,保州方向实施突破直逼宋军河北西路的要塞,宋朝镇、定、高阳关路押先锋大将田绍斌“素勇悍”和石普,以及保州守将杨嗣商量后决定迎战,于是辽宋双方先头部队率先在保州以北的廉良河打响了这场可怕战役的第一枪,这场战斗异常激烈田绍斌在指挥部等到了夜里石普和杨嗣仍然没有回来“及夜,普、嗣未还”,田绍斌一看形势,估计宋军有麻烦了,马上提兵出援,到了廉良河一看宋军果然已经败退而且“颇丧师众”田绍斌“即合兵疾战”,宋军反败为胜,辽军损失惨重惨败而退,此战宋军斩首五百级,上报的杀敌数高达两千之多,获马五百匹。。宋军获胜傅潜马上派右侍禁郭均快马报捷,真宗得到捷报异常兴奋,群臣纷纷奏贺。虽然宋军首战告捷但实际前线形势相当不乐观,田绍斌取胜后马上写信给傅潜陈述了前线形势:“潜屯中山,绍斌三驰书于潜,且言:“边众大至,但列兵唐河南,背城与战,慎无穷追。”可见辽兵来势之凶猛。此外各边将纷纷要求定州的三路总指挥傅潜增援“延昭与杨嗣、石普屡请益兵以战”,不过傅潜统统一概加以拒绝紧缩唐河防线。辽军前锋被击溃后,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他们会同主力十月在萧太后的带领下再次突入宋朝边境,攻打遂城要塞,遂城守将是杨业之子杨延昭,此人号称“杨无敌”颇有大将之风,他采取了女真人冰城战术在城头上浇水,由于天寒结冰后非常湿滑,辽兵难以立足,只得悻悻而退,撤退时遭到宋军袭击,丢弃了不少铠仗辎重。萧太后在遂城碰了一鼻子灰后不甘失败继续南下,攻击定州西北狼山镇石砦。对于辽军的入侵宋军将士士气高昂出战很多士兵“咸自置铁挝、铁棰,争欲奋击”但主将傅潜依然坚持防御策略,闭门不出。

由于没有任何援兵,很快狼山镇石砦被契丹攻破,随之辽军“悉锐攻威虏,略宁边军及祁、赵游骑出邢、洺,镇、定路不通者逾月”真定,中山一带一时间敌骑充斥,各地纷纷战情吃紧,对于辽军的咄咄逼人,不少大臣要求皇帝亲征,柳开上奏道:“深恐大寒之际,契丹转肆冲突。臣愚乞陛下郊礼既毕,庆赏才行,五七日间,速起圣驾,径至镇州,躬御六师,奋扬威武,勿生迟疑之虑,勿听犹豫之谋”宋真宗十二月二日决定亲征下诏辛河北。在皇帝亲征的鼓舞下,宋军纷纷出击威虏军大将石保兴乃石守信之子“发官帑钱数万缗分给战士”打退了契丹军,杀死一名敌军的高级将领。契丹军又围攻蒲阴,蒲阴是真定,中山和关南地区的会兵通道之一可谓战略要地,此时蒲阴守军不过“神勇军士千余人”大将周仁美和田敏带领万名士兵前往救援,田敏不负众望带领轻骑组织突围,并且在周仁美带领下击退来犯之敌。在翼州大将张旻奋勇杀敌,击毙辽军千余人,缴获战马上百匹。李继宣这位大宋第一勇将听到契丹人在坏德桥活动也带领三千轻骑追击,契丹人渡过定州附近的怀德桥后把桥焚毁,李继宣立即架桥继续追击了几十里,契丹随即南下滹沱河在镇州附近的中渡桥,常山桥焚桥后趋丰隆山寨,没想李继宣马上组织修复常山桥,契丹人无奈只好再次逃跑,可惜傅潜性格怯懦“不令远袭,以故无功”。在河东战线上府州的折家军奋勇主动出击击进入辽境破辽军黄太尉寨,消灭敌军一千五百余帐,缴获牛羊马无数。而对比宋军各将纷纷出击河北总指挥三路都部署傅潜的作战显得消极了许多,任凭辽军在河北横行掠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不过其死守虽然被动但契丹却也无从下手,毕竟唐河大阵宋军经营多年,颇有纵深和力度。萧太后见无法取胜就开始东进向关南地区进发,目标当然是河间府。宋军傅潜命令三路排阵使王汉忠追击“追斩甚众,获其贵将”。.

