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花卉园区发展再启程

要说嵩明“最好看”的园区,那一定是花卉园区。改革开放40年,园区建设19年,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从守着一亩三分地的农民到朝八晚五的产业工人、从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发展到高原特色农业的窗口示范,花卉园区的发展历程,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历程,是改革开放与人民奋斗的历程。这个美丽的园区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因为一片沃土

嵩明土地肥沃,年平均气温14℃,降雨量993毫米,无霜期222天,日照2073小时。素有“滇中粮仓”和“鱼米之乡”之称,这些美誉折射出的是这片土地的物产丰饶。传统农业曾经是这片土地的主色调,极适宜花卉、蔬菜的生产。

因为一届盛会

1999年以“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为主题的昆明园艺博览会举办。那是一个在跨进新千年展示世界各国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盛大展会。展会期间,通过云南省政府与世界各国园艺企业的协商洽谈,各国企业纷纷落户嵩明、落户园区。

因为一批企业

园区自建立以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园区共入驻68家企业,为了服务好企业发展,园区管委会先后投入总计10余亿元建设基础设施。区内主干水电网20余公里,主供水池8000立方米,主干道路网15公里。建成钢架大棚600余万平方米,遮阴棚30余万平方米,自控温室70余万平方米,喷滴灌设施覆盖150余万平方米,花卉采后处理车间20个,冷库80多个。初步建成了农产品培育、种植、精深加工、农业休闲体验和农产品集散等五大基地,园区的平台效应、基地效应和集聚效应突出。今后园区还将迎来更多的企业入驻,每一户企业,无论内资、外资,无论国企、民企,都是支撑园区发展的生力军。

因为一批人才

目前,园区企业共有从业人员超过7000人,具有本科学历以上各类人才19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1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7人,中级职称的29人,外籍人才15人。高层次人才集中在管理、研发领域,为企业发展和园区建设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引进和培养人才,让园区建立了以农业科技研发为主体,涵盖了种子、种苗、种球培育;产品营销、品牌培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体系,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充足全面的专业人才、管理人才,成为园区发展的智力支持。

因为一批成果

园区拥有科技研发基地4家、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7个,中科院、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入驻园区。拥有亚洲最大的菊花种质资源库,收集、保留了当下流行的菊花品种2500余个,拥有菊花育种中间材料3000余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新品种100余个,获国家和云南省植物新品种认证的花卉新品种74个,花卉新品种研发及无土栽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目前园区已普遍采用无土基质、智能温室技术,花卉、蔬菜生产相关的一切因素,温度、湿度、光照、水分、空气都可以由电脑控制,配合传感器,检测植物的生理状况。全年均可稳定地向国内外市场供应农产品,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工厂化。

因为一个使命

园区发展取得的成绩,也为各界所认可,2012年以来,先后成功创建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创业新园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荣誉来之不易,但园区最值得自豪的成绩是对农民的带动,园区共吸纳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700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年增加农民收入2亿多元。在避免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农村空心化”等问题的同时,农民通过参与到现代企业生产管理中,实现了农民向现代产业工人的转变,也带动了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改革并非一劳永逸。改革作为破解“三农”困局的有效举措,将始终伴随农业、农村未来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这是新时代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深化农村改革的总方针。通过园区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是我们的新使命。

2018年,园区申报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实验试点项目,围绕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在空间上以“一核三极多点”为布局,在内容上以“一体两翼多轮”为重点。通过园区的传导对“三极”形成有效的支撑并带动“多点”发展。经过三年的时间,基本形成支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综合治理、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嵩明模式”。

二十世纪70年代末,小岗村一群农民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40年改革开放贯穿农业农村发展的全过程,园区的快速发展,让农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按可比价格计算,园区范围内的农业产值是建立以前的200余倍,园区周边农村不仅颜值变靓,气质更是今非昔比。站在新时代,园区将继续谱写现代农业发展新篇章。

图/文:罗彦杰

悦读嵩明综合整理

Hash:6391bcaf237b95c9657d638512d02d85e6f635ca

声明:此文由 悦读嵩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