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古堂 | 夏㫤:绿竹猗猗,有匪君子
竹,其虚而有节,不争艳丽,有若高士之清逸淡泊,历来为文人所喜。
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即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此语可谓流传久矣。《诗经》中亦可见“比德于竹”,如《国风·卫风·淇奥》,曾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而咏竹画竹,更是不乏。
「1」
“竹画”一脉,借古开今
然如白居易于《画竹歌》中所言及“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可见“竹画”虽从者众,精于此道者却甚鲜。
据载,“竹画”原以唐代萧悦、五代丁谦声名最盛,惜无墨迹传世。此后,宋之文同、苏轼亦善于竹画,谓为“湖州竹派”始祖;及至元代,赵孟頫、管道升、柯九思等画竹高手,“以书入画”,颇得晋唐意趣。而明代王绂、夏㫤等,则笔承宋元,又“借古开今”,文人画渐兴。
尤其夏㫤,以楷法笔意入画,各循矩度,所作竹枝苍劲有力,一气呵成,“时称天下第一”,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谣。
夏㫤(1388—1470)
夏㫤,字仲昭,号自在居士、玉峰,昆山人,后人誉其画竹高手。他初姓朱,名昶,后复姓夏,太祖为之更名㫤,夏昺弟。正统中官至太常寺卿直内阁。画墨竹师王绂,能得其妙,时推第一,名驰绝域,争以金购之。
徐邦达先生曾云:“夏㫤真迹,用笔厚重过于王孟端,石法全学孟端,从元人吴镇得法,略参倪瓒侧笔,极晚稍有变化,但相去也不太远。”,诚然,其竹画刚柔并济,名驰绝域,“绢素一出,能令朝鲜、日本、暹罗海外诸国悬金争购”。
此外,据画史所载,同里屈礿、海虞张绪、钱塘詹和等,皆以其为法,吴宽《匏庵集》则云:“今人家多得,往往出其手,真伪固自能辨。”
另有俗谚:“林良翎毛夏昶竹,岳正葡萄计礼菊。”,亦可见夏㫤画竹,名不虚传。
「2」
夏㫤“独善其身”
夏㫤自幼家贫,然天资聪颖,1414年,以“朱昶”之名被荐为博士弟子。盖元末明初时局动荡,为避祸乱,夏㫤父亲随其舅家易姓为“朱”。
1415年,夏㫤中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成祖赏识其楷书,荐为供事内省,授中书舍人,免参朝之礼,命书宫殿榜及修撰《五经四书性理大全》。其兄夏昺,亦以书法召试称旨,兄弟二人同拜中书舍人,时称“大小中书”。
此后既入魏阙,自奏上疏复姓“夏”。明成祖朱棣以其“昶”为“日旁永”,并言:“太阳丽天,‘日’岂可从旁,宜加‘永’上”,故而更名夏㫤。故宫《上林春雨》图有题识“永乐二十年岁次寅夏六月望后吴下朱昶识”,可知“复姓”为其时之后。
张大复于《梅花草堂集》有云: 今文日之上永,自公始也。
夏㫤为官数十载,期间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个年号,之后又经景泰、天顺之更迭,可谓是目睹明王朝之沉浮变迁。而自宣德时,夏㫤虽位居吏部考功主事,然宦官专横参政,尤其至英宗朱祁镇时,重用宦官如王振、曹吉祥等,以至于官场风气日落,腐败、党争不乏。
迫于黑暗政局,夏㫤心灰意懒,决意独善其身,享林泉之心日盛,遂放弃道德文章,而专攻书画,希冀寄情于书画,聊以消磨悠长岁月。其1441年曾作《竹泉春雨卷》,流传至今,为世人所珍。
「3」
夏㫤《竹泉春雨》
此卷《竹泉春雨》,笔墨文人气息甚浓,又俱潇洒清润之姿。绘画意境并不见传统“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而是深厚写实,成竹在胸,其以全景式构图,绘竹石、浅滩、溪流、松柏,可谓动静相宜,既可见竹叶迎风,溪涧潺潺;又有苍厓嶙峋,无不尽妙。