辽军在镇,定,祁,等地的作战已达2月之久,应该说辽军还是很想拿下中山和真定的但在宋军的顽强抵抗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终究毫无所得,傅潜虽然懦弱,但客观而言其防守反击战术还是对头的,但其防守过于消极,成了消极防御,防而不击,使得宋军虽然各要塞几本安然无恙,但却未能对辽军给与更大的打击!使得辽军主力毫不费力的杀向河间府。

四、决战河间

根据宋会要的资料辽军是在咸平三年正月初到达河间府。而十二月甲子,宋真宗来到大名府,年轻的皇帝身披铠甲出现在中军、任命王显宋湜分押后队,王超为先锋,周莹为驾前军都部署,石保吉为行营先锋都部署,以魏咸信为贝、冀行营都部署。帝国军队绵延数十里。同时河东军团东进的增援次年正月到达河北,宋军各路人马开始齐集,朝廷见时机成熟发出了会战指示。对于契丹军的动向开封对傅潜也做出了新的指示“朝廷屡间道遣使,督其(傅潜)出师,会诸路兵合击”,但对于朝廷的指示傅潜仍然置若罔闻, 甚至“石保吉、上官正自大名领前军赴镇、定与潜会。潜卒逗遛不发”,而此时强大的高琼河东并,代兵团也东进越过太行出土门驰援镇,定路。鉴于宋军实力逐渐加强,范廷诏,秦翰,桑赞,张昭允不断催促傅潜出兵。傅潜就是不听。范廷召等大怒,辱骂傅潜“曰:“公恇怯乃不如一妪尔。”傅潜无言以对。都钤辖张昭允又劝,傅潜笑着说:“贼势如此,吾与之角,适挫吾锐气尔。”,最终傅潜和范廷诏达成了妥协,主战派的高级军官定州都部署范廷诏率领将领秦翰,桑赞,荆嗣三位勇将领兵1万人其中骑兵8千,步兵2千为先锋。刚从嘉山防线撤下来的荆嗣负责为后军指挥。傅潜答应自带大军为后援.。

另一方面高阳关部署司部队也开始行动,高阳关都部署是高琼前任原并,代都部署康保裔,身居侍卫马军都虞候的高级武官,此人“喜宾客,善骑谢,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开宝中,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是一个忠勇的职业军人。对于辽军东进和朝廷的会战指示,康保裔指示他的先锋部队,张凝和李重贵部开赴杨疃,自带人马开赴裴村。裴村长编记载位于瀛州西南,但具体何处未加表明,笔者参阅了一则不太确切的辽史史料辽史耶律谐传:“统和四年…..是岁,伐宋,宋人拒于滹沱河,谐理率精骑便道先济,获其将康保威”这个史料有点问题,康保威如果是康保裔的错误,时间如果不是“是岁”所指的统和四年而应该是十七年。那么这个康保威就是康保裔那么那么裴村的地点就能明确了,而且于情也比较合理,根据《方舆纪要》记载“滹沱河府西南二十里”那么康保裔部队位置应该就是在瀛州西南20多里的河畔,张凝军应该在离肃宁寨不远的肃宁旧寨南杨疃一带活动,杨疃方域纪要记载“旧城周十六里,内有子城,周三里,宋时筑以屯兵,城旁又有肃宁寨,地名南阳疃” 两军距离估计在40里-50里左右。

笔者估计康保裔的计划是正面有高阳关和中山构成的主力迎战,根据张凝传的记载“咸平初,契丹南侵,凝率所部兵设伏于瀛州西,出其不意,腹背奋击”张凝和李重贵部似乎是被康保裔作为奇兵背后偷袭。

