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可见又神秘浪漫的“女儿墙”,是怎么来的?

无论是古代青砖青瓦的四方院落

还是现代琳琅满目的城市高楼

墙,可谓是建筑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在各种各样的墙中

有一种墙——既随处可见又神秘浪漫

它就是工程人常常说的“女儿墙”

那,究竟什么“女儿墙”?

为什么叫“女儿墙”?其中有怎样的故事?

这些问题,政院君先给您2秒,思考一下

(两秒过去……)

咳咳,别着急回答,接下来

跟政院君一起穿越时光

从古至今了解一下关于“女儿墙”的故事吧

古代女儿墙

说女儿墙既随处可见又神秘浪漫,是因为它自古就有且在古代的含义与现在有很大的差别。

关于“女儿墙”一词的由来,有这样的传说:一个古代的砌匠,忙于工作,不得不把年幼的女儿带在左右,一日在屋顶砌筑时,小女不慎坠屋身亡。匠人伤心欲绝,为了防止悲剧再次发生,之后就在屋顶砌筑一圈矮墙,后来人们就起名“女儿墙”。

传说自然是无证可考的。史料可寻的关于女儿墙的真正含义是:其在古代叫做女墙,有窥视之意。

相关史料中,《辞源》里是这么说的,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墙。

宋《营造法式》上还讲“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古今论》记载:“女墙者,城上小墙也一名睥睨,言于城上窥人也。”

后来,女儿墙又叫“睥睨”,指城墙顶上的小墙,建于城墙顶的内侧,一般比垛口低,起拦护作用,是在城墙壁上再设的另一道墙,是“城墙壁的女儿也”。

由此可见,女儿墙不仅是用来抵抗外敌的防守墙,也有“女儿”窥人之用意。只是“睥睨”一词太过于拗口,不如“女墙”含蓄,随着人们的口口相传,女儿墙叫法流行较广,就沿用至今了。

古代保存至今的女儿墙墙体和相关的故事也有不少——宏伟长城上绵延着的女儿墙,记载了古人抵御外敌的智慧;静谧而幽深的庭院中的女儿墙则是一个个古代才子佳人浪漫故事的见证……

古代的女儿墙,因为充满着浓浓的故事性而被人们津津乐道。那么,回归现在,女儿墙又是怎样的存在呢?

现代女儿墙

让大家觉得有些神秘的女儿墙,在现代生活中是很常见的。现代的女儿墙是指建筑物屋顶四周围的矮墙(如下图箭头所指的位置)。

简言之,女儿墙就是屋面防水防线的重要前沿阵地。主要作用除维护安全外,亦会在底处施作防水压砖收头,以避免防水层渗水、或是屋顶雨水漫流。当然,也有美观的作用。一般在单元楼的屋顶上最为常见,成为建筑中必不可少的并且具有封闭性的一部分。

回归建筑的本身,女儿墙虽是矮墙,但对于其高度,建筑技术规则也有相关规定的。比如建筑物在十层或十层以上的,女儿墙不得低于1.2m,为了避免刻意加盖女儿墙方便以后搭盖违建,女儿墙的高度不得超过1.5m。

并且,在很多不同的规范中对于女儿墙也是有明确要求的,例如以下的这些:

女儿墙建筑规范举例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 50046—2008

条文:屋面形式应简单,宜采用有组织外排水。生产过程中散发腐蚀性粉尘较多的建筑物,不宜设女儿墙。

说明:采用有组织排水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带有腐蚀性介质的雨水漫流而腐蚀墙面。调查表明,散发腐蚀性粉尘较多的建筑物屋面上设置女儿墙后,在女儿墙处大量积聚粉尘,不易排除,加重腐蚀。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

非结构构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不符合时位于出入口或临街处应加固或采取相应措施:

无拉结女儿墙和门脸等装饰物,当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低于M2.5且厚度为240mm时,其突出屋面的高度,对整体性不良或非刚性结构的房屋不应大于0.5m;对刚性结构房屋的封闭女儿墙不宜大于0.9m;

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 50089—2007

抗爆间室与主厂房构造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抗爆间室采用轻质易碎屋盖时,与抗爆间室毗邻的主厂房屋盖不应高出抗爆间室屋盖;当高出时,抗爆间室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屋盖。

当抗爆间室采用轻质易碎屋盖时,应在钢筋混凝土墙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女儿墙与其相毗邻的主厂房屋盖隔开。女儿墙高度不应小于500mm,厚度可为抗爆间室墙厚的1/2,但不应小于150mm。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99

供老人活动的屋顶平台或屋顶花园,其屋顶女儿墙护栏高度不应小于1.10m;出平台的屋顶突出物,其高度不应小于0.60m。

从“不倚女儿墙,怎知世间纷扰”的古代,到如今女儿墙成为防水重要防线的现代,任时光荏苒,女儿墙始终都是建筑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随着现代建筑不断创新,女儿墙的外观和形式也会随之变化,记录建筑的发展痕迹。

Hash:4b79e23edabbf71962a2c135b8d7cfcffa1aba14

声明:此文由 河南省政院检测研究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