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文化

水,是生命的乳汁,滦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滦河文化,是滦河养育的人类创造的区域性文化体系,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地球上的河流,都是从涓涓细流,再到浩浩荡荡的。滦河也一样。它发源于承德丰宁县小梁山南麓的大谷道沟。那里,是一面水草丰美的坡地,在白桦林的注视下,有泉水从草丛石缝中汩汩而出,汇流成溪,若隐若现的向山下流去。在专家的笔下,滦河的发育过程被这样描绘:由此向北流内蒙古,称闪电河;至多伦县大河口附近有土力根河注入,称大滦河。再经两度曲折,流回河北省境内,至隆化县郭家屯附近与小滦河相汇,始称滦河。然后南流经宽城县至潘家口穿过明长城,进入唐山地区,流经迁西县迁安县、滦县,在乐亭县秦皇岛所辖昌黎县交界处注入渤海。

滦河全长888公里,沿途汇入大小支流500多条,流域面积44750平方公里,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三省区的张家口、承德、多伦凌源、唐山、秦皇岛等20多个市、县(盟、旗)。地理学家根据河流地貌及水流特征,将滦河干流分为三段,即自丰宁源地至多伦大河口为上游,大河口至迁西罗家屯为中游,罗家屯以下至入海口为下游。

滦河古称濡(读nuan)水,始见《汉书·地理志》。唐代以后称滦河,始见《旧唐书》。《水经注》、《新唐书地理志》等古籍对滦河亦有记载。可见滦河早已引起世人的关注。不仅如此,多年的考古发现,对滦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清晰而丰富的诠释。最早的文化印记可以上溯到10万年左右。在承德市所辖的滦平县滦平镇东瓜园北遗址和东瓜园遗址,考古工作者采集到古生物化石和人类加工过的石核等文物,这是迄今已知滦河流域最早的原始文化遗址。这一遗址,被视为滦河文化的肇端。1983年在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柳河之畔发现的四方洞遗址平泉县小寺沟瀑河岸边发现的老灌洞遗址,分别距今约4.8万年和约5万年,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上世纪50年代在迁安县爪村发现的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距今4.2万至5万年,属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处在滦河下游陡河岸边的大城山文化遗址,距今约4000年,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骨器、蚌器和铜牌。大量的磨制石器和细石器出土,说明这里已出现了原始锄耕农业和家畜饲养,手工纺织和金属工具。此外还有滦河中下游的孟家泉遗址、东寨遗址、西寨遗址安新庄遗址等等。这些文化遗址的发现,不仅证明了滦河流域很早就有了人类的活动,而且表现出滦河文化发展与中华文化发展的同步性。

滦河流域的原始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一过程经历了大约10万年。专家推断,滦河流域的文明社会,大约出现在5000年前。考古学家在滦河重要支流青龙河上游和大凌河流域发现的红山文化时期先民活动遗址,被认为是“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距今3600多年的商朝初期,在滦河下游建立的孤竹国,已经是有比较稳固的经济基础,有比较发达的青铜手工业和有中心城市的奴隶制诸侯国。孤竹国的建立,标志着滦河流域已经进入古代文化时期。

战国时期,燕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势力范围扩展到滦河流域。由于燕国已是封建制诸侯国,所以这一时期的滦河流域,已开始了封建文化之塔的建造。铁质农具在滦河中下游普遍使用。上世纪90年代发掘的东欢坨燕文化遗址,发现了锛、镰、镬、凿、锄、耙等铁质农具。滦河中游的兴隆县燕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制作精巧的铁范。滦河中下游的承德、迁西等地,发现了大量的燕国货币和铸币的金属范。这些考古发现,证明在两三千年前的滦河流域,有了比较发达的农耕文化和商贸文化。

从孤竹国时期,滦河流域就呈现多民族杂居,多种文化交流碰撞和政权频繁更替的特点。鲜卑、契丹、女真、蒙古北方游牧民族都曾在这里建立政权。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的融合,是滦河文化发展史上最具史诗意义的一个章节。当马上民族建立的元朝政权颁行《农桑辑要》,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在滦河流域大面积种植棉花水稻时,纯粹的草原游牧文化已发生质的改变。元世祖忽必烈下诏疏浚滦河,开通海运,更是在滦河文化的画卷上,留下精彩一笔。

明朝的滦河下游移民清朝的滦河上中游开发,是滦河流域文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明代洪武、永乐两朝,曾两次把大批山西山东及湖广移民迁来因多年战乱导致居民减少、土地荒芜的滦河下游昌、滦、乐一带。这些移民,不仅带来了中原南方的农业、手工业技术,也带来了当地的文化和习俗,对滦河流域的文化丰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清朝早期在滦河上中游开辟的木兰围场,建造的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建筑群,以及在这里举行的一系列重大活动和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对滦河上中游文化的繁荣进步,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清朝前期,伴随着“康乾盛世”的出现,滦河文化也出现了一个繁荣发展时期。特别是滦河下游的永平府一州六县,人口已达138万。农业,手工业、交通、商贸,教育、文学艺术,都到到长足发展。驰名中外的农产品“胭脂稻”、“东路花生”;沟通关内外经济、文化信息的盛京御道、京承御道、东陵御道;为未来近代工业奠定基础的制盐业、采煤业、制瓷业等等,都在这一时期出现或得到发展。州、县学与书院教育,也陆续出现并兴旺一时。此时的滦河下游,已成为当时中国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滦河文化,开始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述说着一段源远流长,生机勃勃的发展史。

Hash:a43365a7b6ab41c16f4eb924ab91e8352213ae78

声明:此文由 承德满族文化研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