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记忆之中山:你不知道的这些古事儿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大年初一
让我们穿越古今
回到“中山”最早的时候
探寻县城遗存,俯察城外美景
在1992年建制调整时,原永昌镇的大部分区域特别是县城的核心区域被划归中山路街道管辖。 中山路街道基本上是脱胎于原永昌镇。因此,探寻中山路街道历史文化遗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寻找原永昌镇的历史文化记忆。
县城的见证——古城墙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之前,永川县县城的城墙仅为断断续续的土墙和木栅。其后城墙修了建、建了改,见证着永川城的历史更迭。
清光绪年间永川县城图
永川县城共有城门七道。正东仁惠门即 东门,位于今天东外街与官井路交汇处的十字路口附近; 正南阜民门和嘉会门,分别为现在的 大南门和小南门; 正西义正门,位于现在 川粮大厦和利雅大厦附近;正北龙光门即 北门,位于北山;东南 武德门,即现在的水东门;西南文明门。(大家看图想象)
清光绪年间永川县城图
县城东门外今 东岳桥处有迎恩桥,城南街尾今 永泸桥处有龙门堤桥, 谢家河坝有宋锦桥,西门外 玉屏山脚西侧有永济桥,城西街尾 今文曲路、胜利路交界处西南50米处有跃龙桥。(大家看图自行想象)
位于中山路社区东顺街的古城墙遗址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墙的防御功能已完全丧失,如今保留下来的这段城墙与市场为邻,成为人们来往的通道。
旧县衙
县衙是县治所在地的重要标志。据明成化《重庆府志·永川公署》记载:“(县衙)创于唐,设于北山腰,宋因之,元废。明洪武初于旧基重建幕厅在治内侧,戒石亭在厅事前,申明亭、旌善亭在治西南600尺,鼓楼在治前。置官知县、县丞、主簿三员,首领官典史一员,吏官二十一名。”
下拉看更多
旧县衙曾数次被毁、几度搬迁。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知县徐先登上任,因兵燹(xian),县城房屋倒塌,不得不将县衙移至松溉。其后因战乱,旧县衙几度搬迁。
位于松溉古镇的永川县衙
新中国成立后,自1949年12月4日永川解放至60年代初,县政府仍驻旧县衙。1961年,迁民生路原县印刷厂。1970年,迁中山路76号。1986年,迁胜利路。1992年,永川撤县建市。2002年4月,市政府迁汇龙大道东一路19号中山路街道办公楼临时过渡。2004年12月,迁人民大道191号办公。2006年,永川撤市设区,区政府办公地点仍为人民大道191号。
承载繁华老街巷
●清中叶,县城人口增加,沿成渝道东西延伸,东至东岳桥形成东外街,西至跃龙桥、萱花路老街口形成西外老街,南沿永泸、永津要道,住户逐年增多,形成泸州街、双井街、木货街、肖家冲等街道。
●清乾隆年间有6街6巷。
●道光年间有12街12巷。
●民国期间增至20街12巷。
当时,永川城 最繁华的区域是大十字、下街子、小十字。达官富绅住在北山同文里、骑龙街、川主沟等步行街里,他们修造花园式别墅 , 川主沟还有“永川华尔街”的别称。
1998年的东外街 卢定国/摄
这些旧县城的老街、老巷大部分保存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来伴随旧城改造、河道整治等逐渐消失。
大十字资料图
1997年的川主沟四合院 卢定国/摄
永川·川剧团
永川·水东门
永川·泸州街
1982年大南门城墙边 卢定国/摄
