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概论》—(4—12)

书法概论》—(4—12)

——汉代以后隶书的衰微与发展

汉代以后隶书的衰微与发展

1.唐代隶书

隶书发展到东汉末年,由于过分讲求点画的规矩严谨和八分舒展的装饰特点,结字亦板滞森严,缺少变化,这表明隶书发展已走到了末路。这种现象在《熹平石经》《白石神君碑》等碑刻中已非常明显。到此为止,隶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一种更为简便的新兴书体——楷书的冲击,并逐渐被楷书所替代,隶书的衰落也就势在必行了。楷书取代隶书,就象当初隶书取代篆书一样,是书体演变规律,书法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魏晋时期,以新兴的楷、行、草书为主要代表,而隶书只不过是汉末的流风余绪而已。这一时期主要的隶书作品有:传为魏钟繇的隶书《上尊号碑》,魏黄初元年所刻的《受禅表碑》,传为粱鹄所书的《孔羡碑》,三国青龙三年刻的《范式碑》《曹真残碑》等。这些隶书碑刻方棱扁平的笔道,矫揉造作的波磔,千篇一律的结体,已无法再现汉隶淳古厚重的风韵。但它们的意义却在于,为隶书向楷书过渡作了铺垫,开了唐人隶书楷书化的先河。从南北朝至隋,已是楷、行、草书发展的鼎盛时期,隶书有时作为统治阶级的庙堂文学,或是复古、尊古者的崇尚,虽然还不时出现在碑石上,但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在隶书发展史上,从东汉末年到清代初年,真正把隶书发扬光大,既继承汉隶古风,又具有时代风貌的还是唐代。

三国魏《上尊号碑》局部

三国 魏《孔羡碑》(局部)

魏《曹真残碑》局部

唐代的隶书虽然不能与汉隶同日而语,虽然没有象楷书、行书、草书那样成为唐代书法的最强音,但却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唐代的隶书家有李隆基、韩择木、梁升卿、史维则、蔡有邻、殷仲容、李潮、白义晊、归登等。楷书有初唐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隶书亦有四大家(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维则)。唐玄宗李隆基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人物,他的隶书作品有矗立于西安碑林入口处碑亭之中,作为西安碑林象征的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石台孝经》和刻于东岳泰山之上的《纪泰山铭》。唐玄宗的隶书最具楷书化,用笔、结字缺乏变化,相同的笔画写法雷同,几乎可以重叠,严谨规矩有余,活泼变化不足。韩择木为韩愈的叔父,以善隶书名重当时。作品有《祭西岳神告文碑》,用笔结字方整规矩、有汉隶余风。史维则的隶书有现存西安碑林的《大智禅师碑》,朴厚沉稳,稍显肥美。唐代隶书家中真正写出个性,有汉隶风韵的当推梁升卿。梁升卿为唐开元间人,历任奉天尉、广州都尉等,以善长隶书著称。时人称其隶书“体甚古”,即有汉隶之风,笔势“如惊波往来,巨石前却”。作品有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御史台精舍碑》,此碑不大,亦立于不显眼的角落,但识者却可一眼看出其不同凡碑。骨力清劲,体势从容,虽有界格,却能长短相宜,自然天成,全篇风格匀整统一。

唐玄宗《石台孝经》局部

唐史维则《大智禅师碑》局部

唐梁升卿《御史台精舍碑》局部

汉代人写隶书由篆法入,讲中锋用笔,藏锋含蓄,虽波磔外显,却中和朴厚,高古雅逸。唐代人写隶书,渐失古法,受时风影响,以楷法入隶,用笔过于方劲,气象过于外显,规整有余,含朴不足,所以不足为法。唐代以后,隶书每况逾下,历代虽有能隶书者,如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文徵明等,他们虽然都是书法史上有名的行草大家,但隶书却写得不如人意,与汉隶不可比肩。只有到了书道中兴的清代,古老的隶书才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恢复了汉代的气象,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给后人树立了汉代以后隶书变法真正的典范。

2.清代隶书

清代历时268年。是书道中兴的一代。它虽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但正由于此,它才有条件继承和发展历代书法艺术的成就,加之有外来文化的影响,使清代的文化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清代书法以乾窿年为界可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称为“帖学期”,宗董其昌和赵孟頫,受帝王好尚左右,以圆转流美为能事;后期称为“碑学期”,宗汉唐和北碑,以古拙朴厚为风尚,所谓“篆隶中兴”指的就是这一时期。

清郑簠隶书轴

乾嘉以还,金石文字学、考古学兴起,学者书家大多瞩目于出土日增的两周金文、秦汉石刻、六朝墓志、唐人碑版等。隶书的兴盛自然和这些分不开。此时的书法家正苦于被“馆阁体”所束缚,创新无出路,借着文字、考古的兴盛,他们弃帖而尊碑,上溯溯周、秦、汉、唐及北魏,尊崇传统,取道高古,给死寂的书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清代的隶书是继汉代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直逼汉人”,使中绝了近1500多年的汉隶法度得以恢复。清代隶书在书法史上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既继承了汉隶的优良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具有创新特点,开创了流派隶书。

清邓石如《隶书八条屏》

清代最早取法汉碑,以隶书名世的书法家是郑簠,郑簠的隶书取法汉代《曹全碑》及《史晨碑》,又参以行草,写法活变,笔势灵动,秀逸流美,别具一格,饮誉清初书坛。郑簠之后以隶书著称的书法家很多,且别具风貌,各领风骚。如金农以吴碑入隶,邓石如以篆法入隶,伊秉绶以颜体入隶,赵之谦以北碑入隶,吴昌硕以石鼓入隶等,各有千秋,卓然独立。除此以外,清代的隶书家还有何绍基、桂馥、高凤翰、郑板桥、陈鸿寿、杨岘、万经、俞樾、陈允升、梁同书等,举不胜举。在所有这些隶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颜底隶面”的伊秉绶和集汉碑大成的何绍基。

清何绍基隶书

清陈鸿寿《隶书五言联》

清桂馥四言隶书联

清伊秉绶《隶书五言联》

清金农《隶书梁楷传》

Hash:8b1c94a4c1081ed4641d085ca5798051472ed6db

声明:此文由 倪文东书法教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