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六舟 · 之一''寺院篇''

© 一函团队优质原创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版权为“一函”所有

僧六舟(1791—1858),俗姓姚,字达受,浙江海宁石井(今属钱塘江镇)人。幼即出家于盐官北郊白马庙,后曾任湖州演教寺苏州沧浪亭杭州净慈寺方丈。喜访碑,善金石学,精全形拓,创墨拓八破、古砖画供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远。

年少时,六舟上人便已皈依佛门。他一生主要活动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个区域。

六舟出家于海宁盐官北郊的白马庙,曾任湖州荻港演教寺的住持,又赴苏州担任沧浪亭的方丈,也曾做过杭州净慈寺的方丈。

像白马庙,那是六舟出家的寺庙,最后终老于此。两年后太平军打到这里,将白马庙毁了。不管它还在不在,我都要去寻访一下。

白马庙故址现有建筑

白马庙故址与平安桥位置关系

作者于白马庙遗址外的平安桥上

据年谱,可以定位白马庙的大致位置。我去海宁盐官北郊寻访白马庙时,是海宁文物部门的张宏元、王平陪着。去的时候我是非常自信的,到那里一看,居然还有一些大型石柱础留在田间。

张宏元突然想起几年前在这里发现一块石碑,被他搬到盐官文保所里了。于是我们立刻前往观看,经辨认为明万历八年(1580)“重修白马庙记”碑。那就八九不离十了。

后来桑椹在上海图书馆找到六舟《白马神庙小志》抄本,结合年谱,我就画了白马庙平面复原示意图,这是田野调查的习惯。我以前也做过古建筑测绘和维修工作,但有些细节还是不能完全理清楚的,所以将这图画得拙一点,故意给人一种不是特别写实的感觉,但地图比例是真实的。

“重修白马庙记”碑拓本

《白马神庙小志》光绪十八年(1892)

小清仪阁抄本书影之二

浙江图书馆

再如六舟做过住持的演教寺,他自己记载在湖州荻港。这些年来,江南乡村的改造是非常厉害的,去前我完全不抱希望。只是多年养成的实地调查习惯驱使着我,即使这个建筑不在了,也应该去看一看,感受一下那里的环境,拍张照片。

一查地图,荻港这个地名还在,于是就直接去了。结果一进村子,就看见黄墙一片,门上挂着演教寺的牌匾。当时感觉,皇天不负有心人呐!那个村子古迹保护得很好,明显是当地的领导有意识的保护。

演教寺虽是近来重修的,但他们把老的石碑、石建筑构件都很好地保存在寺内,最早是明代的。六舟时候,演教寺是净慈寺的下院,但现在那里的人都已不知道六舟了。

荻港小镇

演教寺山门

演教寺内保存的古代建筑构件

六舟去苏州做沧浪亭的方丈,是受江苏布政使后署巡抚的陈銮延聘。一开始对清代的情况不熟悉,被现在江苏的省会在南京迷惑了,自以为当时的江苏巡抚衙门也在南京呢。读到好几处陈銮闲暇时找六舟雅集或郊游的资料,一直在想他们住的地方相距那么远,怎么能如此方便地往来呢。后来读书,才知道巡抚衙门根本不在南京,而是苏州。

一查地图,江苏巡抚衙门居然还有个门面在,沧浪亭也还在。再到苏州实地一走,两个地点走路大概六百米。这么近!

江苏巡抚衙门

沧浪亭北門

沧浪亭

六舟来到沧浪亭时,仅大云庵三间和一些庭榭,连僧寮都没有。在陈銮的支持下,六舟修复大云庵古迹,修建经楼(即观音阁)。沧浪亭原本无井运水,六舟还以自己的衣钵钱凿井一口,撰《沧浪浚井记》并刻石。沧浪亭惟六舟所凿一井,今尚存,亦添为沧浪一景。其时沧浪,名士往来云集,也可称一段佳话。

沧浪亭水井

people人物

王屹峰

浙江省博物馆研究馆员

Q: 一 函

A: 王屹峰

Q:您是怎么“发现”六舟的?

A:不知道可不可以用“缘分”一词来形容,虽然有唯心的嫌疑,但整个过程确实很神奇,有点不可思议。

1990年代中期,我有一段很落魄的时光,在朋友和家人的帮助下,常往返于北京与家乡浙江萧山之间。有一次我去拜见老师朱家溍先生,先生的小女儿——师姊朱传荣把白玲安(Nancy Berliner)的一篇文章拿给我,问我可不可以翻译成中文。

这篇文章就是用英文发表在《Orientations》上的《八破——中国的视觉错觉画》,我立刻被这种极具现代艺术气息的作品吸引住了。依稀记得师姊提到过白玲安在写作此文时曾请益过朱家溍、王世襄两位先生,因为当时知道这类作品的人已经很少了,我天生对边缘化的东西特别感兴趣。

