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显自然根本智普贤王如来祈愿文》讲解(下)
《能显自然根本智普贤王如来祈愿文》讲解(下)
《能显自然根本智普贤王如来祈愿文》讲解(下)
根松仁波且
2018年3月
上师所讲的这个法确实很重要,一般听不到的。所以大家要静静地听,听懂也罢,听不懂也罢,只要自己用心听,由上师的摄受,传承上师的加被,以及原本普贤如来广大愿的愿力,会使我们有所成就的。
我也经常要求具有此法传承的善男信女,发广大利益众生的心,虔诚清净、信心具足地念诵此愿文。讲这么殊胜的法,大家应该如实观照自己的心相续。如实观照中,身语意的净与不净自然地契入如来本智。
世间这一切所谓的幻境导致我们越来越迷惑。二取的业力是无尽的,无间断、无止境的。因为贪欲心特别严重,这样果报成熟的时候,肯定是投生到饿鬼道。这不是吓唬大家。其实修三现分的时候,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之苦,我们都逐一学习思维过。有些人害怕、惨叫,因为自己心静下来仔细去观察的时候,会发现贪欲造成的果报是可怕的。知道这些严重性的时候我们怎么去解决?再责怪自己也没用,那继续作也不可能。我们曾经走过饿鬼道,现在也将要走饿鬼道了,那怎么办?关键是什么?认取自性!
你也别去责怪它,也不要对已经产生的这一切后悔,可怕的果报你已经很清楚。现在就不要继续跟着这个贪欲。你自己的心应该安住在本明觉。本明觉是什么?安住在自心本处,真实觉了松坦住。怎么证到真实的心?这个方法是松坦住。怎么修?下面讲了:不舍外来贪欲境,不要想着把贪欲的对境去掉;不著贪欲生起处,在贪欲生起处也不要去执著。这里就是说不要取舍。不取不舍的这个心,不取不舍的境界就是松坦住,令你证得五种智慧中的妙观察智。
由是二取业无尽贪欲果报成熟时
投生贪恼饿鬼中常受难忍饥渴苦
首先我们贪恋执著的二取心,相续不断地取舍,堆积了很多,从细念、失念、不净念,逐渐成为身语意的业。而这种业成熟为果,承受这个果报,使我们的身心不得安乐,烦恼痛苦。所以当我们阳寿尽的时候,将投入贪恼的境,直至到饿鬼道中,长期不断地遭受饿鬼道的种种痛苦。
俗语说天上一日相当于人间一年的享乐。而饿鬼道中一天的痛苦烦恼相当于人世间三千天所遭受的饥渴等苦厄。
由我普贤广大愿普令贪欲诸有情
不舍外来贪欲境不著贪欲生起处
知道这些痛苦以后,我们今生有能力修学佛法,明了真理,以这个真理调整自己,由普贤王如来大愿的摄受观照,令贪欲的众生显现的种种痛苦得以消除。
贪包含很多种,对物质等外在一切执著的贪,内在不满足的心态,或者是色身五欲的贪恋,这一切外在的境和内心的贪是心对外境的取舍。就象有些女人特别喜欢各式各样的衣服,对衣服生起了执着贪恋的心,为此苦恼。
这一切贪欲的境相,包括色受想行识,看到的、闻到的,以及吃到的、听到的,触到的一切的执着贪恋,比如特别喜欢听音乐,特别喜欢看很多的颜色、体形、形像,特别喜欢闻各种的味道,特别喜欢吃各种美食,特别喜欢身体的触感,爱穿柔软的衣服等等执著。这里说不舍外来的这些贪的因素,不用一一地把这些都看作不好的。要去解决这些问题,不需要去管外境这一切的著相。
“不著贪欲生起处”,这一切著的心理,意识的觉察和意识的失念,拔不出来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贪这些。其实人呢,衣食足够就可以了。但是贪恋的心始终不知足,始终祈盼多多益善,使自己的心产生很多的分别、对立与不安。其实一切的缘,能否当下不取不舍。从道的境界来讲是随缘,不要为此烦恼,为此执着,这就是我们的正念。用这种正念来把握自己的心。这种正念是什么呢?无造坦然。
自心安住本明觉真实觉了松坦住
