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这座“客家大院”何时重现昔日繁华?
一路向西,驶过蜿蜒曲折的十多公里山路,来到群山环抱的水西镇永安村,这里山清水秀,林木丰茂,清澈的永安河像条银链般穿过古村。作为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这里的古建筑有很多,如朱家大院、石楼上、官厅下老屋和永安石拱桥、真君庙、牛角窝石塔等,其中最有名的是九井十八厅——朱家大院。
朱姓是村中里的大姓,据说是朱元璋的后代,明末清初时移居此地。清乾隆年间,永安村朱进为甲子科副榜,回乡后在溪河东边大兴土木,建九井十八厅,即朱家大院。 整栋建筑群占地3000多平方米,其中有九个天井、十八个厅堂,且栋栋相通,房房相连,可以做到居民晴天可晒日,雨天不湿鞋,具有冬暖夏凉、通风遮光、舒适安全的特点。在鼎盛时期,这里共居住着朱氏60多户人家。上世纪80年代起,朱氏后人陆续搬离祖屋,目前已无人在此居住。每到春节、清明、冬至,朱氏后人都要回到“九井十八厅”相聚,祭奠先人,共叙亲情,九井十八厅已成朱氏后人寻根问祖、记忆乡愁的所在。
大门不远处的古井,水质清澈见底
走进朱家大院,探寻这里的昔日繁华。进院的门口,地上有幅小石片铺成的八卦图,直径一米有余,寓意着房主家族生生不息。进入院内,大门口右边有口古井,因大院已无人居住,古井内壁已是杂草丛生,但井水依旧清澈。井旁有两棵饱经风霜的古树,默默地守护着清冷的大院。
空旷的戏台
大院四周有高大围墙,下砌宽厚的条石,青砖到顶,门框和围栏不少是用花岗岩建成。从正门进入,沿着曲曲折折的回廊来到宅院内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根高大石柱搭建的戏台,石柱每根高约5米,石柱顶端支撑着一顶青瓦亭,石柱上还镌刻着一副对联,戏台的顶端层次分明,特别有立体感,顶部呈八边形。这里是曾经的戏台,每当节日或是家里有喜事便会请艺人前来搭台唱戏,现在望着空旷的戏台脑海中还能浮现出昔日朱家繁荣兴盛的样子。
山墙上精美的雕刻和绘画斑驳可见
门楣上精美的石雕
再往里走,因为大院已经多年无人居住打理,很多地方日渐荒芜,野草爬满了屋檐,后面几处厢房的墙壁坍塌了,风吹雨淋之后更显破落,其木窗上落满灰尘的木雕雀替、雕花隔扇、灰塑窗饰精美依旧,似乎还在无言地述说当年的繁华和岁月的变迁。
朱
进
考
取
功
名
后
树
碑
立
传
,
激
励
后
人
朱
家
大
院
亟
待
修
缮
维
护
据专家考证,朱家大院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其典型客家民居建筑风格揉合了部分岭南建筑的风格,形成了赣粤两地建筑风格交融的特色,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针对朱家大院的没落现状,永安村已经在积极筹划维护修缮事宜,争取让其早日重焕生机,成为永安村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
来源丨前端新闻客户端客家新闻网
编辑丨钟敏
审核丨刘方方
Hash:6a11a5331d11fe73859fde8d07af5fe84e3dd2d5
声明:此文由 章贡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