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航渡路长寿路 | 曹家渡圣弥额尔天主堂的历史沿革

曹家渡圣弥额尔天主堂

关于圣弥额尔天主堂

_

——上海城市考古

历史沿革

我们现在熟悉的曹家渡圣弥额尔天主堂是重建之后的模样,真正的天主堂并非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而是位于长宁支路的一条小的弄堂里的小平房里。

▼1947年地图上天主堂老堂的位置

起初教堂只是非常破旧的两间平房1919年由法籍修女鲁依斯佩、金闺在曹家渡传教并建圣弥额尔堂。1921年,曹家渡的热心教友捐出了三间平房和一块空地作宗教活动场所,后改建砖木结构楼房一幢,即老堂。

1930年在唐卓中神父主持下,由男同志富商郁建生捐献土地建成临时新堂。1931年(民国22年)升格为总本堂。。1935年本地双胞胎徐神父邀请建筑师潘世义设计主持筹建大堂工程

▼建筑师潘世义(原名:潘剑秋)

教堂最初的设计是非常宏大的。但事实曹家渡圣弥额尔天主堂对此从未付诸实施,设计稿也永远的成为了理想中模样。

▼曹家渡圣弥额尔天主堂最初的设计稿

1937年总铎座堂设在曹家渡圣弥额尔堂。1958年因为教育收归国家,于是撤掉修女住所,圣堂移至北曹家宅108号(长宁路140弄108号)

2004年曹家渡旧区改造,圣堂重新规划移地新建,直到20094月25日才将教堂定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位置。

只能说现在我们看到的曹家渡圣弥额尔天主堂。位置不是原来的位置,样貌也不是原来的样貌。历经了多次的变迁,曾经的天主堂已经没有历史影像的留存了。

现曹家渡圣弥额尔天主堂占地面积约为468.6平方,钟楼高37.2米,可容400人。圣堂优美独特的造型使他成为曹家渡地区的一道新的风景线。

在教堂内部彩绘玻璃窗是哥特式圣堂中不可或缺的装饰,所有人物形象均为手绘烧制,传统写实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和动人的场景让每一个走进圣堂的人都深受感染

圣所祭台是圣堂中最重要的设施一座圣堂的祭台设计直接影响着今后的礼仪生活和所有进入圣堂者对信仰外在表现的直观认知,其影响举足轻重。

设计者感到单纯哥特式的背景并不能让祭台的重心凸显,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另辟蹊径,运用在世界著名的几座天主教堂内曾使用过的:在整体建筑中融入其他艺术风格的作法来设计曹家渡天主堂的祭台。

高旷的空间,彩绘的玻璃,精美的装饰,静寂的氛围,让人只感到个体之渺小,精神之微妙。我想,圣弥额尔-“代表主的荣光”,信教之徒于此,心灵得以栖息

圣堂内院的雕塑名为“活石”诚如该天神堂邢主教提醒信友们时所说:任何建筑,都有一个牢固的基础。“磐石”,意即“基石”,牢固的建筑物仰赖的是深度的“磐石”。

Hash:d1243a67039244a90bb3fdfdff0f5b08f0a60ab2

声明:此文由 上海全知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