得证胜妙观察智
心本来是无有著相,本来明觉的。这是如来的真实义。觉了,那就不取不舍坦然住。当自己的心真实觉了,证到的是五种智慧中的妙观察智,逐渐地量变达到质变。我们现在为什么对所见的这一切著相,因为丢失了本有的大愿和妙观察智,是心对现象的贪欲导致的。
外境所显诸幻相 念动微细怖畏生
仇怒习气增长嗔 忿起杀害怨敌心
嗔忿果报成熟时 长受地狱苦煎熬
第二个要讲的是嗔。嗔恨也是外境所显,内外本无有嗔的因缘,嗔的因缘是由于心的分别。内外取舍的无明分别念中显现了外境,我们产生了念动,好象有一个东西出现。
觉沃山是我当年闭关的圣地,是很威严的。没去过的人进山会恐惧,也就是说“念动微细怖畏生”。比如山里有个黑影,从远处看好象黑影在动,这是外境的动。而念动是因为心里起了这个念。微细的念起,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自己突然就害怕了。你不知道山里有没有老虎,但是心念中这个黑影起来了,你的心里就起了老虎的念。一说老虎你就害怕,再不敢上去,就有这种恐惧。没有见到老虎,也不知道山里有老虎,为什么害怕?这就是习性,无明所显的,不明的恐惧。有些人就拿起旁边的石头,其实根本不知道有没有老虎,就生起对立的心,习性增长起来,就想打它。哦,这个石头小,要找大一点的。石头不行,有没有枪啊,我一枪把它弄死。根本没有老虎存在,可是随着这些习性却增长这么多的嗔恨。这就是无明,是为念动,我们的心起念。
再比如看到某个道友,感觉他不太开心。我也没惹他,为什么他不开心呢?就这样起念了。起念以后产生了对现象的怖畏,怕他会我的麻烦。或者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很多人有这种心理。这就是无明的习性。我们为什么追究他难受的原因?他不开心的状态是我看到的状态,若看不到我也没什么想法。不是他的这种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取境啊。而且心取境以后再起了变化,认为他对我不好。其实他是肚子疼不舒服,所以看起来难受的样子,跟你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我执嘛。
大有关系的是自己的心,念动。所以嗔恨越来越增长的时候,“忿起杀害怨敌心”,要打,甚至要把对方弄死才解气。就象有些人看到蚊子一定要打上一巴掌,打死了再捏一下。一次两次三次,这一生中数不清地这样做。
暇满人身难得已得,可是我们的心在嗔恨中,每天二十四小时有对象没对象都起无明嗔心,甚至生自己的气。照着镜子看到自己的白发,为此难受。自己瞧不起自己,这叫自寻烦恼。然后越来越不行,不想活,从楼上跳下去。其实很多自杀就是这样造成的。有些人早上一起来就生气,不开心。昨天做了恶梦,和人打架,把我弄得遍体鳞伤,到现在都不解气。
嗔心重的人往往前一世也是这么嗔恨。小孩生下来,有些脾气很坏,原来是前世带来的。总的讲这种坏的习性再一次在这个世间逐渐地养成,所以就天不怕地不怕。这种心很可怕,直接的影响是这一世难受。嗔恨心的果成熟就再轮回,肯定是堕地狱。地狱是嗔恨成熟的果。
杀父母,杀阿罗汉,杀自己的上师,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种嗔恨业果成熟后都是下地狱,而且是最深的五无间地狱,阿鼻地狱。常受地狱苦煎熬,所以现在不能让嗔恨心再继续成熟下去。
由我普贤广大愿 普令六道诸众生
嗔忿猛烈增长时 自心放松莫取舍
真实觉了松坦住 得证胜大圆镜智
