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历史上的十大水路码头
邢台市境内澧河中下游水流平缓,贯通大陆泽和宁晋泊,适宜航运,历史上是市内水运主要航道之一,元代之前,邢台的大陆泽和宁晋泊汪洋一体,位于南和县、任县、平乡县、巨鹿县、隆尧县、柏乡县、宁晋县、新河县之间,是邢州与赵州、冀州、贝州的水路大通道,邢家湾曾建穆家寨,便因大陆泽而兴。元代贯通京杭大运河,临西、清河均有重要的运河码头,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就曾经向元朝建议治理沣河(澧河上游百泉河)、引滏阳河入沣,使其增加灌溉面积和通航能力。滏阳河贯通邢台市南北,明成化年间疏通滏阳河后成为航道,清嘉庆五年(1800年)至十三年(1808年)两次开挖滏阳河河道,使商、民船只畅驶,1915年4月,直隶行轮局按试办天津-沧州-衡水-邢台-磁县的航线,使得滏阳河成为今邯郸、邢台、衡水、沧州进入省会天津的城际水路要道。邢台澧河及其支流流经邢台沙河南和任县隆尧临城柏乡宁晋,在宁晋县与滏阳河贯通,是邢台市内重要的水运航道。邢台市的澧河、滏阳河成为“上自临水(磁州),下达津沽,来往商船,帆樯如林”的水路要道。冀南行署(位于南宫)于1946年3月成立了滏阳河河务局,下设分支机构运输处,负责船只登记并实行船只航行管理。华北局到1949年2月,组建了卫运河航政管理处,下辖临清(含临西)办事处和卫运河、滏阳河两个船运公司统一组织航运。 全国解放后,各级政府和航运管理部门组织民众大规模对滏阳河航道进行了清理疏浚养护。航道上船队来来往往,一派繁荣景象。50年代末,上游大规模修建水库拦截上流来水,加上河北全省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干旱,水位下降,导致许多支系河流干涸无水。滏阳河逐渐停航。
隋代开通永济渠大运河,流经临西县和清河县,临西县仓上村的古临清城和清河成为重要的水路运粮码头之地,素有天下北库的荣誉,元代时期邢台市东部的京杭大运河则成为上通北京,下达杭州的水路要道,临清(含临西)素有“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的美誉。
滏阳河、澧河与卫运河、永济渠(隋代大运河)为邢台历史上重要的航道,重要的大码头也均位于这几条航道上。
澧河,上游称野河、中游称沙河,中下游称南澧河,下游称北澧河,发源于内丘白鹿角,流经内丘邢台沙河南和任县隆尧宁晋,沿途汇入七里河、白马河、牛尾河、泜河、午河等重要支流,主河道全长180多公里,在中下游和下游的澧河河段,水势平缓,河道宽阔,历史上通航能力较好。
滏阳河,发源于峰峰矿区,邢台境内全长超过100公里,在宁晋与澧河合流,由于其沟通邢台、邯郸、衡水、沧州、天津,故各级政府多次疏浚开挖,以增加其通航能力,是民国时期和建国初重要的水路航道。
卫运河,流经清河、临西,邢台境内长58公里,元明清时期重要的航道。
永济渠,隋代开挖的运河,运粮通道,流经贝州的临清(今临西)、清河,是贝州成为天下北库的支撑。
部分代表性水路码头如下:
1、宁晋十字河码头(澧河、滏阳河)
位于宁晋县,在小河口村南,历史上,在清代时期,由于滹沱河冲淤,淤塞澧河、滏阳河北流的河道,澧河改流向东,横穿滏阳河,形成十字河形的交叉河道,两河被迫合流后,改向东经艾辛庄、侯口东出境;在澧河与滏阳河交汇处,两河航运,十分繁忙。1906年在宁晋十字河设船捐局。民国初年,丰水季节来往船只如梭,水运繁忙。1937年后,滏、澧河一度民船断绝,只有日军押送货船行驶。1949年,滏阳河、澧河沿岸有从事航运的木船二十艘,年航运期260天,货运量6.5万吨。60年代后丰水季节,尚有航船行驶。70年代后,水路基本停运。根治海河时期,由于澧河、滏阳河合流后水势太大,因此开挖了滏阳新河,以疏导澧河之水。
2、任县邢湾码头(澧河、滏阳河)
位于任县,邢湾镇古时为水路隘口,毗邻澧河与滏阳河,曾是繁华的水旱大码头,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还有扯白帆的大船在水上南往北来,沿澧河、滏阳河顺水而下,直抵天津卫。邢湾码头为顺德府东重镇,是顺德府货物进出的重要口岸。环水村西为顺水河、南澧河、沙铭河和留垒河4河汇合而成北澧河从村西、村北穿过。滏东、滏西、穆家口和滏北则由滏阳河穿过。历史上是大陆泽和澧河滏阳河重要的码头。客商中流传着“一京、二卫、三邢湾”之说。
