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现沧桑——平南范家大院

听说平南县思旺镇有一个范家大院,其建筑有三百多年历史,且建筑风格独特,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值得一看。驱车近四十分钟,到了村口。小村座落在大山脚不远处的平地,周围有肥沃的土地,有水田,有旱地。时值四月,正是插秧时候,但也许是山村气候的原故,稀稀疏疏只有不多的田块插上了秧苗,大多还是过冬的样子。尽管如此,大山下的小村还是显出平静的美丽。

进到村中,一口池塘倒映着一排古老的房屋。引导我们的当地干部说,这就是范家大院。大院内如何?建筑有什么特别?与我看到过的别的古房建筑有什么区别?急于找到答案,便直奔大院。

进得大院大门,一排老式建筑映入视野,左右两边也是一排厢房,围成一个大大的院子。院内生长着杂草,零乱地堆放着一些杂物,多少有一些苍凉的感觉。而门口帖着的红红的春联,以及院内觅食的母鸡,似乎告诉我们,范家大院人气还在!但是,诺大的一个大院,却看不到一个范家的人。

进到第二进,还是没有见到一个范家的人。两进之间有一个天井,碧草丛生,四周房屋的墙壁泥土大都已经驳落,当年的豪华,今日的破败,可以想象房屋主人几百年来沧桑。但无论如何,能建这样的一个大宅院,范家是当年的豪富,应是不争的历史。大院内每一正排的房屋,建筑都比较考究。两根廊柱挺挺地撑起屋檐,还有两头翘起的屋脊,显示着范家人曾经辉煌的历史。两边的厢房,与正房也搭配得非常巧妙,大家风范可见一斑。我们正在院内转悠时,遇见一位范家人,大约四十来岁。我们打听范家的历史,可这位范家的后人怎么也说不清。说不清肯定有原因,但原因是什么,谁也无法知道。范家的先人不肯向后辈讲述历史或者说是来历,自有理由,猜想可能与家族存亡有关。到了哪一代历史失传,这位范家人当然也不知道。也不排除范家哪位老寿星知道范家的历史,但我等也只是来这里观光而已,不是作历史考究,所以也没有必要去寻根问底。

院内石头凌乱,木柴随意堆放,没了遮盖的木柱,经过不知道多少年的风吹雨淋,已经腐朽欲倒,可见,这座大院年久失修。也许是范家的人大都搬到外面另建房屋居住,对这座老宅院就没有再打理了。他们都是乡下人,不知道文物保护的价值,就算知道,也没有那么多钱来维修保护,毕竟他们还不是十分富有。少数还在大院内居住的,也许是目前还比较困难的人家,也许是一些老人不愿意离开老宅,不肯与儿孙我搬到外面住。但无论怎么说,范家人辉煌的历史,在这里也只能觅到一些影子而已。

在一个小小的院子内,我看到这样一间小房,墙外原先抹了一层石灰拌沙子的护面,并用石灰膏划出线条,给人的视觉是用烧制的砖块砌成。现在的不少房子也用这种方法进行包装,意在起到保护墙壁作用的同时也增添不少艺术感。但这房子的护面大都脱落,露出了泥墙,让人产生一种酸酸的感觉。房门是用木板做成,旧得仿佛一踢就散落,用一把生锈的锁锁上,表明这间房子已经很久没人住了。窗子也用木板封着,让人无法窥视房内的情形。窗的旁边,开有一个小小矩形眼。这个小小眼有何作用,我当然无法得知,但一定有其含意。或许是犯了家规的人被锁在屋里,只让他从小墙眼看看外面情况,也方便把饭送给屋里的人。

大院内有不少小院,小院都有廊道连通,外人进入,要很快出来,有一定的难度。我想,一个小院就是一户人家了。因为小院内既有正房也有侧房,还有厨房,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建构。小院内凉晒着一些衣服,说明还有人住着。虽然如此,仍然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住在这里的人,也许是在回味曾经的辉煌吧。他们的心情也只有他们自己明白。

在大院外,清楚地看到大院边是水塘,墙体已是斑斑驳驳的房子倒映在池塘中,显出一种沧桑的美。整个大院,傍山而建,依水而居,而且也是高低错落,风格有别,体现了范家人的建筑理念和对风水的选择。曾经辉煌的历史便可证明这一点。

人们在村外修了一条小小的沟渠,将从大山流出的溪水引入沟渠,流水终年不断,既可以灌溉农田,又可以供村民洗衣洗物。在这样的一个环境生活的人们,虽说不是世外桃源,但也十分悠闲自在,那种与世无争的清静,是生活在繁华城市中的人们无法体会到的。

Hash:72fb54dd9540c15f64ff4fc84b7ed2d134491145

声明:此文由 平南人爱平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