普贤的愿教导我们解脱的法,解脱的方便是什么?在嗔忿猛烈增长,果报成熟的关键时候,应该把自己的心放松,不要继续生气。有些弟子实在要生气,那就数数,一二三四五六,数到十再不生气。修行人应该是这样,短时间的发作。在习性还没有改变以前,有嗔恨的遗传因子在发作,但我们绝对不可一生气几个月一年两年都不消气,这是有多大的嗔恨啊。其实苦了自己,你生气自己难受,对方不难受,反而高高兴兴的。尤其是对我生气的人肯定失败。因为我不生气,我有普贤如来的广大愿,坦然安住。他生气他白辛苦。
脾气大的人受伤住院,眼睛里都是血丝,还没有消气啊。家人伺候他,还被他打,所以这种嗔恨心成熟的时候,想放下也放不下。其实道理他可能知道,但是做不到,因为果报已经成熟到一定的时候,他已经是嗔恨的奴才,嗔恨要他怎样,他就怎样,要他哭就哭,要他闹就闹。心没有在本来自然的状态上。
自己的心不要成为嗔恨的奴隶,自己能作主。自然自在的本性是本有的,那本有的怎样自然显现出来呢?就要放松。首先不要再起嗔恨,没有生起嗔恨,自然地已经放松。不是说放松一个东西。而是先静下来,就象浊水放置一段时间,杂质自然地下沉,清水自然浮在上面。
我以前是村里夫妻打架的调解人,我一到场就让他们数数,最后他的暴脾气就降温了。数1肯定降不下来,2,3,继续数下去,他也会观察,也会转念。我们修行中不用数数字,应该是知道嗔恨的果报。首先远离、放下自己内心这些成熟的贪欲、嗔恨。怎么放下?不是把东西放下,它只是一个方便。在你跟前的人是一种缘,应该有随缘的心,把握自己,不住于不净,不住于对立上。这就是随缘。随缘不是说强加于对方,强迫让他愿意,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心松弛、放松,千万不要去取舍。不要理睬,不要去追究导致嗔恨的东西,这一切都是执取嘛。也不要强迫自己不生气,不生气也难。脾气上可能会降一点,但是从根本上还是难以解决。不跟他吵不见得是不恨他,别说这一世,可能下一世轮回还要恨他,恨在心里成熟。所以放松,莫取莫舍,不要在心上起嗔恨,也不要显现在脸上,而是在念相续中,坦然,念来念去,不取舍念的现象。
念都是空洞的,如虚空般,嗔恨的念起来也是虚空一般的,没有一个存在的体,所以应该知道取舍这些念也没用。不可取舍的正念是什么?是如来的真实义。而如来的真实义是坦然,自性本无取舍。
我们现在讲的坦然安住是从方便到智慧,而真实的坦然心无造作,心无取舍。大手印讲专一、离戏、一味、无修,是不可修的。无修是没有造作的心,这是如来的本智上的,这就是成佛。众生不能成佛,不解脱的原因是心造作取舍,而造作取舍的相续就是轮回。
所以“真实觉了松坦住,得证胜大圆镜智”。就是说五蕴(色受想行识)转为五种智,在其中显现了本体的大圆镜智。
由于自心起傲慢 于他生诸竞争心
如是猛烈盛傲慢 自他争斗起苦恼
彼业果报成熟时 暂生天道报尽堕
现在说心相续上的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自己的见解最高明,认为自己的智商比别人高,听不进善知识或长辈的教导。就是自己看书学习也没用,善知识还是进不了心里。原因就是傲慢心,学佛人最可怕的是起傲慢心。
起傲慢以后,就没有上师,没有佛,没有道,没有法了。有时候好象特别喜欢上师,或者特别感恩上师,除此以外,根本体现不出上师与我同体,觉性上的,如来本体。所以也听不进上师的教言,只是捡喜欢的听,不喜欢的肯定不听。上师如盘中的肉,你想吃肉,这就是善知识,肉的营养一进去,那你的傲慢心更强了,自以为是,因为补充了一点能量。如果没有善知识,那就象昨天种的花一样,一开始鲜花怒放,一夜之间就蔫了,冻死了。傲慢心是这样的,所以与上师之间有很多不相应之处。
