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永嘉那些古祠堂...

祠堂,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的延伸。 它记录着辉煌与传统,是部族的圣殿,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

祠堂分好几种,包括祭祖祠堂,一般是同姓或是宗族建立,用来缅怀祖先;名人祠堂,用来纪念为人敬仰的历史人物,神祠也是其中一种,多以自然现象或某种神仙的形象为祭祀的对象;到了清代后期,出现了西洋式的祠堂,外表是西洋建筑的风格,其中却是中式的祠堂。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永嘉那些建于宋明清时代的历史祠堂。

永嘉郡祠

位于碧莲镇上村,原名刘氏宗祠,系明初开国功臣刘基的世祖祠堂。始建于元至正丁未年(1367),明中期重建。是一座四合院式木石结构的古老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元末明初典型的建筑物,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永嘉郡祠”,后又御赐建“中山圣旨亭”于祠道,堪称东南无双。

该祠为二进二厢四合院式木构建筑。前为门厅,面阔五间,达20.4米;进深二间,达22.8米。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悬山式屋顶。后为正厅,面阔五间,达22.8米;进深六间,达18.86米。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悬山式屋顶,屋脊饰龙头凤尾吻兽。天井东西为厢楼,中有戏台,平面呈方形,四柱,歇山顶,施八角重拱复斗式藻井。祠内楹柱上有许多名家联语。明正德皇帝御赐的对联是:“学为帝师开国文臣第一,才称王佐渡江策士无双。”明洪武三年御史宋濂题:“为帝者师,为王者令,亘古中山第一;如日之光,如月之明,于今碧水无双”。此外还有明朝文武官员如万历三年(1575)监察御史樊献科、吴时来等人的墨迹。这些墨迹高度地评价了刘基的文才与为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王光英还为永嘉郡祠题写了“通天地人”的匾额。刘基于洪武四年(1371)辞官归田,深得百姓敬仰爱戴,他在郡祠里写了两幅字,其中一幅是对联:“思赏思官已仃山河之誓,世臣世禄毋忘忠孝之琴”,另一件题词是“青田与碧莲,支分通脉络,后汉承前汉,吾宗既彼宗;礼乐光兄德,诗书迈古风,参商居两地,谱万年同。”该祠还藏有刘基著《诸葛攻守》六种兵书14本,颇具文物价值。

全祠布局典型,用材粗壮,是明代典型的木构祠宇建筑。1997年8月该祠堂被列为浙江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芙蓉陈氏大宗

陈氏大宗为芙蓉村内陈姓族人供奉神主,聚会议事和讨论处理有关全宗族大事的地方,是村内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代,位于村东门内如意街的北侧。街的南侧是一座高约五十厘米,长宽各六米的平台,叫作“月台”,是举行仪典的时候供乐队使用的地方。笔直的如意街到了“月台”向北拓宽成一个不大的长方形村口广场,东门也因此略向北偏。陈氏大宗的主轴线走东西向,和如意街平行,因此要从大宗前院的南门——光宗门进入前院,然后左转才面向大宗正门。

陈氏大宗沿中轴布置前厅、戏台、正厅等建筑,共两进,面阔七开间,正厅两侧为宽敞的廊间,围合中间的公共院落,正厅中高挂许多功名牌匾。其中前厅为过厅,梁架结构抬梁式,前双步梁后梁架用三柱,明间连接戏台。正厅进深七间用八柱,梁架抬梁,穿斗混合结构。中堂梁柱用材粗硕,柱头立坐斗,檐柱头为斗三升造型制,厅堂内各柱镶嵌楹联。大宗的一副楹联写道:“地枕三崖、崖吐名花明昭万古;门临四水,水生秀气荣荫千秋”,说的正是芙蓉村的鼎盛文风和好风水之间的关系。与宗祠正厅相对,是一座戏台,向院内凸出,三面开敞临空。戏台上覆歇山顶,翼角飞扬,有雕成神仙人物的斜撑,精美的花篮柱,覆莲式的梢子,是木雕的精品。2006年5月,该祠堂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祠

三星祠又名宗湖宗祠,位于岩头镇芙蓉村东南角,是芙蓉村古建筑群重点保护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万历丁酉年(1598),是村中保存原貌最为完整的宗祠,大木做法保留了宋代遗风。

该祠平面布局呈“口”字形,坐西朝东,总占地面积1728平方米。通面阔七开间,由山门、内天井、正厅三部分组成。悬山式屋面,明、次间屋檐高于梢尽间屋檐,形成高低错落三檐屋面。内天井不设戏台。正厅型制考究,规模较大。梢尽间边缝中柱落地,侧脚升起,悬山屋顶出际较大,类似宋《营造法式》“不厦两头造”做法。屋脊曲线柔和,脊上饰以回字纹和卷草纹样,脊端则坐以龙头凤尾状兽吻,极具乡土气息。2006年5月,该祠堂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尚书祠