3、清河油坊码头(卫运河)
位于清河县,油坊镇原名油坊集,始建于明初,因该县北王庄村村民王充德在此开设油坊而得名。油坊镇紧靠卫运河,油坊码头是大运河上较有名气的水陆码头和物资集散交流中心,正因为此,油坊镇得以繁华一时。明代,大运河漕运为南北主干线,油坊古镇是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之一,有客运码头、百货码头、运粮码头、运盐码头、运煤炭码头等,总长933.8米,高10.2米。在明代至民国初年,油坊码头舟来船往,商贾云集,运输十分繁忙。白天桅帆不绝,夜间渔火闪烁,密密麻麻的帆船把煤炭、食盐、粮食、百货日杂等货物运到这里,然后再运往其他地方。油坊码头是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威县、南宫、故城以及山东高唐、夏津、武城等地的商品集散地,被人们誉为“清河县的小上海”。油坊码头也是邢台市内唯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码头。
4、临西尖冢码头(卫运河)
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邢台境内运河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历史上隋唐大运河和元代大运河(今京杭大运河前身)都流经邢台市的临西、清河两县。尖冢码头,位于临西县,是古临清的重镇,尖冢码头因有“顺河迎流,单堤陡岸”的河道地位优势兴于金、元,盛于明、清,是临清运河钞关的分关之一。周边的邱县、威县、馆陶等县均在尖冢设有自己的“办事机构”。当地的絮棉、小麦、鸡蛋等农副产品由各商号挂秤收购、加工后,装船运至北京、天津卫等地。煤炭、木材、盐、铁、瓷器等外来物资则由曲周、邱县、南宫、广宗等县商人转运至附近村镇。水路码头带动陆路运输日渐繁荣,一时间车水马龙。民国年间素有“一京二卫三尖冢”之称,1959年,漳卫河(卫运河)上流建邯郸岳城水库,上游来水骤减,卫运河干涸,码头基本上失去了功能。数代繁华的古镇大码头走完了自己的历史辉煌。
尖冢渡口照片
5、临西县永济渠古码头(永济渠)
北魏年间,于今临西县城南仓上老村南北月洼中建“临清县”,因居于汉屯氏别河故道之西,故称“水西临清”。屯氏别河,黄河下游故道之一。西汉黄河北决于馆陶后形成。永济渠是继隋炀帝开凿的一重要运河。隋唐宋时期的临清城位于今临西县,在屯氏别河的西部、永济渠的东部。永济渠是隋朝调运河北地区(指当时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河北道)粮食的主要渠道,也是对北方用兵时,输送人员与战备物资的运输线。永济渠古河道穿古城遗址县西门而过,唐代今临西县(古临清)一派繁荣,唐代古县设“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级,时古临清县为望县,同时设有大型唐代运河粮仓(正仓),为魏博节度使储栗之地,有“天下北库”的美誉。永济渠古码头遗址、唐王朝所设漕运官仓遗址至今犹存。
此外,邢台历史上其他的水路码头,还有清代宁晋县境内的北鱼码头、白木村桥码头、侯口码头,民国年间宁晋县新设艾辛庄码头、耿庄桥码头。任县有辛店码头,临西东枣园乡有丁家码头、临西河西镇有南湾码头,等等。
6、北鱼码头
位于宁晋县北鱼乡,午河与泜河交汇处。
7、辛店码头
位于任县,滏阳河上。
8、丁家码头
丁家码头位于临西县今东枣园村正东的卫运河直弯处,有“单堤陡岸、临河无坡、背河低坑”的地理优势,故丁姓祖先选择在此地建立码头。丁家码头设立后,在此装卸货物的船只很多,所卸货物多为煤炭、石灰、木材、瓷器、盐类等物资。装船外运的货物多为粮食、棉花等当地农副产品。
9、耿庄桥码头
民国时期开为码头,1945年后,为宁南县重要水旱码头。 1964年前,来往船只还停靠与此,装卸货物,上下旅客。后废。
耿庄桥码头旧影
10、侯口码头
古码头名。在宁晋县东22.3公里滏阳河侯口村。清嘉庆年间设码头。1934年,县船员工会在此成立,会员有船工74人,船友47人。建国后,亦常卸煤与此。今废弃。
Hash:e4e263d16632b467344357ecbbbfdf1893a2eb50
声明:此文由 丹枫飞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