其实有傲慢心的人,大部分没有这种认知,不认识、看不懂自己。比较愚痴的人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傲慢心生起的时候,自然地就产生对立,对他人生起了竞争心,我比你强。就象昨天几个跟我种树的弟子,喊着“我来啊!”我说,“你挖得动吗?”挖不动那也得挖一挖,为什么?我能!本来“我”不可以有,也是不存在的,这种我慢心一启动,就象发动机一样,哗哗哗地响,声音越来越大。
看看我们的竞争对象是谁啊,竞争对象就是自己周边的人。比如爸妈给兄弟俩每人一百块钱,一个拿了一张一百的,就嫉妒拿了两张五十的那个,觉得两张好,就竞争这些琐事。
修行人不应有竞争的心,其实要自强,自强不是自以为是。一个修行人的自强是有一定的修证,有利益众生的愿,要有一定的见修行啊。
虽然这种争斗的心不会一下子到地狱中去,没有对他人造成大的伤害,但是闷在心里,令自己起了很多苦恼。这种竞争争斗产生果报的时候,先报到天道或阿修罗道中。阿修罗道的福报比不上天道,得不到天道的享受,所以阿修罗道特别嫉妒,与天道争斗,就象小孩打架抢东西一样。阿修罗打不过天兵天将,遍体鳞伤,缺胳膊少腿。天道、阿修罗道寿尽,嗔忿又增加,果报又成熟的时候,就直接下地狱。这就是“暂生天道报尽堕”,堕到地狱中去。
当今社会上有很多攀比的现象。学佛团体也一样,甚至为了睡一晚上的地方争吵。修行人不要太争个人的得失,尽量知足,什么都可以。我经常给弟子们说,我吃好的也可以,吃糌粑也可以,没有酥油也可以,冷的热的什么都可以。我是沧桑岁月过来的人,在动乱年代出生,又经历了饥荒,最苦的日子也熬过来了。现在经济,生活条件各方面都是最好的时期。吃也就这几口,再好吃的吃多了也闹肚子。其实就是不要有贪心。
有些弟子从我认识他到现在,在生活上始终不是那么太讲究,有点象瑜伽士。而有些人家里一年就换一个样。很多东西其实可以用,他也要换新的。因为别人用新的。手机新款一出来,就换一个,根本不是需要,而是为了炫耀。活在别人的现象中,没有自己的见解。
我小时候遇上困难时期,常穿打补丁的衣服。现代人是故意把衣服弄破了穿,不该露的地方露出来,竞争心迷住了自己的双眼。学佛人中也有人故意穿破洞的裤子。这其实是骂自己,福已受尽才穿破衣服破裤子啊。
学佛要庄严佛净土。普贤祈愿文说,佛即是我,我的身体就是佛的坛城,佛的净土。因为心是佛,身体就是佛的圣地,身体要庄严。相对来说,自己要觉得自己清净庄严,要有这样的发心和见解。不要跟人竞争那些无明的,无意义的东西,堕在现象中。
竞争带来了烦恼。这种竞争的心态其实导致自己哪怕暂时到上三道,报尽又会再一次堕到下三道中去。没有在上三道中提升,比如从阿修罗道提升到天道,天道提升到人道,不会有这样的提升。善道中这种竞争心,也不能完全说是恶的,但是这种攀比的愚痴心会令自己丧失正见,给自己带来贫穷。后面的果报是会来的。
傲慢心也一样,瞧不起自己的缘。比自己穷一点,差一点的人,更应该值得关心,值得爱护和帮助。也没有必要跟比自己强的人竞争,应该是随喜别人的好,这是很主要的。有傲慢心的人,被人瞧不起,上下都会与你起对立。这一方面值得大家观照。
由我普贤广大愿 令傲慢心诸众生
自心放松明心性 真实觉了松坦住
得证胜平等性智
“由我普贤广大愿”,我是本初如来普贤王,不是成立一个独立的“我”,这是诸佛的广大愿,也是诸佛本体的自然功德心。有人问普贤王如来和普贤菩萨是不是一样的。普贤菩萨是佛的八大弟子之一,普贤王如来是从未轮回过的佛。
从如来上讲,众生与佛无二,原本没有佛与众生这种二元的境界,不是觉与无明的二元境界所显。如来的体性是空性,是空行母。我们现在概念中的普贤王如来是蓝色的裸体相,这是相对的表法。就象空行母是相对的女性裸体相,而俱生空行母也是原本如来,本初的佛,从未轮回过。不要把普贤王如来当作哪一尊佛或者菩萨的化身去理解。
自心放松明心性,明了如来的真实义。我们的心相续坦然地,不取不舍地放松,逐渐明了这个见,在见解中,不迷于取舍,不迷于境。有些人所谓的“空”,是取空有、空无。空有是造作轮回,空无是断灭。真正的空是自然的,并不是意识形态的有无。所以要坦然安住。放松是有正见的,身心专注,在专注中松坦住。
