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人你知道馆陶这些村庄的历史吗?

1、萧城村。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国雄才大略的萧太后摄政,挥兵南指,牧马中原,为了和兵临澶渊的宋军对峙,在故道边筑土成以屯大兵。相传此城是辽兵自聊城东昌湖用头盔装土,一夜夯成,故俗称“盔安城”、 “盔杆城”。城内挖出七十二眼“饮马井”,筑起东西两座点将台。但在交战中,辽军先锋大将,萧太后之弟萧挞被宋军用“床子弩”射死,锐气大挫。萧太后见取胜无望,便和宋订立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约定两国君主“兄弟相称”,永不再战,最后结束了宋辽之间的长期战争,辽军班师,萧城遂废。

2、沟塞村。包括东沟塞、西沟塞、孙沟塞、沟塞村四个村,此地是宋辽大战时主战场,沟壑鳞比、道路闭塞故取名沟塞。

3、杨招。现有东西杨招和前后杨招四个村,唐初建村,原来一位管理河务的邱姓官员里之后居住此地,取名邱村。宋辽大战时,杨家将在此招兵,改名杨招。

4、木堤村。包括东木堤和西木堤两村,杨家将大破辽军于此,为赞杨家将无敌而得名。

5、公曹。送辽大战时,在此地挖土形成洼地,时洼内水草丰盛,常以屯兵饮马,称公槽,演化公曹。

6、大铺尚。相传宋景德年间有一尚书率军驻扎于此,保障食宿,办起店铺,后形成村落,后因被河水冲断村庄,又称水断铺,演化成水赞铺,又称铺尚。

7、召村。包括召村铺、北召村、东召村、刘召村、薛召村。传说宋辽大战时,辽军在此招兵,为招兵站。

8、邵村。包括前、后、西三个邵存。宋辽大战时宋军前沿阵地设哨所,故名哨村,演化成邵村。

9、马寨。相传宋辽大战时,是辽国两大营盘的饮马场,故名。

10、草村。包括宁草村、王草村、李草村。宋辽打仗时此地草木茂盛,故名。

11、马园。包括温马园、王马园、田马园、胡马园。宋辽大战时,辽军养马处。

12、葫芦营。宋辽大战时,辽军在此设红炉打造兵器,后演化成葫芦营。

13、克宁。宋辽大战时,此地是辽军招兵聚集、操练新军、开向前线地方,故名开兵,后演化成克宁。

14、张盘。宋辽大战时,为辽军北大营盘,原名北盘地。同时,还有南盘地。

15、王屯、耿屯、胡屯、宗屯。为宋辽大战时屯军之地。

16、社里堡村。原来叫黄花台村,汉光武帝女被封为馆陶公主,筑台于此,因台临卫河,秋风萧瑟,碧草萋萋,黄花映日,所以叫黄花台。后来由于卫水汛涨,搬到堤外重建家园,起名设立堡(即设立堡垒的意思)。1908年按其谐音改称社里堡。我们这一带传说现在的社里堡村是原来南国(宋)和北国(辽)的分界线,因为这个村中间有一条大街,街南的人把一种瓜叫南瓜,街北的人把同一种瓜都叫北瓜。今天在馆陶县对于这种象枕头一样的绿色瓜有称北瓜的,有称南瓜的,叫北瓜的人把园形白皮的称南瓜,这是不是同宋辽长期的拉锯战有关呢,因为分界线肯定不是这里。

17、满谷营村。据传宋辽交战时,这里曾设屯粮仓多处,而且有辽兵的营地在此周围,可见这里是辽兵安营扎寨的地方。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由山西洪洞县迁民来此定居,人们盼望五谷丰登,故起名为满谷营。

18、范草厂、王草厂、杨草厂。据传,宋辽交战时,此处曾是辽兵的多处草厂之一,后迁民按大户姓氏分别起名。

19、魏僧寨、任门寨、赵官寨、张官寨、前李八寨、后李八寨、蔺寨。据传宋辽交战时,辽兵在此地分别安营扎寨,后迁民为魏姓僧人、任姓、赵姓、张姓、李姓、蔺姓故分别起名魏僧寨、任门寨、赵官寨、张官寨、前李八寨、后李八寨、蔺寨。