翻开一幅幅拍摄于上世纪五十至九十年代的老照片,那些定格于历史瞬间的街巷场景,让人惊喜、让人感叹,思绪也不由自主地被画面带回到了昨天。
人文厚重古桥梁
“附城三水合流,形如篆文’永’字,曰永川者,因水得名也。”(清光绪《永川县志》记载)永川因水而得名,河流多了,自然桥也就多了。
三岔河航拍图(2017年) 刘洪兵/摄
宋锦桥
宋锦桥(资料图)
在众多古桥中,令永川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宋锦桥。该桥位于永川中学老校门左侧30米处,是连接谢家河坝的一座石桥。
宋锦桥现貌
宋锦桥的来历:(下拉看更多)
相传宋代永川小南三星村一家宋氏子弟考中进士,作官后回乡探亲,因从永川城到宋氏家门要路经该处的小桥。宋氏家族觉得残断小桥过路不方便,于是出资修宽大石桥,以迎接进士郎及随从经过,并将桥命名为“宋锦桥”,取宋家 进士衣锦还乡之义。该桥长20余米,宽2米左右,桥孔6个,桥面由厚20公分、长3米、宽1.5米的条石双铺面成,其中2孔桥墩雕刻有突出的龙头。桥头北岸立有石碑一通,北岸崖壁边修“土地庙”一座。据史料记载,在宋明清三朝永川弟子中进士者共有四五十人,宋锦桥就成了永川古代人文兴旺的见证 。
永泸桥
永泸桥(资料图)
永泸桥的来历:(下拉看更多)
永泸桥的前身是 大型古桥——龙门堤桥。该桥位于泸州街尾,横跨永川河。传说此桥已建300年以上,清末邑人李黄氏捐款重修为“新桥”。有石拱3孔,每孔跨度8米,宽约5米。1955年用9根钢管铺于桥面,供汽车通行。
1975年国家投资改建为跨度30米的石拱桥,新名永泸桥。该桥由省投资35.43万元,1975年6月动工,1976年7月全部竣工。桥设计跨度30米,悬链线空腹石拱,拱圈厚度0.85米,分两环错缝砌筑,下部浆砌条石桥台。全长50.7米,桥高8米,桥面宽11+2×1.5米,设计荷载汽车-20级。
清末和民国时期,增建了新桥、东岳桥、玉屏桥、大南门桥、小南门桥、五板桥、水永康桥……
五板桥(资料图)
五板桥、玉屏、小南门、大南门、水东门这些名称是如此的熟悉却又如此古老,我们与古人用着相同的字眼称呼着同一条街道、同一座桥。过去、现在、与未来于我在此刻交汇。
文庙
文庙大瓷狮(1958年)卢定国/摄
永川文庙修建于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后经历多次战火,部分建筑被毁,直至清代部分建筑才得以修复。1966年11月,原文庙大瓷狮被毁。我们仅能从1958年拍摄的一张照片里看到文庙前那对大瓷狮的身影,感受它恢弘的气势。
天主堂
天主堂
天主堂的历史:(下拉看更多)
天主堂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法国神父在黄瓜山建立天主堂,后迁到塘湾街即现在的民生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大足人余栋臣掀起反洋教斗争,先后在县城和黄瓜山、来苏、五间等地抄没教产,杀“顽抗”教民4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法籍董神父在北山购地筹建天主堂,次年由范神父设计施工,1904年建成,1905年投入使用,即为现在的书院巷天主堂。现在该教堂被评为“重庆市优秀近现代建筑”,(2017年被列入《重庆市第一批优秀建筑名录》),被确定为永川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永川和周边广大天主教徒从事爱国爱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你可知道在中山路街道的北面有一山名叫青龙山?其实青龙山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南瓜山!
