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熟悉或不熟悉,清水河县沿黄流域的文物遗址就在那里!
文化遗产包括遗存和遗产两大部分,主要涉及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等诸多方面。遗存主要有古城市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还有长城、界壕、驿道等复合型特殊遗址;遗物主要有金银器、青铜器、碑刻、岩画、货币、雕塑、陶瓷、丝织品等。目前,清水河县已考证登记的各类文物遗址184处,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由于清水河地理单元复杂,古人出于自然生存需求多邻水而居、择水而憩,因此清水河县一些重要的古文化遗址多分布于黄河、浑河、清水河三大河系两岸台地,而沿黄流域的遗址多集中于宏河镇、喇嘛湾镇、窑沟乡、老牛湾镇等地。下面即将“亮相”的12处文物遗址分属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战国秦汉时期、辽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
1、白泥窑子遗址。位于喇嘛湾镇白泥窑子村西,遗址整体面积约5万平方米。最早发现于1958年。属新石器时代。经过多次调查发掘,目前可知该遗址共有五种文化遗存,时代从仰韶早期延续至青铜时代早期,分别为仰韶一期遗存、仰韶三期海生不浪类型、仰韶四期阿善三期类型、老虎山文化和朱开沟文化,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发现的少有的包含多个史前文化的大型遗址。
2、君子津古渡口遗址。位于喇嘛湾镇榆树湾村。
3、岔河口环壕聚落遗址。位于宏河镇岔河口村。初次发掘始于1996年。第二次发掘于2016年。属新石器时代。
4、下塔石城址。位于宏河镇下塔村北黄河东岸坡地,海拔1200米。最早发现于2005年。属新石器时代。
5、城嘴子古城。清水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宏河镇小缸房城嘴子村。最早考查于1956年,被考证为汉代定襄郡治下的桐过县故城。属战国秦汉时期。
6、西岔遗址。位于老牛湾镇西岔村,遗址占地面积约120万平方米。最早发现于1997年。属青铜时代。2002年,曾被列入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项目“河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人类的文化、生业与环境”中。截止2004年,进行过5次科学发掘。根据地层堆积及出土文物分析,该遗址包含有仰韶文化、老虎山文化、朱开沟文化和西岔文化等四个阶段的文化遗存。
7、下城湾古城。位于窑沟乡下城湾村。首次发掘为1997年。属辽金元时期。
8、塔尔梁壁画墓。位于窑沟乡塔尔梁村,距黄河3公里。发现于2010年。属辽金元时期。
9、柳青河古戏台。位于窑沟乡柳青河村内临河台崖上。始建于1737年。由于关帝庙、河神庙和戏台组成。1919年曾做维修。1998年因万家寨水库工程建设,由原址向坡地上部按原样移建,2014年再次维修。属清朝时期。 10、黑矾沟瓷窑址群。位于窑沟乡黑矾沟村,拥有制瓷历史800年以上,是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点。属明清时期。
11、伏龙寺古戏台。位于老牛湾镇水门塔村南,杨家川河与水门塔沟交界处的台地上。东临悬崖峭壁,南隔杨家川小峡谷与明长城对峙,西临黄河,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属清朝时期。戏台面积59.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9.47平方米,占地面积为1845平方米。2016年完成抢修加固工程。 该处遗址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扩建成寺。光绪六年修筑戏台。因自古有伏龙卧虎传说,故名伏龙寺。
12、岔河口四公主德政碑。位于宏河镇岔河口村。石碑由碑座、碑身、碑额组成。座为龟形,额为龙形,通高2.3米,碑身高1.75米,宽0.8米,厚0.2米,碑的正面刻有:“四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德政碑”13个大字,碑的背面正中刻有:公主府侍卫协理岔河等处农务事长生禄位碑字样,右下方落立碑人和立碑时间款。属清朝时期。
说明:
1、未列入的遗址尚待考证。
2、本文部分内容整理自呼和浩特市文化遗产。
3、白泥窑子、下塔石城、西岔遗址和塔尔梁墓壁画的图片作者为孙金松;
城嘴子遗址图片作者为亢俊;
下城湾遗址图片作者为靳军;
伏龙寺古戏台和黑矾沟古瓷窑址群遗址图片1和2的作者为刘建国;
岔河口和黑矾沟古瓷窑址群遗址图片3的作者为赵静波。
来源:清水河广播电视
Hash:21b9ee811e157a483be4eaeb0833b4dc1b1b6358
声明:此文由 清水河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