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三)晋祠

文图/沉鱼

“不到晋祠,枉到太原。”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

晋祠,原为晋王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极具汉族文化特色,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晋祠有三绝,一是周柏唐槐。周柏是北周时代种植的柏树,唐槐是唐代时种植的槐树,至今都还茂盛葱郁。二是圣母殿内宋代的侍女彩塑。三绝中最后一绝是难老泉

晋祠始建于北魏前,是为了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 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把次子叔虞封于唐,叔虞死后,其子夑继位,因有晋水,改唐为晋国。后人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建祠立设,以祭祀叔虞。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晋祠。晋祠历代均有修建和扩建。

隋末,太原留守李渊与其子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

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廿年(646年)故地重游,亲撰《晋祠之铭并序》大碑一通。

冬天的晋祠有些冷清,可我们还是在进大门之前碰到一个自称讲解员的中年女子,

不离不弃地跟了我们好远,一路走一路絮絮叨叨地讲着关于晋祠,最后,我们还是同意了请她导游。讲解费是40元。

福禄寿的照壁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只不过这是后来新建的。

晋祠门前的开阔地是这座晋祠公园,亭台楼阁,倒也不马虎。

晋祠外卖糖葫芦的老人

晋祠门票60元,以明信片的形式。 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供奉的是唐叔虞的母亲,周武王的王后,周成王的母亲邑姜。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就算你没来过晋祠,也一定对殿宇的这对“大眼睛”很眼熟吧?你想到了什么? 《西游记》中齐天大圣七十二变有一次变成一座庙宇,尾巴没有地方搁置,就变成旗杆放在庙后……你还记得吗?

是的,这就是那座殿宇,就是孙猴子变成的,此时,那对火眼金睛仿佛还在调皮地眨来眨去,嘻嘻嘻! 水镜台,在民间酬神还愿的祭祀活动中以表演各类舞乐之用,娱神兼娱人。 由于古代人民生活困苦,终年辛劳,仅得一饱,闲暇有限,为了调剂生活,每每借祭祀的机会鼓舞欢庆。

迈过会仙桥再往前就是对越坊

晋祠是以泉渠水系构景的佳例,亭桥殿阁、水榭楼台穿插其间,渠水在建筑之间蜿蜒曲折,叮咚作响,与建筑交织在一起,沿渠组成一组组美丽的风景,给庄严肃穆的祠庙平添了几分灵气与动感。

对越牌坊,立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相传,明代书法家高应元的母亲患偏头痛,久治无效。后来在吕祖庙前得一签,签上写有“添砖加瓦”四个字,它的含义是只有在祠内增加些建筑,才能消灾免难。高应元在晋祠内仔细观察,发现殿、堂、楼、阁、亭、台、桥等应有尽有,唯独缺少牌坊,故决定建造一座牌坊。

献殿,这座大殿原来是祭祀圣母、贡献礼品的场所。 晋祠一组祠祀建筑可谓把祭祀功能发挥到了极至,过会仙桥穿对越坊便是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组成的核心群体。 献殿、殿身三间,歇山顶、四周无墙,当心间前后辟门,其余各间,在坚厚的槛墙上安叉子,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敬神时,燃一炷香,那五谷之气,便会使人置身于云雾漫漫,青烟缭绕的神秘氯围之中,从而使人的心灵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微妙的变化,上达于天,天人妙合。

鱼沼飞梁,位于圣母殿前,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是我国古代桥梁中的孤品,据说是现代立交桥的雏形。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评价:“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仅此一例,洵属可贵。”其结构虽不复杂,宋代重建的乳白色的汉白玉的桥上部分的底下是保持原貌的木质桥底。已逾千年,木质桥底依然坚固不朽,还能承载住上面数十吨的汉白玉与众多游人的重量,不免让人叹其神奇。

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之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

晋祠是人们创造的最值得自豪的文明成果之一。

它有明确的纪念意义、很好的实用功能、高超的科技手段、浓厚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圣母殿周边是晋祠“三绝”之一的周柏唐槐。周柏是北周时代种植的柏树,唐槐是唐代时种植的槐树。

如今有一棵柏树已经匍匐于大殿之上,它就以这样倾斜的姿势静静的卧着,看世间沧桑巨变。

置身于晋祠,你不能不为古人的匠心独具而赞叹

在大殿正中幔帐内的圣母,头戴凤冠,面部静谧慈祥,双腿盘坐在木制的方座上,一只手放在胸前,一只手放在腿上,手指隐在袖内,身上穿着的蟒袍沿着膝盖垂向座位下边,整个塑像形态显得稳定而端庄。主像“邑姜”即圣母殿的“圣母”,真如很多宗教雕塑一样,由于仪轨、身份的限制,做得比较拘谨、刻板,精彩之作全在立于两侧的这群侍女之中。

这些侍女各自都有比较鲜明的个性,并显示出不同的气质风韵。举手投足,顾盼生姿,世态人情,纤毫毕现,几乎可以给她们每人立个小传。从这些彩塑侍女身旁几乎能感到她们的呼吸和脉搏的跳动,仿佛听到年轻侍女们的娓娓低语……仔细瞧左数第二尊侍女像,低头颔首,似乎就刻画了一个机智灵便、善解人意、见貌辨色、伶俐尖巧的姑娘。

隋末,太原留守李渊与其子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廿年(646年)故地重游,亲撰《晋祠之铭并序》大碑一通。

难老泉为晋祠三绝之一。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命名为“难老泉”。晋水源头特有长生萍,浓翠如玉,四季常青。李太白写了“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的名句。

难老泉水曾世代浇灌晋祠附近的千顷良田,造就了“千家灌禾稻,满目江南田”的丰饶景象。

晋祠内有董寿平美术馆。董寿平(1904-1997)当代著名写意画家、书法家。以画松、竹、梅、兰著称,晚年有黄山巨擘之称,以黄山为题材画山水,亦善书法。

启功书

徐悲鸿书

董寿平《报春图》局部

晋祠公园里有琳琅满目的当地特色手工饰品,也算热闹。

冬日的园林,没有绿色,算是少了些生趣,可是只有单纯的山水花木、亭台楼阁实在活力不大,而一切诗情画意寄情托性,还须观赏者审美心理的再创造。充分调动一切自然的、人工的条件,创造丰富的、流动的步移景异的画面,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浪漫的想象,情景交融才是晋祠之美的真正所在。

晋祠交通

太原火车站前广场上有到晋祠的公共汽车308路或804路,票价分别为1元和2元(308走旧路,804走新路),末班车是下午7:30;还可以坐308中巴(私人车),票价2元。

Hash:4c59feb23bacfba3ae57bd6402db0d2aafa8c0f5

声明:此文由 大连沉鱼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