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忆江南——探访五千年前的渚上家乡 |真美良渚32期

良渚文化遗址,周边有广袤山地平原水网,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资源。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中,良渚不仅孕育出了长江下游湿地稻作农业文明,同时是长江下游湖网水路“鱼米之乡”这种湿地文化景观的源头。而自然资源、景观与良渚先民日常生活的关联,也反映在良渚文化的物质遗存中。

1

江南蚕桑丝织文化源远流长,丰子恺先生在他的散文《辞缘缘堂》中写到“因为这是我乡一带特有的产物;而在石门湾尤为普遍。除了城市人不劳而获以外,乡村人家,无论贫富,春天都养蚕,称为‘看宝宝’。他们的食仰给于田地,衣仰给于宝宝。所以丝绵在我乡是极普通的衣料。古人要五十岁才得衣帛;我们的乡人无论老少都穿丝绵。”

即便良渚先民与我们相隔数千年,一片织物、几个纺轮也能引着今人开启追寻往昔的旅途。古今虽有不同,可总有些东西长长久久地留了下来,江南似乎还是那个江南。

图一 绢片,钱山漾遗址出土——这是一片蚕丝织物残片,平纹组织,密度为每时120根,经纬线粗细相仿。出土时保存在一压扁的竹筐中。

图二 陶纺轮,卞家山遗址出土——陶纺轮是早期的捻线工具,在中间小孔中插入两端削尖的直杆就成为纺锤。

2

稻作农业发端于长江下游。提起江南,稻田永远是绕不开的主题之一。茅盾曾经回忆:“童年时代,一年有一度,我可以到乡下去一趟:这就是清明上坟。老实说,我那时并不喜欢乡下:我觉得乡下所有的,镇上都有,——镇上市街之外就有稻田和桑地,有河有塘。”

图三 双鼻壶,董家桥遗址出土——这件双鼻壶用寥寥几笔刻划出了形象的植物造型。

丰子恺在战乱年代流亡多年后,“方始知道故乡的天时之胜。在这样的天时之下,我们郊外的大平原中没有一块荒地,全是作物。稻麦之外,四时蔬果不绝,风味各殊。尝到一物的滋味,可以联想一季的风光,可以梦见往昔的情景。”

江南风光总是离不开田间景象,碧绿的稻田菜畦,充满生气的水塘河道,总是萦绕在人们心头。我们虽不能回到过去,亲眼见证先民的餐食,却可从良渚遗物中窥探一二。

图四 石犁,余杭石鸽出土——这件石犁呈锐角三角形状,两腰开刃,后端弧凸,中钻二孔,用来安装和固定。这件石犁应该也有木质犁床。石犁的使用说明当时已经进入了犁耕阶段,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翻地的质量,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图五 组合式分体石犁,庄桥坟遗址出土——庄桥坟遗址出土的这件木质犁底的组装式分体石犁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带犁床的石犁。

图六 石镰,庄桥坟遗址出土

图七 石刀,平丘墩遗址出土——这件石刀曾经被称为“耘田器”,关于其用途有多种观点。有的学者认为是加工动物皮毛的工具,有的认为是收割工具等。在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石器中,常见钺、有段石锛、带柄刀、多孔刀、耘田器、锄、铲、镰,其中多半都是农具。

图八 有段石锛,杭州余杭区长命三家村出土

图九 残陶片,卞家山遗址出土——卞家山遗址出土的两件陶器残片上均刻划了一种叉形器,无疑是一种工具。

图一〇 陶罐残片,卞家山遗址出土

除了水稻,周作人在《吃鱼》中还说:“生长在江浙的人说起鱼来,大概总觉得一种爱好。”丰子恺在《忆儿时》中提及三件不能忘却的事,第三件便“是与隔壁豆腐店里的王囝囝的交游,而这交游的中心,在于钓鱼。”他回忆道,“我欢喜钓鱼……钓来的鱼,不仅够自己下晚饭,还可送给店里人吃,或给猫吃。我记得这时候我的热心钓鱼,不仅出于游戏欲,又有几分功利的兴味在内。”

图一一 陶网坠,良渚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中常有陶、石质网坠出土,江苏吴江龙南遗址就曾出土近百件陶网坠,说明当时的人已经普遍使用渔网捕鱼

图一二 玉鱼,反山墓地M22出土

图一三 鱼鳍形足鼎,良渚文化遗址——这件陶鼎有三个鱼鳍形扁足,足表面还刻有象征鳍骨的线纹。这种鱼鳍形足造型的陶鼎是良渚文化特有的器形之一。

3

江南有胜景。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对自富阳桐庐的自然风光的描写,颇能反映出江南自然风光的秀美: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对江南风光的着迷与绮思,早就被居于其中的良渚先民表达出来。在玉器、陶器和其他种种物质资料中,写实、写意的鸟兽虫鱼是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直至今日仍引人遐想。

