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元双塔,这两座建于宋代的石塔,为何能屹立数百年不倒?
一直在路上,发现美,分享快乐!
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人们常常称它是“半城烟火半城仙”。这是因为在古城里,到处都是寺庙道观,终日烟雾缭绕。在众多寺院当中,开元寺的名气是最大的,常常被称作大开元寺。开元寺中有两座石塔,合称“开元双塔”,是泉州一景。
从开元寺的名字就能知道,这座寺院始建于处在盛世的唐朝,并以年号命名。两座宝塔位于寺院的东西两侧,东塔叫镇国塔,始建于唐,西塔叫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时的梁。这两座宝塔原来都是木质结构,因为木材在风吹日晒之下很容易腐坏,所以,建成后经过数次重修。中国的传统建筑大多采用砖木结构,所以很难见到有完整保留下来的。
古人显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宝塔作为寺院的重要建筑,只有屹立不倒,才能以壮观瞻。所以,到了宋代,这两座塔便被改为石质结构,并一直矗立在这里,经受了数百年风雨侵袭和地震雷击的考验。
据介绍,在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和明万历三十五年、三十七年,泉州地区连续发生过八级和六级的地震,同时还伴有飓风和暴雨。如此强大的地震,只有镇国塔三层以下的石檐和护栏有部分受损,双塔基本保持完好。
如此完美的抗震能力,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用岩石作基,底座用花岗岩堆砌而成,呈八角形,被称作“筒中柱”,其周长超过15米,基础相当牢固,对于稳固重心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其次,塔身结构虽为石质,但借鉴了传统木结构斗拱构件的制作方式,层层紧扣,将宝塔榫接为一个整体。
总的来说,古人把建筑材料由砖木改为石头,但又借鉴了木质建筑的工艺手段,可谓是扬长避短,既解决了木材易被腐蚀的问题,又充分利用了传统建筑手法的优势,让整个宝塔浑然天成,就像是长在地上的一座石山一样,“任尔风吹雨打,我自嵬然不动”。
建筑专家给这种建造构造取了个名字:平面八角翘檐花岗岩仿木斗拱结构。而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符合力学要求的整体结构。如此优秀的抗震性,正是其屹立数百年不倒的秘密。
(极客行天下)
Hash:341f23ff16ee8fc635b566e8af95b0636d9eef03
声明:此文由 极客行天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