其实我的英文很蹩脚,中文翻译稿一直不敢发表,后来在杭州偶遇美国的Stephanie Woo,她当时正在中国美院进修,他帮忙校对了全文,我才敢发表在2004年的浙江省博物馆馆刊《东方博物》上了,这很可能是中文文献中第一篇涉及八破的——至少是最重要的一篇,白玲安也应该是系统研究晚期八破的第一位学者。不过,此时我仍然不知道八破与六舟有关。

东侧方塔佛像铭文砖王林及妻何四娘捐造题记拓本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彙編》第36冊)

东侧方塔佛像铭文砖正面佛像拓本

(施蟄存《北山谈艺录》)

第一次“接触”六舟,是为了写一篇《萧山崇化寺五代金石刻铭及拓本》,2005年也发表在《东方博物》上。其中涉及寺中东侧方塔中一块显德五年(958)带铭文的佛像砖,砖侧有六舟的刻记。

那个时候桑椹——就是后来六舟展览的策划者——刚来浙江省博物馆工作,也对六舟感兴趣,我记得他那时在“折腾”六舟的全形拓。我们两人互相交流情报,逐渐开始认识六舟,包括六舟的作品以及文献资料。后来陆易来浙博工作,她是中国美院国画系毕业的,对八破和六舟同样敏感,交流就更多。

好像六舟的八破作品《百岁图》就是那个时候被“发掘”出来的,这才将六舟与八破联系上了。2013年白玲安来杭州看这张作品,认为这是最早的八破,大家都兴奋不已。

2013年波士顿白玲安女士和陆易在浙博库房看六舟《百岁图》

您看,这前后大约近二十年,早就埋伏在那里了。

Q:您家乡的崇化寺五代的塔砖上怎么会有六舟的刻记呢?

A:崇化寺后来叫祇园寺,现在还在,位于萧山市区,是光绪年间重修的。

前面讲到缘分,这里再讲一个事情。我在祇园寺僧房办公很多年,前后大概有五年。僧房即位于大雄宝殿观音殿之间的西侧厢房,是两层楼,办公在一楼,我的办公间在中间位置。

后来读到六舟自订年谱,才知道他好几次来祇园寺拓这些金石,而且还借宿祇园寺。他与祇园寺的方丈素月关系很好,两人还一起去了北京。

您看,他住在祇园寺,住哪里呢?肯定是僧房啊,就是后来我们办公的那几间。跨越一百六七十年时空,我和六舟上人都曾在同一空间里待过,真有种穿越的感觉。

作者在祇园寺曾经的办公室外

萧山有位喜欢金石喜欢得不得了的汤沂门,得到祇园寺的那块塔砖后,到杭州来送给六舟,六舟就在砖侧刻了题记。这在书里写到,就不赘述了。

Q:您为什么会对六舟感兴趣?

A:其实我的方向是以古陶瓷为主的,关注六舟纯属“打酱油”性质。可能是个性原因吧,我对边缘和好玩的题材特别感兴趣。

六舟是位有趣的僧人。虽从小出家,但与尘世间的“俗人”也没什么特别不同。如果他不是僧人,也许还没那么好玩。因为是位僧人,所以反差太大,就会觉得特别有趣。更重要的是居然没有什么人关注他。

十余年来,我一直在对付宋代的瓷器问题。要解决瓷器问题,需先解决金银器、铜器等问题。要解决铜器问题,需先解决北宋金石学的问题。想知道宋代金石学,需先了解清代金石学。逻辑就是如此,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六舟那个时代和那个圈子。顺便说一下,经过十五年的准备,下一本书已经在写了,就是关于宋代的。

Q:那您又是如何入手的呢?

A:寻找。一是六舟的遗物,二是与他相关的遗迹

具体而言,遗物就是六舟的作品、著作和藏品等。拜钱镜塘先生所赐,浙江省博物馆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六舟作品,这是我的优势。钱先生和六舟都是浙江海宁人氏,钱先生尤其爱收乡贤作品,后来他把精华部分都捐给了浙博。浙博所藏六舟文物,虽不全是钱先生捐献的,但绝大多数都是。

遗迹就是六舟曾经居住过的寺院、访问过的地方。一个一个地去寻找,虽说常常是碰运气,但前期都做了准备工作,如查找文献和地图。我以前曾做过考古工作,实地调查是一种习惯,熟门熟路,这与顾炎武、黄易、六舟等人的访碑活动是极具共性的。

作者在萧山祇園寺

作者在海盐安国寺

(待续)

作者 | 王屹峰

统筹 | 树杪

图片 | 王屹峰/树杪

编辑 | 小葱

翻译 | 小鲸

海报制作 | 十相

未 经 允 许 请 勿 转 载 到 其 他 公 众 号

Hash:16e23437b1a36e1273ab5257239edb32dd50b735

声明:此文由 一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