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丽的村庄——松塘翰林村

原以为珠三角地区的乡村,早就现代化了,何况佛山中国制造业基地、广东的工业中心。直到我在南海西樵镇遇见松塘村,才知道当初的想法有多肤浅。

一进村口,就看到“积德读书”四个字,应该是村里人的手笔。可见村里的文风书韵。与此相对应,村子全称叫“松塘翰林村”,显然是出翰林学士的地方,自东而西有大小不等的池塘次第相接,如北斗七星,而池塘南、西、北面有山岗围绕,唯东方敞开,正好照应“紫气东来”。中国古人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尤其于村居和宅第的建造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祖先的智慧真的让人惊叹让人叫绝。

村民多区姓,系书法大家欧阳询的后人,因避祸而改姓“区”,于宋理宗时从南雄珠玑巷迁移至此,至今已近八百年历史。村居倚岗列建,百巷朝塘,多青砖镬耳,为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沿着湖边花岗石铺成的大道往里,可见保存完好的宗祠家庙、家塾书舍等传统建筑,而朝向池塘的“奉直”、“培元”、“致和”、“忠心”等古巷就像村子的脉络,纹理清晰,古朴整洁。八百年时光,这村子消受日精月华,早都成了精,像睿智豁达的老人,宠辱不惊,微笑面对世人。

古松塘有八景,其中“华岭松涛”和“横塘月色”正好照应村名“松塘”。《松塘古名胜纪》载:宗祠前“华岭上有乔松,不知年代,高逾百尺,大可十围,枝干平垂,秀丽如伞,远而望之,有如巨人擎花盖。”父老相传:先有古松,后有区村。怪不得“区氏宗祠”的门联为“华山乔木千章秀,春水支流万脉同”,我曾疑惑“华山乔木”,是否与西岳华山有关,原来不搭界,典出“华岭松涛”。

松塘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从明朝出第一位翰林院学士开始,明清两代至少有15人中进士,其中4人进翰林院。“翰林门”对联曰:“古来数百年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相传是松塘村第二位进士区谔良所题,正好对应村口的“积善读书”。“见五大夫祠”门联曰:“滇黔名宦传乔梓,编检同科有棣华。”可见村里走出去的人物,多在滇黔为官者。“樵侣祖祠”侧巷的对联“何必出身由正路,若须捷足走旁门”,说的就是行伍出身官至三品的贵州都匀知府区维瀚。

我参观过其他各地的古村,要么破败邋遢,要么商业现代,而松塘却恰到好处,古老的建筑极富生命力,都在使用中。譬如“世大夫家庙”门前搭了玫瑰花门,正在举办婚事;“汇川家训”设有书法课堂,教孩子们练习写字;“孔圣庙”也是香火旺盛,人来人往。

小妹带我们看完月池畔的进士碑和旗竿石,便挥手道别。我想转到池塘南岸,拐弯处看到一方由“保滋堂”所立的石碑,上书“此湾乃大塘曜气,不可填塞,禁堆砖瓦,违者重罚”,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松塘的命脉就在这里。

南岸看松塘,老房子鳞次栉比,倒映在月池里,让人想起宏村,只不过要大气得多。村口有古榕,略显颓废,黄叶纷纷飘落,满地堆积。有几片叶子掉到树下的婴儿车时在,那孩子抓起来便吃,急得年轻的妈妈赶紧抢夺。

有道是“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其实,榕树叶子是掉不尽的,现在正好青黄不接,所以看上去不那么光鲜。不用担心,再过几日,自会生出嫩黄的新叶。

村口,积德读书

世大夫家庙

见五大夫祠

进士碑

拖拉机

古井,游客好奇地围观

月池,可惜天气不好

风水的关键所在

村头老榕树

Hash:94ef21e0ca5c7c37586d33528b1f3baf6a118cc3

声明:此文由 小重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