20、马栏厂。据传宋辽交战时,辽兵在此驻扎,设有用栏杆圈起的喂马厂(场)。马为六畜之首,人们盼望六畜兴旺,后来迁民仍沿用此名。

21、平堡、铁佛堡、樊堡、郭马堡、宋马堡、韩马堡、后刘堡、前刘堡、西孔堡、东孔堡、齐堡、西苏堡、东苏堡、前胡堡、后胡堡、前曹堡、后曹堡、柴堡等村名。这些所有以堡字命名的村庄,据传,都是宋辽交战时,辽兵在这些地方修过碉堡,或很多寨堡,构成了一个—个的堡垒,当然有的喂养战马,有的为了防宁,有的为了屯兵等等。基本上在明朝迁民时都以大户人的姓氏而命名。

22、营盘。据传宋辽交战时,辽兵曾在此地安营和盘桓,故迁民定名营盘。

23、北阳堡。据传以前有凤凰坑、金碾、金磨、金豆子、金马、金马驹子等很多有名的奇珍异宝,故曾叫过“百样宝”。后来,这些宝物被江南人破坏和盗走,宝物不复存在,故根据“百样宝”的谐音,逐渐演变为北阳堡。

24、武张屯、邢张屯、阎张屯、马张屯、牛张屯。据传,宋辽交战时,辽兵有一姓张的将领把这一带作为屯兵和屯粮聚草的地方,因此称为张官屯,明朝迁民以大户姓氏分别命名。这一带地区在社里堡以北。

25、王二庄。相传,宋辽交战时,此处为宋营最前沿的驿站,以探听辽营的军情,传递消息,成为宋营的耳目。迁民后以姓王氏为主户,定居在该站遗址,遂起名王耳庄,后演变为王二庄。

26、肖屯、南肖寨、麻呼寨。据传,宋辽交战时,肖银宗曾在此屯兵,故称肖屯。宋景德六年(1004年),辽主肖后之弟率兵曾在南肖寨一带安营故名。因宋辽交战时,辽主肖太后的兵马曾在麻呼寨一带安营扎寨,并摆过“迷魂阵”,因借用“马虎”(迷魂)之意,起名为马虎寨,后演变为麻呼寨。

27、北拐渠、南拐渠。据传,宋辽交战时,此地曾是战场之一,在这一带宋辽兵卒和黎民百姓都伤亡许多人,人们称这里为屈亡镇(阵),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山西洪洞县迁民来此定居时,看到这里是古黄河和漳河拐弯处,就起名为拐渠,由于各居南北故名。

28、罗徘徊头、王徘徊头、郭徘徊头、韩徘徊头。据传,这一带是宋辽交战时的主战场,宋辽兵马各驻扎徘徊于此,故有徘徊头之称。有迁民故名。

29、西孟良寨、中孟良寨、东孟良寨。孟良和焦赞是宋朝的将领。相传,宋辽交战时,宋朝将领曾率兵在这一带安营扎寨,后迁民后逐渐演变成今名。

30、董井寨、李井寨、张井寨、冯井寨。据传,宋辽交战时,宋兵曾在这一带安营扎寨,为了解决士兵的饮水问题,曾在此打水井多眼,称为井寨,因迁民按姓氏起村名故名。

31、房寨、孩寨、常儿寨。这也是宋辽交战时因为宋朝女将穆桂英放儿、藏儿而命名的村寨。

32、和尚寨。相传,宋辽交战时,宋朝将领率兵曾在此安营扎寨,杨家将领杨五郎在此削发当和尚,所以称为和尚寨。

馆陶之声传媒

电话:18331874444

地址:馆陶县金风大道电商园209室

业务:商业合作、活动策划、网络推广、微电影无人机航拍

Hash:06229a012d6b4a7e7794247586ccbd6b14968d49

声明:此文由 馆陶之声传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