南瓜山的由来(下拉看更多)
在中山路街道的北面有一山曰青龙山,系从箕山中段南侧向南偏西延伸出的一条分支山脉。《昌州景志》中“东边青龙望城走”中的“青龙”即指此山。上世纪六十年代闹“饥荒”,为了“生产自救”,县城学校师生 (主要是永川中学的师生)到青龙山开荒大种南瓜,曾一度解决了许多人的饥荒问题,人们遂将此山称作“南瓜山”以感激救命之恩。如今的南瓜山,大种南瓜的场景已一去不复返,而留给人们较深印象的则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兴起、到本世纪初陆续消失的大小窑厂。
这里的窑厂大多为龙窑,其中以廖家窑最为有名。
廖家窑资料图
廖家窑资料图
何为龙窑(下拉看更多)
龙窑多建筑在坡地上,呈长条形,依山坡面建,由下自上,如龙似蛇,故名。宋、元时期的龙窑出现了一种在窑室内砌筑多道挡火墙,将其分成若干小室,挡火墙下部设烟火孔,使室与室之间相通,即所谓的“分室龙窑”。龙窑采用自然通风方式,以杂柴、松枝等为燃料,窑内火焰多平行窑底流动。因为此种窑建在山坡上,所以火焰抽力大,升温快,可以快烧,也可以维持烧造青瓷的还原焰。同时装烧面积大,产量高。
城外有古道 古道伴古景
中山路街道孙家口村境内的铁岭山上,沿铁岭山山脊,有段长约1公里、宽约两米的石板路。
铁岭古道
这条这段路看似平凡,却大有来头,因为它就是当年从成都通往重庆的官道。这条官道古称“成渝东大路”,永川人称之为“中大路”, 是官府传递信函文书的驿道。
铁岭古道:(下拉看更多)
该驿道西自大足界向东经荣昌的石盘铺进永川太平,再从西外老街入永川城,过东门出城,经茶店、大安、隆济场进入璧山境,在永川境内长45公里。石板路宽度在1.7米至2米之间,两乘轿子或滑竿可以并行。随着1932年12月成渝公路全线竣工通车、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这条古道已完成其历史使命,渐渐退出交通通信的历史舞台。
与古道相伴的,还有永川古八景之一的“铁岭夏莲”。铁岭即铁岭山,其山石色如铁,山上有场名茶店。
铁岭夏莲遗址
铁岭夏莲:(下拉看更多)
相传,明惠文帝过此,曾在此休息饮茶,因名茶店。场西大路边原有石碑刻“铁岭山”,每字大约3尺见方,系明嘉靖年间巡抚、天津人李钦所书。铁岭山纵横10余里,中名铁山坪,风景优美。附近有莲池坝,池中实无莲,惟多石孔,与莲(蓬)相似,十分美丽,因名“铁岭夏莲”。明曹学佺在其所著的《蜀中广记》中这样描述:“县有莲池坝,二巨石崇耸欲合平衍,可半里许。石窍中出水,汇而为小池,世传莲子从石窍中出,而生莲不由栽植。”
【中山路街道历史沿革】
1930年,名城厢
1938年,改名城厢镇
1929年纪念孙中山,命名为“中山路”
1935年,名城厢联保
1940年,更名永昌镇
1951年6月,划永昌镇全部及东南乡九村、一村之一部,嘉阜乡的七、八村,西北乡的一村为城区。
1949年12月4日永川解放,仍名永昌镇
1951年12月,更名城关区
1972年12月,将城郊区30个专业蔬菜生产队组建成常青人民公社,归城关镇领导,公社驻地川主沟。
1956年,更名城关镇
1981年5月,复名永昌镇
1992年9月,永川撤区并乡建镇,新设中山路街道。辖区包16个村15个居委会。
1983年3月,永昌镇设立中山路、英井路、南郊路、西大街、萱花路5个街道。
1995年新设接官厅居委会
1998年7月,将泸州街居委会划归南大街街道
1996年4月,驻地迁汇龙大道东一路19号
1996年7月,粽粑居委会划归中山路街道
1998年,新设跃龙路和汇龙路居委会
2003年至2009年,所辖村、社区进行了多次调整
2002年4月,驻地迁往中山大道东段119号
截至2015年,中山路街道辖6个村10个社区,幅员面积57.7平方公里。
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
它走得很快很快,
现在的种种,
多少年后,也都将成为历史。
END
来源:永川区融媒体中心、《永川历史文化遗存探寻》、山城影巷
编辑:兰明月
主编:王冬梅吴艾玲
Hash:ad999e4ed2874bdd8aedf0014a522bbfe19fe29b
声明:此文由 永川头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