为纪念南宋“世尚书”汪应辰及子汪逵而建。位于岩坦镇屿北村南向村口,是一座“曰”字形四合院式木构建筑,坐西朝东。始建于宋淳熙丙申年(1176)十二月十二日,清乾隆五十三年重修,后又经多次修缮,占地面积3199.5平方米,以轴线布局,由敕门、照壁、前厅、中厅、两厢轩、敦睦祠组成,建筑规模宏伟

“尚书祠”前有一道车门,原来挂着御赐“越国流芳”的直匾。据说,古代凡是文官武官经过第一道车门时,武官一律要下马,文官一律要下轿以示对“尚书祠”的敬仰。尚书祠的门口,是一片空旷的道坦,门口两侧耸立着八对旗杆夹。屏门为清式斗星拱建筑,吊顶藻井结构,门上悬挂着清乾隆年间特授温州永嘉县知县周某赠立的“世尚书”大匾额。2011年1月,该祠堂被列为浙江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御史祠

顾名思义,为纪念京畿道监察御史、温州军政分府都督徐定超(1845-1918)而建。位于枫林镇北大门台村,坐北朝南,前临狮溪,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

正厅系无间歇山顶木构楼房,三面围以砖砌高墙,正厅后建有数间单檐小屋,过间木构楼房,左右为三间厢楼,大道坦以卵石铺地,三面围墙。门台以砖石砌构,混凝土抹面,俗称“大门台”,上有蔡元培题联:“御史楼台高百尺,谏官祠宇壮千秋。”祠内有徐定超生前好友和国民政府要员左宗棠、周作人、鲁迅、蒋中正、于右任等人的题匾及墨迹。门台外,东边旗杆石上刻有“光绪癸未会魁徐定超立”;西边旗杆石上刻有“光绪丙子科举人徐定超立”,青石旗杆夹外向精刻兰、竹、鲤鱼跃龙门等纹饰。1994年1月,该祠堂被列为永嘉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鲁班祠

又称华祝寺,位于大若岩镇埭头村四房享堂东侧,建于清代,坐东北朝西南,建筑占地面积为439.2平方米,木结构,悬山式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主要由前厅、两厢廊、后厅和两耳房组成,四处建有观音兜风火山墙。 前厅面阔五开间,叠檐悬山式,进深用二柱,藻井天花,出一跳承挑檐檩,挂垂柱,明间开一对板门作为主通道。 厢廊面阔四开间,顶部均为藻井天花,后厅面阔五间,前廊为船篷轩,出一跳承挑檐檩,挂垂莲,刻覆莲纹,前檐出瓦椽,额枋下方用水波纹雀替承托,明间为抬梁式五架梁,后部设神龛,两梢间前檐设四扇平板长窗,屋面铺小青瓦,设勾头滴水,正屋正脊两侧设卷草纹,建筑四周用围墙围合,观音兜风火山墙。

该祠庙形制完整,精巧别致,技术工艺精湛,雕刻图案精美,充分体现了楠溪江建筑古朴、精巧、大方的特色,是典型的南派建筑。2011年1月,该祠堂被列为浙江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渠口叶氏大宗

位于沙头镇渠口下方村,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宗祠平面呈日字形两进院落,由照壁、山门、前厅、戏台、两厢和正厅组成。

照壁面对叶氏大宗山门,系四柱三间砖石建筑,由壁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山门系三山式悬山顶木构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二间,尽间设耳室,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金柱不落地。前厅于“文革”期间被毁,后改为青砖两层坡屋顶楼房。戏台背靠前厅,面对正厅,坐南面北,平面呈正方形。正厅面阔七间,进深十三檩。屋顶为悬山式,铺设小青瓦,置勾头滴水。厢廊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柱间有额枋联系,柱头置方坐斗。现存建筑整体呈现明代建筑特征。2013年3月,该祠堂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府

“乌府”即御史府,官署名,是明正统年间(1436-1449)监察御史朱良暹为祭祀其父亲朱必诤而建。朱良暹后裔现在还保存着明英宗御赐朱良暹父亲朱必诤的敕书。

朱良暹(1390-1472),字士英,号永思,花坦人,颖异不凡,永乐十八年(1420)中举,宣德五年(1430)中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升监察御史,两广巡按等职。

乌府坐落在花坦花二村,建筑坐北朝南,北依钟山,南临珍水,东西开阔,为四合院式祠堂建筑,平面布局呈纵向长方形,总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由前门厅、左右厢廊、后正堂三部分组成。内设天井,并设甬道,地面用卵石墁地。外墙山面用石墙封闭,整个建筑室内开敞。悬山式屋面,举折平缓,用方柱并木柱础,用材较大,月梁形构架做法讲究,尤其是门厅牌科式构架,斗拱密叠、造型独特、结构严密、制作考究,为祠堂建筑中所少见。1997年8月,该祠堂被列为浙江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邵氏宗庙

位于碧莲镇邵园村中心,始建于南宋绍熙五年(1194),坐西朝东,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经过明、清两次修建,保存完好。