老竹新篁,一片“空山静林”,人间净土也。
关于“成竹在胸”,苏轼《东坡集》卷十二中,曾言:“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真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夏㫤(1388-1470) 竹泉春雨卷 手卷 水墨纸本 1441年作
画心:40×1240 cm 约44.5平尺 自跋:40×130 cm 约4.7平尺
题跋:40×253 cm 约9.1平尺
北京保利2019春拍
题签:
夏仲昭太常竹泉长卷。光绪乙巳(1905)唐风楼重装。
著录:
1、陈焯(1733-?)《湘管斋寓赏编》卷五(见《美术丛书》38册,第四集,第8辑,第352-357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出版)。
2、唐翰题(1816-1882)《唯自勉斋长物志》(见《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吴中文献小丛书》第28页,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1942年出版)。
说明:
1、车万育、宋葆淳、陈焯、张蓉镜、唐翰题、陆树声、罗振玉递藏。
2、罗振玉题签
鉴藏印:
车万育敏州氏图章、居在衡岳洞庭之间、敏州平生真赏、南楚车氏鉴藏、怀园珍藏书画图记、浩歌待明月、敏州车万育鹤田氏章、怀园、敏州车氏珍藏书画印、臣·育、蕉池积雪之斋、则柯肄夏、陆氏叔同眼福、归安陆树声收藏金石书画印、陆树声鉴赏章、罗振玉、玉简斋、姓谱□千秋名更亏否极、蕉身真赏
夏㫤 竹泉春雨卷 细节图(一)
北京保利2019春拍
夏㫤 竹泉春雨卷 细节图(二)
北京保利2019春拍
如细节图所示,夏㫤之“竹”,竿、节、枝、叶等有着明显的楷书法度,刻画清晰,极有韵律感。细观竹叶,有若“个”、“介”相叠,“鱼尾”、“重人”形式万千,不见复笔,且竿瘦叶肥,墨色浓淡相间,层次甚为分明。
而拳石自然林立,布局得当,采用飞白笔及横皴法,远望水石连衍,与随风竹叶相得益彰,将之展于案上,令人不忍移目,有陶渊明所言“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之盛景。
无怪乎张宁《方洲集》于卷五“夏仲昭万竹图为师知县题”,云:“昆山老叟仙中人,清河洒落无尘埃。平生富贵不足道,笔端造化回阳春。”
夏㫤 竹泉春雨卷
北京保利2019春拍
此卷,题跋内容信息众多,亦有据可考。
据夏㫤画中自跋“西畴周君季宏……其仲子廷悦尤好清玩,识鉴不凡……廷悦持此卷过予舍下,求作竹泉春雨。”可知此卷为夏㫤为周季宏仲子周廷悦所作。
周季宏、周廷悦,生卒不详。夏㫤跋中有言“西畴周君季宏,旧族世家也,博古好谊。”而画中顾谦亦题“廷悦良契乃琴川南野陈公之甥。”
据《赠中议大夫赞治尹大理寺右少卿陈君墓表》、《鹤溪府君泣血志》、《桑公墓志铭》等可知,南野陈公即陈从道。
龚诩《野古集》目录页
龚诩《野古集》中亦有载《偕周季宏游东皋亭》、《周廷悦以画梅二幅求题将勉其义子马纲》二诗。其中《偕周季宏游东皋亭》诗云:
“琅玕万个绕庭栽,无数青阴覆绿苔。漫煮凤团烧玉版,不妨日日与君来。”
龚诩为明代学者,而夏昶题跋中,则言“周君种竹竹成林,滀泉况与湄江深。”由此也不难知,周氏父子往来者多文人。
卷首尾题跋有:袁铉、顾谦、赵永言、唐翰题、罗振玉。
1、袁铉,生卒不详,由其题跋款识及钤印可知,其为会稽人,字伯贞。以伪编族谱,为官府追究。
据载其“研究汉唐宋元以来显者,为其所自出。凡富者家有一谱,其先莫不由侯王将相而来,历代封谥诰敕、名人序文具在。初见之甚信,徐考之,乃多铉赝作者”。《赝谱》中亦载:“袁铉,绩学多藏书,然贫不能自养,游吴中富家,依栖之间。与之作族谱。”
