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岭南第二唐刻

云浮罗定龙龛岩的《龙龛道场铭》碑刻,是由陈法念的曾孙陈集原于武周圣历二年撰写的,因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且其中还运用了不少武则天自创的新字,因而获得“岭南第一唐刻”、“粤之至宝”、“粤中第一古碑”、“岭南诸碑之冠”的美誉。有此殊荣,《龙龛道场铭》碑刻成为云浮地区首个列入国保的单位,也是实至名归的了。而我今天,却要带领大家把目光转向郁南县,一起去探秘一下继《龙龛道场铭》碑刻之后的“岭南第二唐刻”。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人在郁南县南江口镇西坑村的棺材岭山上发现了一穴古墓,随即请来文物专家进行探索、开发。经过一系列清理、发掘工作,大家让这座古墓重见天日,据考察得知,这是一座唐朝时期的大型墓葬,内设十三神龛。令人惊喜的是,这座唐墓中还出土了较多唐代文物,如釉灯、四耳罐、残碗、铁棺等等,其中最珍贵的,当属墓志铭一通。

郁南棺材岭唐墓中出土的墓志铭,经过清理后,人们依稀能看到上面写着“大唐故康州刺史陈君墓志”等字样,其后文则介绍了墓主人的家庭背景、生平事迹。据墓志介绍,墓主姓陈讳承亲,是唐初康州(今德庆金林安仁里人;其祖父陈頵原是颍川人,因宦南迁,落籍康州,被封为康州刺史、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安化郡开国公;其父陈检被封为康州刺史、游击将军、右武卫翊府郎将、朝散大夫、上柱国、安化郡开国公;陈承亲本人则袭祖荫,被封为康州刺史、通议大夫、上柱国、安化郡开国公。足见,陈承亲一家三代都备受殊荣,是康州当地的土皇帝,势力蔓延西江流域,可以媲美当时江南泷州地区的陈法念家族

关于陈承亲其人,历史上并无太多记载,而其墓志只是大多记载陈承亲家族的官职及爵位,其余不乏歌功颂德之辞。而唐代传奇《朝野佥载》及宋代志怪小说《太平广记》则记载了有关陈承亲的历史,但其文字对陈承亲似乎不太友好。《朝野佥载》陈承亲的记载是:“周恩州刺史陈承亲,岭南大首领也,专使子弟兵劫江......”这段文字叙述的是,陈承亲是武周时期岭南俚人的大首领,经常指挥他的子弟兵到西江上行劫,因此可以推测,陈承亲或许是当时西江流域的一大恶霸势力;而且《朝野佥载》还专门写到了陈承亲暗地里派人刺杀县令然后霸占其妻女的故事,说明陈承亲是绝对的酷暴恶霸。而《太平广记》则承继了《朝野佥载》对陈承亲的描述,因此看来,陈承亲在历史上的名誉显然不是很好。

然而,小说毕竟是小说,不能当真历史看。通过陈承亲墓志铭的记述,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当时陈承亲家族三代在康州的经营,确实起到了稳定一方的作用。然而,随着陈承亲的英年早逝,金林陈氏家族的殊荣便戛然而止,其势力迅速土崩瓦解,直至后来销声匿迹。据陈承亲墓志记载,陈承亲“以大唐开元二年二月寝疾,薨于私第,春秋卅有七”,而后“以其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葬于康州南叠洞”,即说明郁南棺材岭陈承亲墓自开元二年建成以来,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而陈承亲墓志铭自然与陈承亲墓同期,所以也是唐开元二年的产物,这个时间不得了,也就是意味着陈承亲墓志铭篆刻的年代比“岭南第一唐刻”《龙龛道场铭》碑刻仅晚十五年,比肇庆七星岩李邕撰写的《端州石室记》尚早十三年,比韶关罗源洞的张九龄墓志铭尚早四十年。因此,陈承亲墓志铭是继“岭南第一唐刻”之后的又一杰作,其无愧于“岭南第二唐刻”的称誉!

因此说,郁南棺材岭埋葬的不但有陈承亲的遗体,而且还有陈承亲家族的荣耀,陈承亲墓志铭记载的不但是陈承亲的生平,而且还是古代西江流域那段曲折的历史。假如没有陈承亲墓志铭的重见天日,或许这荣耀、历史就将会随着滚滚江水、付诸东流了。如今,陈承亲墓志铭已经由郁南县历史博物馆所收藏,希望这块“岭南第二唐刻”能够永恒保存下去,继续履行其承载历史、诉说沧桑的光荣职责!

作者:周业锋

Hash:d042a80e7618278958385134b51e2fd3ca09f133

声明:此文由 文化三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