宗祠为两进两廊四合院式木构建筑,正厅面阔五开间,前设通巡廊,用平板双步梁昂顶柱头。中堂悬挂着一口古铜钟,特别引人注目。该钟为清乾隆二年所制,铜质,顶部刻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字样;钟身铸有一条飞龙,也刻满了字,其中还有“乾隆二年”和“永嘉正堂”字样。正厅梁架竹编抹灰隔断,方形木柱,用材粗大,雕刻工艺精湛。左侧梢间有正德年间碑文,右侧梢间立嘉靖年间碑文,地面三合土,悬山顶。正厅阶沿第一踏步摆立一对青石石鼓,天井设甬道,由鹅卵石组成。左右厢廊均为五开间。第一间为二层建筑,用牛腿,镂空花板,工艺精致;其余四开间设吊篮用二柱五檩,分心,为抬梁穿斗式木构建筑。戏台歇山顶,用四柱,正方形设吊顶,为抬梁穿斗式木构建筑,置勾头滴水瓦,正脊龙头凤尾。

邵氏宗庙自古到今一直是该村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心。每年春节,这里都有演戏、马灯表演等活动。2013年3月,该祠堂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孝思祠

位于沙头镇花坦廊下村,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清康熙年间多次修建。坐西朝东,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由山门、两厢、戏台、正厅及影壁组成合院。通面阔九间;进深十一间,37.4米。山门开设三组双扇大门,明间前不设踏步,有基座开槽作为通道,具有浙南山村建筑特色。

戏台居中,单间亭阁,顶棚设藻井,井口八角,施五重斗拱,棚板绘戏曲、花鸟彩画多达30余幅。正厅大殿五间四进廊式,梁柱用材粗壮,柱础多为木质,明次间12根金柱柱头齐平,俗称“十二平”,为其他建筑所罕见。该祠规模宏大,制作精细,为当地明代典型建筑。2013年3月,该祠堂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岩祠

位于岩头镇西岸村,始建于明代,坐西朝东,占地面积为883平方米,由门台、石板桥、大岩池、正厅、后水池、追远堂组成,四周砖石围墙组成合院式建筑。

沿其中轴线,东门台为穿插拱悬山顶木构,中柱前后用木制如意纹状抱鼓稳固;门台后有大岩池,用于防火、养鱼观赏;门台与正厅天井用石板桥跨水岩池而建,东西走向,桥面用三条石并铺通向卵石月台;月台后为正厅,面阔五开间,混合梁架,次间前檐柱间用坐栏;后为两厢房,单开间;正厅与追远堂间有一后水池,经两厢廊楼梯上追远堂;追远堂面阔五开间,明、次间前置坐栏,后神龛用挂帘,精美精湛;屋面单檐悬山顶,铺小青瓦,置勾头滴水,清水正脊。整个建筑布局完整、独特,院内水池赏鱼,玉兰花开香溢,映衬古桥古建筑,形成别具一格的建筑风貌。2011年1月,该祠堂被列为浙江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谢氏大宗

溪流域的谢氏都是名门之后,他们的远祖是赫赫有名的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北宋年间,谢氏后裔回到鹤盛溪畔建村筑寨,圆了六百年前谢灵运的一个山水隐居之梦。谢氏大宗初建何年无考,现保留的风貌为明中期建筑,清乾隆年间多次修建,是纪念先祖谢灵运的乡土建筑。

建筑坐西朝东,由前厅、享堂、左右厢廊、天井等组成一个四合院,院子东侧中央有戏台,占地面积为900多平方米,保存完整。建筑风格简洁明了,交接部分处理干净利落。厢廊椽子直接剪断与享堂椽子搭接,而将厢廊正脊上的瓦片延伸至享堂屋面上,与享堂的屋面瓦交接,过渡自然。厢廊的枋通过一根未落地的柱与享堂的枋垂直相交,过渡巧妙,没有影响来往的交通。享堂明间金柱柱础很有特色,由虎爪、云纹、莲花瓣等图案整合而成,层次分明,很有力量感。享堂中供奉着康乐公谢灵运的浮雕像。2013年3月,该宗祠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月堂

在苍坡村东池北端,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祠堂,四面环水,花墙隔漏。祠堂南端有一小院,内挖小水池,如明镜镶嵌,可鉴日月。水月堂始建于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是八世祖李霞溪为纪念其为国牺牲的胞弟李锦溪而建。因常在夜晚凝望水中月,勾起思念亡兄情,故取名水月堂。

正厅面阔三开间,由围墙围合而成,镂空雕花,一侧设游廊,游廊处设美人靠。由此进入,正厅为穿斗式单步梁,后部设神龛,由屏门隔开。前廊为船篷轩,出一跳承挑檐檩,东次间为主人的卧房,西次间为主人的书房,门窗为镂空花饰窗,正脊为砖条抹灰雕花,铺小青瓦,设有勾头滴水。

来源/中国永嘉微信公众号

《永嘉古迹》 编著 潘浩

Hash:cf3d33f7df8ad4fd47648dfb2389d6e9709a7595

声明:此文由 温州古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