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沙溪黄泥塘一偏僻处竟然隐藏着一代大师的不朽之作

只为亲眼目睹清末民初一代石刻大师--江海石雕之作,笔者去沙溪黄泥塘的意念由来已久。受制于曾经的道路条件,所以迟迟未能付之于行。在苦苦等候数百个日夜之后,红黄(红椿~黄泥坝)公路终于迎来了脱胎换骨的春天,梦寐已久的黄泥塘之行终于在昨天下午得以实现。

我和好友段勇爱刚一抵达黄泥塘街上,就迫不及待地打听起陈氏古墓的位置来。得知我们的来意之后,当地一位五十多岁的热心大婶遂自告奋勇地做起了向导。

说实话,远观陈氏大墓的一瞬间,内心立即泛起浓浓的失望之感。单从规模和气势上来讲,它根本无法同我曾去过的谋道鱼木寨、寨坝马家大墓、太平谌氏贞洁牌坊、建南佛堂墓群以及万州罗田向氏墓群相提并论。

走近则是另外一番感触,细细观之,陈氏大墓的建造工艺和艺术价值便一览无余。这两座修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豪华大墓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其主人为陈启凤夫妇及其母亲吴氏。

此地墓碑集书法雕刻艺术之大成,碑面上密布着戏文故事浮雕图案及以楷、草、篆、隶等多种字体精写而成的诗词歌赋。看罢方知书法功底深厚,雕刻线条流畅,尤其是每一处细节都力求神形兼备。

更为难得的是,此地为喀斯特地貌,所有石材均为生硬且极易折断的龙骨石。众所周知,产于建南、谋道一带的青砂石质地细软,韧而弥坚,是雕刻所用的上等石材,所以这些地区多有经典豪华大墓。产于利中盆地的龙骨石是最不适合雕刻的石材之一,能把它打磨到如此境界,姓名刻在石碑一角的江海大师自然是功不可没。

正因为如此,黄泥塘陈氏大墓才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也更显工匠江海的非凡技艺。他真不愧为名震川东的一代石刻大师。

一代石艺大师——江海

140多年前,有着川东“石秀才”之称的江海出生于光绪初年的建南中部营化香台,幼年家境贫寒,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衣食无着的困境。遂寻访周边名师,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父传授了主要的要领后,江海常常拿着锤子铁簪对着石头独自揣摩,特别是在有月光的夜晚更是坚持到后半夜。石工活除了基本的雕刻外,力学也是必备的知识,可是江海却不满足于这些传统的老套路,立志要在石艺上推陈出新,于是专门研究石器仿声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一千多多个日夜的反复琢磨实验,终于练成了“石器发声”的独门绝技。手艺学成之后,年轻的江海便背着装工具的竹篓外出寻活。不久来到重庆府下的一位大户家门口,这位大财主当时正在投入巨资修建豪华庄园,光是手艺高超的石匠就汇集了二百多人。江海便央求老板给他一些活干,老板便将权利交给了掌墨师傅(首席建造师),掌墨师傅看他穿着破旧、随身所带工具锈迹斑斑,便以为他只是个混饭吃的末流匠人。本不想用他,但对同行犹存一分怜悯之心,就派他到山上去做最苦最累的开石山之活。

三个月后,掌墨师傅到山上去查看,竟然看到江海打制了一个十三桥的石算盘,不但形状、尺寸、算珠比例与真算盘完全一致,更为神奇的是竟能上下自如地拨动。直到这时,他才知道遇到了真正的高手,连连对江海直称“得罪”,并带他下山向老板做了隆重的推荐。老板和众多匠师对江十分推崇,而且将这件精美的石算盘安装在朝门的一侧,并请求他再雕刻一件物品安装在另一侧。这一次,江海匠心独运,花了些时日雕琢了一个形象的石鸟笼,里面站着一只惟妙惟肖的石画眉,每当风起的时候,石画眉嘴里便发出悦耳生动的叫声,并且会随着风来的方向和风力的大小而改变。老板简直视为珍宝,连忙用重金酬谢了江海,从此,即使再桀骜不驯的匠师对江都俯首称臣,“石秀才”之名由此威震川东。

江海迈入花甲之年时,他的故乡建南要修宏伟归元寺石牌楼,归元寺主要由江的儿子江笛、最得意弟子谭翠亭和徒孙杜如珊合作完成,但牌楼这个门面工程自然由川东第一匠师江海把关。除了将石牌楼修得完美无瑕外,他还在柱子的一侧上雕了一个形象生动的石海螺,用嘴一吹便发出呜呜的响声(江海雕凿石海螺的灵感来源于百丈沟上游一天然石海螺,该神奇石头不但酷似真海螺,表面还有一圆形通道,用嘴一吹,发出的响声竟能传到千米之外,海螺口村亦因它而得名)。当年,但凡路过之人都会吹之得乐,可惜,1969年在修建建南气矿时将牌楼和归元寺一起拆掉。

江海一生作品甚多,现在还保存完好的有谋道长坪谌氏贞洁牌坊、鱼木寨部分碑坟、罗田金黄甲向荣让墓群……包括大水井古建筑部分石工皆出自江大师之手。

Hash:dd805b430f23e66ac5463a56f1434fede0d7ff64

声明:此文由 龙船调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