此外,据田洪《王南屏藏中国古代绘画》上卷,第37页,可知王南屏所藏夏㫤《雨竹图轴》上,也有袁铉题跋。
2、另一题跋者顾谦,由其款识“承德郎礼部主事吴郡后学顾谦谨识”,可知其曾任职“承德郎、礼部主事”。查《正统七年进士登科录·玉音》所载,正统七年(1442)顾谦为“承德郎、礼部精膳清吏司主事”,职位相吻合。
3、赵永言,生卒不详。《顾有终室王氏孺人墓志铭》即由赵永言撰文,夏昶书丹,夏衡篆盖。常熟碑刻博物馆亦有《陈氏叔权墓志铭》、《重修常熟儒学记》二碑。碑文均为赵永言撰文。
其中,《陈氏叔权墓志铭》首列文字为“苏州府常熟县儒学教谕浚仪赵永言撰文”。又《重修常昭合志·学校志》载:明正统六年(1441)冬,教谕赵永言、县丞陈澄向知县郭南建议建尊经阁。
其题跋中“考功夏君尚书郎,云烟万壑胸中藏。平生爱与竹写真,须臾满幅皆筼筜。”也可知夏㫤此卷《竹泉春雨》画技已至臻境。
4、此卷曾历经车万育(1632-1705)、宋葆淳(1748-?)、陈焯(1733-?)、张蓉镜(1802-?)、唐翰题(1816-1882)、陆树声(清晚)、罗振玉(1866-1940)递藏。
卷中亦有罗振玉光绪乙巳(1905)年题签,以及眉山、桃园、铁岩等人于包袱皮上之的题、画。
全卷共有车氏萤照堂藏印十余枚,骑缝处均钤“万·育”连珠小印。
车万育,字双亭,一字与三,号鹤田,又号敏州、云崔,湖南邵阳人。据称他“在谏垣二十余年,拒请谒,发积弊,当路严惮之”。性刚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
陈焯在《湘管斋寓赏编》中提及此卷是宋葆淳所藏,惜未见宋氏藏印。
陈焯(1733-?),字英之,号无轩,浙江乌程人。著有《湘管斋寓赏编》。
宋葆淳,长于金石考据,善鉴别。隶书行楷,皆入能品。工画山水,得北宋人法,苍秀嫣润,机趣横溢。
唐翰题于《唯自勉斋长物志》及此卷题跋中均提及此卷得于常熟张芙川参军家。
张芙川参军,即张蓉镜(1802-?),清代著名藏书家。字芙川,一字伯元。小名长恩,江苏常熟人。
唐翰题(1816-1882),字蕉庵,晚号唯自勉斋主人,嘉兴新丰镇人。著作有《说文臆说》、《荀子校注》和《唯自勉斋长物志》。
此卷卷首有“蕉池积雪之斋”一印,此印著录于《丁丑劫余印存》卷十七。通过边款的“蕉庵姑丈”上款,可知此印是为唐翰题所制。“则柯肄夏”与“蕉池积雪之斋”相邻,印色相同,应同属唐翰题藏印。
《丁丑劫余印存》卷十七
陆树声(晚清)生于豪门。其父陆心源之藏书楼名曰“皕宋楼”,是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
罗振玉(1866-1940)为“甲骨四堂”之一,与王国维齐名,且二人为姻亲关系。收藏金石、经籍、碑帖、书画颇丰。
“蕉身真赏”一印未查明所有者,但在南京博物馆所藏文徵明《万壑争流图》轴上,亦有此印。
「4」
结语
夏㫤曾言“画竹三十余年,方知一二”。吴宽于悼夏㫤诗中,亦注云“太常平生少暇即弄笔札,未偿昼寝”。可见夏㫤“竹画”时称天下第一的背后,是“恪勤以周”之艺术态度与追求。
而文征明曾于“夏太常苍筠谷图卷”题云:“不见清卿五十年,墨痕狼藉至今传。江侯堂上开横轴,高节清风尚宛然。”,亦见其独善其身,弃政从文后寓情于竹,个中“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之淡泊。
此卷《竹泉春雨》作于夏㫤鼎盛之时,更是不可多得之巨制,有缘人得而宝之。
参考资料:
论夏㫤墨竹画艺术成就
修修梢出类,辞卑不肯丛——夏㫤《竹泉春雨卷》赏析
——END——
观书时自得新解,作事便应同古人
文:林妹妹 图:北京保利
Hash:82b0dac5fd586430bab6aae7dd43829ab2440fcd
声明:此文由 同古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