图一四 玉鸟,瑶山墓地M2出土

图一五 瑶山墓地M2出土玉鸟细部图——这件玉鸟呈青色,鸟首喙部前伸尖突,阴线刻划与兽面纹结构完全一致的鼻端纹样,再括以倒蒜头形刻纹,以示嘴巴部位。鸟首后部阴线刻划重圈双眼,有尖喙状眼角,与崧泽文化晚期陶器上的圆和弧边三角组合纹样可资比较;两翼和尾部舒展,是一副飞翔俯冲的写照。

图一六 玉鸟,反山遗址出土——这件玉鸟形态平展,尖喙短尾,两翼外张,作振翅奋飞状。

图一七 玉鸟,新地里遗址出土

图一八 鸟纹陶豆,美人地遗址出土

图一九 鸟纹陶豆,卞家山遗址出土——豆盘底部刻有多鸟头纹饰,纹饰线条流畅,细密精致。

图二〇 猫头鹰形器盖,卞家山遗址出土——器盖上贴塑的眼、喙部分不仅是对猫头鹰形象的模仿或装饰,突出的“鸟喙”亦可顺势作为把手。

图二一 刻划龟纹残陶片,卞家山遗址出土

图二二 玉龟,反山墓地M17出土——玉龟在良渚文化中则非常少见,考古出土迄今仅见二例,反山17号墓出土的玉龟头颈前伸,四爪作爬行状,龟背弧形拱起,尾巴和龟甲纹路被省略,玉龟腹甲处有一对隧孔,可能是作穿绳用。

图二三 鳄鱼纹刻纹陶片,葡萄畈遗址出土——陶片上鳄鱼的形象清晰可辨,制作者并没有用写实的手法进行创作,吻部是从侧视的角度、身体和眼睛是从俯视的角度、四肢和尾巴则是用正视角度。这样的创作方法让整只鳄鱼看起来有着难以言喻的怪异又带着一丝妙趣。

图二四 鸟首蛇身纹刻纹陶片,卞家山遗址出土——“鸟首蛇身组合图案”是在良渚文化区域内的出土陶器上最常见的主题纹样之一。

图二五 宽把杯,绰墩遗址出土

图二六 卞家山遗址出土双鼻壶刻划纹饰线图

二七 陶罐,澄湖遗址采集

图二八 澄湖遗址采集陶罐刻划纹饰线图——这件陶罐上有着精美的刻划纹饰,与动物形象相关,符号排列疏密合理,线条流畅。

江南水乡民居别具一格,最大特点就是融入环境。沿河而居,石板路,白粉墙,门前街市生意闹,屋后河埠好停船,这是江南枕水人家的真实写照。丰子恺毫不吝啬夸赞自己的故乡,“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

图二九 陶屋模型残件,卞家山遗址出土——这件红陶房屋模型仅存屋顶部分,四阿突脊出檐,四坡皆有气窗,坡面划纹表示草编。有关良渚文化房屋的考古材料极少,这件模型为良渚文化的房屋构造提供了参考。

4

船是最具江南水乡特色的交通工具。丰子恺眷恋故乡环境,非常偏爱坐船出行。 他在《辞缘缘堂》中写道: “无数朱漆栏杆玻璃窗的客船,麇集在这湾里,等候你去雇。”在他眼中,客船胜过其他交通方式百倍。他说“我们不需要用脚走路。下乡,出市,送客,归宁,求神,拜佛,即使三五里的距离,也乐得坐船……决不要用脚走路……倘使你‘走’到了城里,旁人都得惊讶,家人将怕你伤筋,你自己也要觉得吃力。唉! 我的故乡真是安乐之乡!”

图三〇 木桨,圩墩遗址出土——圩墩遗址出土的木桨向我们揭示了当时人们的水陆交通方式。船的使用不仅打破了地理阻隔,使地区间交流更加频繁,信息交互渠道更加畅通,还使他们可以更有效地采集、使用自然资源,扩充了良渚先民食谱。

天堂胜景,世外桃源

鱼米乡,佳丽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遍地绮罗,盈耳丝竹。

今天的江南如是,五千年前的良渚亦如是。

· 百姓日正确打开方式之二:买买买全攻略,还有免费的文化服务!

· 骄傲!一季度大余经济实现开门红! 想了解的快跟上!

· 重磅|今天,余杭今年首家上市企业敲钟了!

内容支持/良渚文化

编辑/一聪

Hash:506ee945cef7eb44bc6f620cbb35aa655a0158ce

声明:此文由 余杭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