如来的广大愿是不可得的,没有二元的分别对立,所以说果是胜平等性智。
二取执实染习气自赞毁他痛苦业
增长争斗嫉妒心投生杀戮罗刹道
报尽堕入地狱中
二取执实,就是认为现象是存在的、真实的。我们都在这个大殿里,我在说法,你们在听法,这一切看似真实的存在,其实是梦一般的幻境,本来无一物,何必执着呢。有为显现的这一切,本来是不可得的,所以不要能取所取,执着真实存在,实有。
见解中的习性,错觉的习性是染垢不清净的,不是自然的。而这些习性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行,别人不行,自赞毁他。谁都有短处,最起码不要老是揭对方的短处,显示自己的一点长处。
看起来外在的因素占多数,但是外面会影响内在的心,导致你的心老是克服不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随缘的心,随喜的心,甚至可以说一切都可以。因为一切都是戏台上演的戏而已,不要太执着。世间如梦如幻,再好、再不好都要轮回。在好坏上面不要有更多的分别,更多地加以修饰,造作心动。先是失念(忘失正念),已经没有正念了,然后动的全部是造作轮回的念。我们在见上始终要明白这点。
自赞毁他逐渐增长,外在现象的增长影响内在的心。在这些争斗中,嫉妒心越来越强,产生了罗刹道、天道的果报,然后报尽堕入地狱。是嫉妒让自己的心堕入地狱。嫉妒心不象嗔恨心直接下地狱。嫉妒心的果报在两道中都要成熟,比如罗刹道报尽了以后,没有转到天道或人道的可能性。罗刹道报尽了直接堕入地狱,没有机会修行,这是很可怕的。
由我普贤广大愿 嫉妒争斗生起时
莫起怨恨心松坦 真实觉了宽坦住
得证胜成所作智
普贤的广大愿中正念的体性,让我们懂得嫉妒争斗生起时,要生起正念,莫取莫舍心松坦,这里不是说身体的放松,说的是逐渐地、自然地,无著于二取,松坦中,真实觉了本来的自然智。这个智慧之境是宽坦住。
前面说松坦住,现在又讲宽坦住,其实是用各种文字般若的方便在说不可说的实相般若。松坦住和宽坦住是一种自性无取无舍,自然的状态、境界。这种境界完全没有可取可得。宽就是广大无边;坦是自然、坦然、原本的,如实的;住不是说住房子或者打坐,是无可住,无分别,当下明空任运。这种明空任运的心是原本如如不动的,就是如来智不取不舍,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如来的心如实的,也叫宽坦住。
失念不正及散乱昏沉迷糊及忘失
昏睡懈怠愚痴者果报畜生无依怙
由于无明故失念,失去了正念,如来真实的功德被颠倒了,背道而弛。就是与真理相反,所以叫失念。不正,没有正念,也就是说散乱。心在杀盗淫妄酒,一切不净的轮回的现象中,经常忘失了正念,是非不分。所以自己这里想,那里忘,一天糊里糊涂的念念相续中,得过且过,没有正念。梦境中也有取舍,也有自他,也有很多的念动,所以日夜都在愚痴心的境界中。没有正念的人肯定很懈怠,很散乱。
就象有些商人刚做好规划投资又后悔了,一无所成。因为没有正确的见。很多人在世间中懈怠的原因就是没有正念。世间也有世间正确的见,出世间更不用说,是超越的。有正念的人在世间,不被世间所迷而超越世间。
没有正念的人认为贪嗔痴也是有道理的,也是必须的。认为现象中的轮回是很有道理的,活得痛苦也是应该的。
轮回中的正见,是轮回中无一丝的安乐。而世间的概念就是快乐,用暂时快乐换下了究竟的快乐。所以多数人追求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最后也确实按他们的见解照办了。但有什么效果呢?还是让自己流转于轮回相续中,不知道什么叫解脱,不会也无法去追求真正的快乐、安乐,而是追求痛苦。就象粪坑上插枝花,觉得这花好看,到粪坑上去享受花。粪坑的味道能让你享受吗?认为轮回是美好的心,就象享受粪坑上的那朵花一样。