此时康保裔在等待镇,定州部署司的援兵。康保裔明白没有中山主力支援打赢一场主力正面野战,取胜希望是渺茫的!我们分析一下宋军当地的部署,由于没有咸平年的部署资料只好拿庆历年作为参考,高阳关都部署麾下禁军在庆历年间:

骑兵有以下番号:云翼、骑捷、武卫、振武、骁锐、云翼、员僚直、骁捷、万捷共指挥56个,步兵番号如下武卫、振武、宣毅、雄胜、招收、共指挥26个。

合计也不过只有82个指挥,骑兵400人共计2万2千余人步兵1万3千余人,合计3万5千余人。而这还是庆历增兵禁军翻番后的数量。且后来隶属高阳关路的贝冀两州部队似乎也不在康保裔统帅之列,当然我们不排除当时部队部署会有一些其他地区的增援,但就总体而言高阳关都部署的本地作为野战机动力量的禁军不会超过4万左右。当然还有不从事战斗的厢军和战斗力稍弱用来守城的民兵,民兵数量庆历年间:“本路置州兵及禁旅更戍外,又领乡军义勇七十七指挥,四万二千五百八十人”这样加起来总数才接近10万。而莫州,雄州,霸州沧州这些要地可能也要部署一定数量禁军,真正可以调动的野战禁军部队数量就更少了,估计能有2--3万就不错了。

所以康保裔在焦虑地等待着中山的援军,但不幸的中山来的不过只有步骑万人,傅潜彻底的把他们忽悠了一把,他根本就是在中山按兵不动,范廷诏,康保裔们的这一刻就被注定了失败而又悲壮的命运!

战事完全脱离了康保裔设想的轨道,范廷诏的部队,首先遭到了辽军的打击。范廷诏军正月五日抵达肃宁寨也就是平虏寨,按荆嗣传说法“过平敌城,辽众十余万来,嗣屡出战”(23)

范廷诏军应该是在平敌城和辽军遭遇的,平敌城笔者估计应该是平虏寨的别称。而《方舆纪要》记载“宋雍熙三年,置平虏寨。淳化初,改平城。景德二年,又改为肃宁城。”,范廷诏军和康保裔相隔滹沱河距离应在50里左右,张凝军所驻杨疃在范军东南,距离稍近。按这个位置而言范廷诏军似乎是准备和张凝先锋军会合才是,笔者估计范军可能准备和张军会合背后袭击,此点待考。范廷诏列出方阵向东运动,同时派出使者和康保裔均联络,准备合战。但辽军显然不会坐等宋军会师,一场阻击战开始了,辽军主帅耶律隆庆发出了进攻的号令,辽史记载了战斗的惨烈:南伐,宋将范庭召列方阵而待。时皇弟隆庆为先锋,问诸将佐谁敢当者,辽将萧柳曰:“若得骏马,则愿为之先。”隆庆授以甲骑。柳揽辔,谓诸将曰:“阵若动,诸君急攻。遂驰而前,敌少乵。隆庆席势攻之,南军遂乱。柳中流矢,裹创而战,僸皆披靡。”一部分宋军被击溃后“逃入空墅“被”围而尽殪”。可见范廷诏军遭到了辽军10倍于己的优势兵力雷霆般的打击,而宋军的抵抗也极为顽强,黄昏时分范廷诏第二次派出他的使者前去康保裔军求援,此时宋军的前阵已经被攻破只是靠着后阵勇将荆嗣在支持着,康保裔迅速得到了范廷诏的求援信号。但康保裔并没有全师赴援,显然他高估了中山部队的力量,康保裔做的仅仅是条抽出一部分精兵赴援。这一点宋史和长编记载时稍有不同的,长编是这样记载的“保裔即領兵赴之。至瀛州西南裴村,而廷召后阵已与敌遇,使来趣兵,保裔选精锐与之”而宋史记载比较简单:“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看上去差不多,但长编说法更为细致!长编的说法就是康保裔到了裴村自己压根没动是选精锐“与之”当然是把军队交给那个使者打发回去救援了!同时“会日暮,约以诘旦合战”那意思就是我先给你一部分精兵,你先顶着,明天再一起合战。笔者再次怀疑可能范廷诏军实际是准备和张凝军会合,如果康保裔全军而往必然打乱原来的部署,所以没有全力赴援!

