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淡一品春梅香,随我掀开校友馆的门帘

嘿,

你有没有过这样一种感觉:

一路直行,忽有香气扑鼻,盈了满怀,灵魂瞬间失重,似坠入云端,似羽化登仙。于是你顺着花香寻觅,发现一树梅花,绽了满枝的好看。

于是我顺着这梅香,越过宏伟的逸夫楼,穿过路边的翠竹,让猫咪打个喷嚏,来到裕光路上。夹岸梧桐,裕光路上裕光楼,那儿有我们的校友馆。

梅语竹节,

令人心驰神往,

就这样,

我随一缕梅香,

走进你。

校友馆门口简介上的一句话深深震撼了我:

悠悠农业,人类之本。

巍巍华夏,以农立国。

一下子让人感到农业的伟大,民以食为天,而在我们校史上,就有一位先生,基于民生,从一粒麦开始,从一颗种开始,培下希望,等待青翠,憧憬金黄。想起就让人觉得梅香四溢。

——你来时冬至,但梅上风止

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我们曾经的校长金善宝先生

(转自《中国科学报》)

1939年摄于重庆温泉

左起:梁希、金善宝。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毕业之后,他就开始注重小麦研究。1928和1929年,先后发表了《中国小麦分类之初步》、《小麦开花之时期研究》。随后更是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继续研学小麦种植科学知识,结合国内外和多方科研实践和多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撰写了10多万字的专著——《实用小麦论》。这是我国第一本既有理论又联系小麦生产实际的农业书籍,也是许多有成就的小麦专家、教授启蒙必读的教科书。

(来源于百度)

照片中那人的眼眸中总闪着光,

就像清晨五六点的雾气,

吹不散化不开的执着。

在这些惊人的文献背后,与金善宝先生在天地里的默默耕耘,汗流浃背更是密不可分。作为一名合格的农业工作者,耕耘农田,播种收获、短工安排、经费预算样样亲自动手。他杂交的小麦推广面积高达7000万亩,使用年限长达40余年,开创小麦育种和生产的新局面。

诚者,

金善宝先生是也。

他至真至诚,

一如梅花在雪中送香无悔。

果腹之后必思穿衣,随着梅香的方向,在灯光处我看到了他——

——为报先生归也,棉田片片雪白

致棉田守望者冯泽芳先生

至纯至朴,不争不斗,梅香满怀。

(转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网站)

冯泽芳(右)与家人在一起

八十里路云和月,与金善宝校长几乎有相同人生轨迹的冯泽芳院士却鲜有人知。朴实如他,历南师大、康奈尔高等学府后,一头扎进棉田,常头顶挂白也无所顾忌。

他说:“我一生最爱的,一是棉花,二是青年。”

由冯先生经手策划的试验田,着眼于生产,立足于推广,绝非为实验而实验,首开先河,在黄河流域繁殖近5000亩,秋收种子23.3万千克。同时,由冯先生带领下的斯字棉4号和德字棉531的推广,不仅在抗战时期为大后方的纺织工业提供了优质棉料,也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华北普及优质棉品种,发展棉花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冯泽芳先生正像是梅,不倨傲却“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朴者,

先生是也。

至纯至朴,

不争不斗,

梅香满怀。

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初步小康,新中国也要向富强靠拢,自古有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一切抓于少年,思想等同,农耕文明传承上下五千年,万不可消磨在蒸汽机的朦胧中,八千万亩耕地红线,一寸都不能少。

——心有梅树,亭亭如你风致

致我们的农业守护者邹秉文先生

“尽其在我”他用毕生才华解决农业问题,凭自己在国外学术研习的先进科学理念,联系国内农业建设实际问题,提出《中国农业建设方案》,对中国农业产生世界性的影响。

(转自搜狗百科)

他在一篇自白中这样写道:

余一介书生,

凭其个人所处地位,

千方设法,

就可能者作最大努力。

比之蚊蚁负山,

就蚊蚁而言,

所致力者实已尽其在我,

而所成的,

就吾国农业言,

则实九牛一毛……

纵观邹秉文一生,

他“尽其在我”之所言,

实为全力以赴,

鞠躬尽瘁。

勤者,

邹秉文先生是也。

至勤至劳,

百花皆败时,

惟我独芳艳。

向国家争取了农业发展的重视后,还要吸引更多青年才俊前来学习,下一位介绍的老先生,把我们农业教育推向世界前沿。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致我们的农业教育事业奉献着陈裕光先生

(来源于新浪图片)

陈裕光治校,善于守成与敏于革新并举。他手执这两支画笔,绘制出了令人瞩目的“三院嵯峨”的“金陵美景”。如很早就已声名鹊起的金大农科,适应社会需求,专门成立农业专修科和农业推广部进行改良和推广良种,培养了大量农业高级专门人才,将高等教育延伸至农村,这“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1934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决定将乡村建设作为自己在华投资的重点后,燕京、南开金陵、岭南等大学纷纷制定了各自计划并付诸实施,其中,“金陵大学的成就最为显著”。陈裕光主张教学工作必须注重实用“学以致用”;当时金大农科从康奈尔大学引进教学、科研、推广三合一制度,简称“三一制”,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并落实到推广应用;陈裕光就将“学以致用”进一步发挥,“大家都重视学与用:‘三一制’体制,其本质就是边学边用边研究”。当时金大许多研究都能紧紧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仁者,

陈裕光先生也。

师者皆仁德

梅挂枝头,

香盈满房。

斯人若彩虹

遇上方知有。

在梅季,南农老先生们让我体会到别样梅花香。诚朴勤仁生命有何等厚度,一片片剥离后,每一段都让人流泪。生命又有何等层次,一粒麦,一朵棉的培育可救了上千万人的性命;一个人的默默耕耘,鞠躬尽瘁换来农业文明传世流芳;一个人的努力也可以造就金陵辉煌。

南京农业大学校友馆参观时间

星期一

~

星期五

08:00-12:00

14:00-17:30

地点

南京农业大学金陵研究院1楼

了解更多历史上的南农人。

文字 |猫眼新媒体工作室 杨子晗

照片 |猫眼新媒体工作室 郭嘉宁

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 |猫眼新媒体工作室 郭嘉宁

Hash:a0f609a05da8d7702c04aa3da60891d51e2d083b

声明:此文由 南京农业大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