有些人一开始学佛很不错,发心要出家,这一生内一定要解脱。学了几年以后,不想出家了,还要在社会中品尝很多美好的东西。觉得出家不自由,宁可在世间懈怠。其实世间的压力让很多人都疯了,傻了。出家人哪有这些,有也是象济公一样的疯癫瑜伽士,那是真正的成就。
无始以来你流转轮回,做人做了很多次,但是没有出家,这一生能出家就没有白活。出家的目的是亲近三宝,修正自己,此生必须要解脱。这里也有很多半路出家的,我也是半路出家,释迦牟尼佛也是半路出家。半路出家的人已经尝够世间的苦乐,不会想回头,再回头就是悬崖深渊。密宗有密宗的传承规矩,不允许还俗了再回去,这不是游戏。
没有正知正见的人觉得出家人不好,这样再怎么念佛都没有用。我们都在赞颂三宝,随喜出家的缘,居士们要赞美、恭敬供养三宝。有些人嘴里说出家好,却让儿孙在世间摸爬滚打,找工作,当官,做生意。
轮回中暇满人生难得,但再稀有也要失去。天天吃喝玩乐,喝酒抽烟吸毒睡觉,失念懈怠,没有正念,果报成熟的时候就堕入畜生道里。好坏不分的人会堕到畜生道。畜生道里还有更糟糕的,不知道自己的存在,连自己长什么样都看不到。如海底的众生,永远没见过自己。永远见不到光明,所以无明痛苦,没有依怙处,听不到佛法。
由我普贤广大愿 令心愚痴黑暗者
显露净心住正念 得证法界体性智
学佛皈依是千劫万劫以来,在这一世自己真正找到的无价之宝,这是最殊胜的。在座的都有瑜伽修行的法门,最起码有佛慢,觉得自己是最幸运,最有福报的人。在世间关键是亮出自己内在的宝藏。不仅这一辈子,生生世世的无明黑暗都能在刹那间得以解决,所以坦然安住。是普贤的广大愿令我们的愚痴心照见光明。就象一间百年黑暗的房子,从来没有光明。屋里别说是一盏灯,就是点个火,屋子马上就亮了。我们千劫万劫轮回的黑暗的心,由于点燃佛性光明的灯,刹那去除了无明黑暗。
“显露净心住正念”,这个正念就是自性光明。我们的心本来是如来的光明体性,无有造作,松坦地住于正念的时候,我们得证法界体性智。自心的本体是法界体性智。
三界所有诸众生真如体性与佛等
失念故成颠倒因 不断造诸无义业
犹如梦幻投六道
三界一切众生,自性真如的体性与佛无二,是量等的,也就是说芸芸众生皆有佛性,在佛性上没有明与暗的差别。
由于无明而失去了正念,所以颠倒痴暗,认为世间是存在的,始终是那么有趣的。而出世间、解脱是看不到的,也不认为有,即使认为有,也觉得自己现在所拥有的更美好。所以学佛的人少,追求解脱的人更少,原因在于失念颠倒。不知道解脱的殊胜。
世间这一切是无常的。在世间发财不会永远发财,长寿也不会永远长寿,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没有的东西产生了,产生的东西也会没有的。一开始一个人,然后两个人成家,变成三四个人,从没有到有。而一家几个人最后一个都没有了,肯定都是要走的,从有到没有。这是世间的真理。众生生老病死这一切现象都是无常,没有一个永恒的东西。
而永恒的是法界体性智,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原本的,这是大乐、极乐。不明白这些,所以无明颠倒,不断地造作无意义的事,以为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了不起的。钱越挣越多,哪一年不行的时候,赔了钱财不说,痛苦得不想活,有上亿财产的人最后自杀,把人都赔进去了。
