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在永州⑩军民鱼水情
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屡战失利,未能打破国民党的“围剿”,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先行突围西征,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寻找突围路径。10月10日,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红六军团、中央红军长征先后经过永州,在永州写下了特殊的历史篇章。
军民鱼水情
红军长征经过永州,每到一地,都要宣传红军政策,帮群众担水、扫地、干农活,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共产党、红军是为穷苦人民翻身打天下的队伍,红军战士就是自己的亲人子弟兵。中国工农红军的到来,就像宣传队和播种机,让永州人民懂得了革命的道理,播下了红色的种子。永州人民也给予了红军无私的支援。红军每到一个地方宿营,都有百姓帮红军送饭送菜、缝补衣服。有的还为红军提供船只、架设浮桥。红4团为进攻道县城急行军赶到潇水东岸,在行军途中,两个挑担的农民得知他们是攻打道县的红军,主动告诉红军道县城里的守卫情况和应该如何偷渡过河的注意事项。当时守城国民党军已经拆毁用船只搭成的浮桥和东岸固定用的铁链,所有船只或沉江或拉到西岸。蔡如燕(后来改名蔡子奎)、黄玉祥、王志生、邓告告、周六崽、何友友等当地6位群众在知道红军是保护穷人的队伍后,冒着寒冷跳入河中,有的帮助把船只从西岸推到东岸,有的帮助打捞船只,然后帮助固定铁链、架设浮桥。之后,他们又为红四团带路,直至广西境内。时任红四团政委杨成武后来回忆说:“倘若不是两个挑担的老乡告诉我们关于浮桥的情报,又假如没有群众奋勇支援,为我们搭浮桥,我们就是三头六臂也不能这样快地占领咽喉要地道州城啊!”红九军团攻占江华县城沱江时,群众有的扛来木板、竹子,有的拆下自家的门板、床板,帮助红军架浮桥。
中央红军过道县时,一位叫罗素珍的农村妇女,当时30岁出头,她毅然告别亲人,用一根扁担,挑着几十斤重的担子随红军离开了自己的家乡,经历了惨烈的湘江之战后,罗素珍幸运地活了下来,虽然负伤多处,但肩上的担子却一直没有丢掉。湘江战役后,红军劝说罗素珍回乡,可她拒绝了,这位一路上备受红军长征精神感染的坚强女性,在接下来的40天里,走过了三个省17个县,行程2500多里,硬是把红军送到了贵州境内,才依依不舍返回家乡。
红军一路行军打仗,带着伤病员行动十分不便。永州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主动收留、悉心救护红军伤病员和失散红军战士。1934年12月10日,红三十四师余部在江华县桥头铺抢渡牯子江渡口时遭敌伏击,4名红军战士重伤掉队被赫洞村农民游用材发现收留。游用材将红军战士隐藏到村后的岩洞里,他们全家人轮流为红军战士送饭、送药、送茶水,经过半年的精心护理,其中3名红军战士恢复健康,去追赶部队,最小的一名战士留了下来,后来在江华江鱼塘坡村安了家。宁远县下灌张下灌村农民李学连把腿受重伤的红军战士刘进喜背回家,天天为他寻草药治伤,刘进喜伤好后在该村落了户,直到1950年,李学连病逝后,刘进喜才返回到江西老家。道县杨柳塘村杨容秀收留一名30多岁、脚肿了走不动的红军伤员,天天为他熬药、洗伤口,细心照料,并机智地躲过保长的盘问和保安团的搜捕,使伤员转危为安。一个多月后,这位红军伤员伤愈归队。有数十位红军伤员在永州百姓的精心照料下伤愈归队,或在永州安家。也有不少红军伤病员被国民党搜捕惨遭杀害。
还有不少永州青年参加了红军。
Hash:7dcb210f8a88492afed713494e79d1945d33e145
声明:此文由 红网永州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