但问题就在于范廷诏顶不住了,此时的范廷诏部队已经被切割,荆嗣后军已经和大部队分开,显然范廷诏根本没法如《中国军事通史》说的偷偷溜走,在那样的环境下如能偷偷溜走那倒是天字号军事家了。夜色降临了,但契丹人的进攻势头一点也没减弱,宋史荆嗣传记录了那天夜间的战况:“夜二鼓,敌再至”。显示半夜契丹军再次发动了针对范廷诏部队的猛攻,范廷诏看到后军被围果断派出秦翰,桑赞前去接应荆嗣,荆嗣不愧为勇将,他对秦翰说:彼不利夜战,我当破其砦,以趣大军。即与赞、翰合势,戒所部望敌炬火多处并力冲之。可以想象这一夜宋辽军团经历怎样的残酷的战斗。天终于亮了,疲惫不堪的宋军终于突破了辽军防线看到了瀛州城墙,但由于辽军的干扰范廷诏未能和关南宋军会合,而且打了一天一夜的范廷诏军很难再给康保裔多少帮助了。

而此刻令人钦佩的契丹勇士也拖着疲惫的身躯避开康保裔的监视从小路偷偷渡河,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河间府军团的宋军将士听到了契丹铁骑践踏大地的雷霆轰鸣。契丹人在人数上占据局对优势,而康保裔的高阳关野战军团,抽调了一部分去救援范廷诏不知去向,另一部分由张凝带领准备伏击,估计手里能有1-2万禁军就不错了,契丹军利用兵力优势迅速包围了宋军,围阵厚达数重,康保裔麾下的军官们一看就发现本军已经极为不利,于是建议迅速突围,笔者认为应该说这建议是正确的,中山的部队并没有来到,单凭康保裔手里的那点人马根本不是对手,唯有迅速设法突围,如果组织得当,能撤到不远处的瀛州,损失不至于那么严重,但这么做也不是没问题,一旦撤退,士气瓦解,遭到骑兵追杀,如果一旦没组织好,损失也不会小。康保裔也许就是这么想的,笔者猜测康保裔决定赌一把,幻想中山方向会有更多的援兵赶来,幻想张凝的伏兵能够出其不意击垮敌人,幻想范廷诏也许没有受到重创正从背后开始攻击。于是康保裔曰:“临难无苟免。此吾效死之日矣。“于是开始决战。战斗的残酷也许并不亚于10多年前的那场君子馆战役,宋军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前后交战数十合,宋军用“劲弩击敌”,持续抵抗了将近2天,辽军受到了惨重的伤亡,而驻扎在杨疃的宋军张凝,李重贵部也在第二天下午3点左右从背后开始攻击辽军“出其不意,腹背奋击”和康保裔军前后夹击。宋军似乎看到了一线曙光,但辽军实力极为强大,很快张凝李崇贵的部队也陷入反包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疾力战” 张凝之子张昭远年方18岁,这位少年英雄杀入重围将被困的宋军救出。

但我们的康保裔就没那么幸运了,连续2天的战斗,因为中山的援兵始终没有到来宋军几乎已经“兵尽矢绝”。张凝,李重贵部是在早上凌晨3点到5点战斗结束,契丹人退去,笔者估计康保裔军的战斗应该差不多也在此时结束,康保裔军被消灭几乎全军覆没,康保裔,监军宋顺被俘,十多名各级军官官员战死。辽军“获兵仗、器甲无算”但辽军显然也筋疲力尽,没有对张凝军进一步围剿,撤退而去。按范廷诏的战报:宋军在瀛州西的战役中斩首2万级,笔者认为如果以斩级数而言则肯定是夸大的。但如论杀敌数从战役的惨烈度来看是非常合理的!可见辽军取胜后也是损失惨重。辽军鉴于经历了苦战后的损耗并没有乘胜扩大战果南下,或者围攻瀛州,而是避实击虚,绕开大名宋真宗率领的宋军主力,进入山东地界,滥加劫掠。