不懂得失的人就痛苦。得也痛苦,失也痛苦。其实得失都是痛苦,烦恼,如梦幻。现世轮回的这一切都是如梦一样。梦中应有尽有,醒来的时候,一切现象都消失了。当你外气已断,内气已绝时,人的一切现象,物质条件,经济条件都不存在了。你会感受到中阴的存在。这是幻境,也象梦一样。当神识转移的时候,再往人间一看,也是如梦一样。
在中阴的幻境中你也有真实的恐惧,中阴的一切境相比人的境界还差。如果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正念、真实义,又要再次六道轮回,到哪里就取决于你的业。你的业力中又贪,又嗔,又嫉妒,又有竞争心,这样的人会到地狱饿鬼道中,这个道报完了又转那个道,在六个区域里转来转去。就象有钱人在好几家银行都有存款,要一一地到每个银行取钱一样。我们在六道中存了很多业障。嫉妒这个业障属于阿修罗道,报完了不能再报到人道,直接到地狱去。业力的划分上是这样的。
六道如梦境幻境一样,但是众生不认为是梦幻,认为都是实实在在的,实有的,是真实的存在。比如认为地狱中的痛苦是实实在在的,其实地狱的痛苦也是幻境,不是真实的,但是他认为真实,因为认为真实存在而真实,然后坚信这种真实,所以痛苦也是实实在在的。
梦中也是一样,梦到有人追杀你,拿刀劈你的右臂,你流血了,害怕地忍痛逃跑,然后因流血过多,啪地倒下去了,那人上去把刀插在你心脏上,感觉都存在的。醒过来一看自己还活着,也没有血。六道轮回其实就象你在梦中感觉真实一样,中阴间也是这样,任何道都是这样的。饿鬼道的众生不觉得饱,认为饿是真实的,没有感觉如梦幻,也没有这种见。
我即原始普贤佛 化身调伏六道众
有我普贤广大愿 令诸众生一无余
皆得成就法界中
“我”是自性光明,自性光明就是原始普贤如来。所谓法报化三身是由如来的大愿中所显。法身报身化身本无分别,是一体的,是自性功德的愿力。
阿吙
具慈瑜伽大力者了知自明离惑幻
已发如是广大愿闻此誓愿诸众生
于三世内必成佛
阿吙,多么殊胜啊!我已觉,我已明,我已入道!我成为善知识、瑜伽士,具足慈悲、智慧、勇猛的瑜伽男女。自心光明,坦然安住,那就离惑幻,一切幻也散了,一切惑也解了。
如实的,广大无边的智慧本体的这种功德,这种愿,是善知识诸佛如来的誓言:愿一切众生都能解脱,都能离苦得乐,都能成就佛果。这种愿的殊胜令我们在三世内必成佛。能听到这么殊胜的法,在每天的修行中用此法观照,安住的这些人,于三世内必定成佛。
大乘中讲要历经三大阿僧抵劫才能成佛。密乘中一般最迟十六世能成佛,而这个法的殊胜最迟于三世内必成佛。如果安住当下成佛,即身成佛,虹化成就。很多修行人都是以这种见修行而成就的。成就的目的是利益一切众生。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正见中有了这个法,这种传承相续的口耳窍诀多么殊胜。为此虔诚、坚信不移地修持此法:闻——听,思——思维观照,修——融入相应,这样修行得道利众生。
尤于日食月食日风灾雷暴地震时
冬至夏至或年节敬诵此愿于众前
令诸三界有情众由彼瑜伽行者愿
灭苦解脱生死海获证究竟佛陀位
一般要求在众生集聚的地方,大海大山,地理突出的地方,以及冬至夏至、日食月食等时间天象变迁的时候,念诵唱诵普贤王如来祈愿文,更殊胜,具有广大的摄受。这时你不仅仅是朗诵者、修诵者,而是把自己观为普贤王如来。这个大愿是你自性中的,自己化成普贤如来,我即是普贤如来,利益一切众生,成办普贤的愿。
为什么是瑜伽?我们法报化三身是自性自明、自圆满。以这样的功德来成办,这就叫持明瑜伽。令六道一切众生的苦难得以解脱,到达智慧的彼岸,愿一切众生都获得究竟成佛的安乐!
Hash:55c70cd273b666e989d02054c0088da027decbcd
声明:此文由 根松仁波且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