宋真宗得到败报是极为恼火的,大约在10天后,作出新的部署,任命范廷诏为,贝,冀,高阳关都部署实际成为宋军战场最高指挥官,葛霸为副都部署,封赏,杨延昭,石普,田绍斌,李福等有功战将,激励士气。命令石保吉王继英和傅潜赴冀州,而傅潜一到冀州的同时高琼就到了定州部署司,宣布解除傅潜的指挥权。随后傅潜在大名被逮捕!当朝文人们早就对傅潜拥兵不战很是不满,纷纷参劾,傅潜被流放房州得到了处罚。宋军由是士气大振,在范,葛二将被任命为贝,冀,高阳关都部署后的数日,宋军范廷诏,葛霸,张凝,蔚昭敏在莫州夜间伏击辽军,辽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范廷诏的战报宣布斩首万级,获器械等不计其数,大批被俘掠的物资,百姓被夺回!李继宣也奉高琼之命一路追击一直追到拒马河!田敏也屡屡出击!就在宋军大获全胜全面反击之时,也有少数将领怯懦不战,贝,冀副都部署王荣带领五千骑兵只是做样子带着兵马跑来跑去,马累死上千匹,却不敢交战。真宗后来把这些累死的战马统统加以厚葬!

辽军在经历了莫州惨败后,也结束了该次南征,带着破灭的梦想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幽州。数万名将士永远长眠在了河北的土地上,再也回不到养育他们的草原了!而经历了战火煎熬的河北则是一片残破,受到极大破坏,宋军高阳关都部署司损失惨重,指挥官被擒,无疑对宋军又是一个心理上的阴影!

五、后记

咸平第一次宋辽战役宣告结束,这场战役标志着宋辽战争进入了最后的高潮。辽军战后整整休养了一年半之多,直到咸平四年再次发动遂城战役,但结果却是一场灾难性的惨败。在瀛,莫战役前双方几乎休战了10年,这一战辽军企图以宋朝新君刚立,征服宋帝国。但实际结果虽然斩军杀将,但仍然没有达到压倒宋朝的目的,战略上看没有完成目标。而宋朝方面经过10年休整,实力基本恢复,士气也非常高昂,并有一批优秀的骨干中层将领。但高层干部上,自仅存的优秀指挥官李继隆罢职后,真宗却不能提拔出一批年轻新锐,仍然沿用一些老迈昏庸的所谓宿将和藩邸不懂军事的近臣,指挥上虽然设了三路都部署企图统一指挥,但结果却使得指挥更为僵化,不如太宗时代灵活,更别提太祖时代了。傅潜作为三路都部署显然是不合格的,即使和后任王超相比也差距颇大,以至于宋军损失惨重,河北民生遭到重创,未能利用宋军高昂的士气扭转宋朝的战略守势,其罪当诛!

范廷诏瀛州之战虽然历经苦战,但没能及时赴援,虽有一定责任,但也有其苦衷,且能够知耻后勇,莫州大破辽军不愧为宋朝的优秀将领!事实上宋真宗也并没有要处罚范廷诏的意思,我们可以解读一下一段宋史高琼传记录的的对话“先是,范廷召、桑赞所将边兵临敌退衄,言者请罪之。以问琼,琼对曰:“兵违将令,于法当诛。然陛下去岁已释其罪,今复行之,又方屯诸路,非时代易,臣恐众心疑惧。”很多人读了前半句,误解为,真宗要处罚范廷诏!但实际细读,全句理解,尤其是高琼的回答就明白了,要加罪的并非范廷诏等人,而是范廷诏部队里一些“临敌退衄”的边兵。高琼实际说得很明白“兵违将令”言下之意就是士兵违反了军纪,显然这条是不适合针对范廷诏的!宋史这段对话实际是编辑过的,笔者在王圭的《华阳集》中也看到了这段对话,但用词有所不同,但表达的更为清晰“髙阳之战范廷召等所领兵颇闻有不用命者,今释不诛,后何以责死力。真宗以问王对曰:前日圣恩释之令其众分隶诸将,一日闻召而欲诛之,方疆场多虞傥众惧而变生臣窃为国家忧。”从这段话很容易能看明白要问罪的是范廷诏手下不用命的一些士兵,根本不是针对高级将领,这也驳斥了一些所谓范廷诏为了逃避罪责谎报军情的言论!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正面了范廷诏是血战而退,中国军事通史所谓不战开溜的言论对于一本权威实际来说是多么可笑和不负责任!

六、战术分析

战术上看,辽军战术是高明的,避实击虚不和宋军坚阵过多纠缠,运动中歼灭敌人。瀛州之战,占据内线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外线弱势兵力,可谓教课书般的经典。在敌国土地上化外线为内线,占据有利位置,令人拍案叫绝,努尔哈赤的萨尔浒内线破外线不过是形势必然,而辽军次战却是在敌国土地上主动创造内线优势,占据内线,离心攻击,更胜之一筹。

但要指出的是傅潜畏缩不战,也为辽军充分展示内线优势提供了便利,伟大西方军事家约米尼认为:10万内线军队对三支3万人的外线军具有天然的优势。但40万军面对3支10万人的军队这种优势将荡然无存。外线部队数量多到一定的级别后,由于战场容量限制使得内线军数量优势不能发挥而陷入苦战,使得外线合击成为可能。其次内线军由于必须出动的人数增多补给困难会加剧,而且人数多其机动力优势将大打折扣,而且留守部队也必须增多而容易和敌人发生纠缠而无法摆脱,虽然主力获胜但非主力的失败将严重抵消胜利的战果!

傅潜拥兵八万而遣兵不过一万使得范廷诏部几乎一个昼夜就被彻底打垮,康保裔等也来不及全军赴援。如果范军兵力能够雄厚一点多少能像康保裔那样撑上2昼夜,其他军团赴援可能就更大了!对于康保裔来说和张凝分兵意义不大,张凝的背后袭击并没有对辽军造成突如其来的重创,笔者认为瀛州地界平坦难以埋伏,杨疃又是军事要塞《方舆纪要》记载杨疃“旧城周十六里,内有子城,周三里,宋时筑以屯兵”辽国不可能不加监视,所以所谓张凝传所谓的的:“出其不意”其实根本就是在辽军掌控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前后夹击分散了自己的兵力,作用不大,反倒加剧了康保裔的兵力劣势,为辽军各个击破!

而在唐河傅潜占据了内线优势,辽军分兵劫掠,切断镇,定联系兵力分散,傅潜派出的李继宣,田敏军离心出战均获得胜利,但傅潜却不敢充分利用内线的优势,只是一味龟缩,第一阶段辽兵势盛,不战尚属合理,但第二阶段在得到大名和河东部队增援实力大增,战场形势发生变化时仍然拘泥防守,不敢放手一战,说明了傅潜的统军素质和耶律隆庆相比差距甚大!也导致了瀛州的惨败。

七、结语

瀛莫之战一场惨烈的大型战役,也是一场经典的攻防战,双方均蒙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这一战基本奠定了咸平三大战的辽国继续采取攻势宋国继续守势的格局。宋军再次领略了辽军坚韧的战斗力和耶律隆庆,萧达凛这两位优秀指挥官的指挥能力。辽方也领略了宋军的强悍战斗力,强大的纵深防御。通过一次次的战役宋国的防御体系也日趋完善,到了澶渊战役,辽国进攻很难再讨到便宜了反倒损失惨重,而宋方也无力反攻,正如曹彬临终前嘱咐真宗的那样“太祖英武定天下,犹委孙全兴经营和好。陛下初登极时,承矩尝发书道意,臣料北鄙终復成和好!”

Hash:8f43883e865dc631b405fbe66f9cd1f8bb962ff4

声明:此文由 幸福的胜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