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条红色精品线路 | 革命道路勇奉献 青山处处埋忠骨

湘鄂边,湘鄂西苏区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湖南西部湖北西部地区以及鹤峰桑植五峰长阳宣恩建始永顺、大庸、慈利石门等县大部或一部分地区在内的苏区组成。1928年3月,贺龙联络十余支土著武装,发动湘鄂边武装起义,占领了桑植县城,建立了中共党的县委和湘鄂边第一个革命政权。

1935年,会师后的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廖汉生等领导下,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巩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于1935年6月9日,发起忠堡战役,以1万余人大战蒋介石的11万人,歼敌40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敌中将师长张振汉负伤被活捉。忠堡大捷是红二、六军团战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列,已被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

1935年8月3日,我红二、六军团将妄图消灭我军的国民党军第85师全歼在板栗园东南利夫田谷地,并击毙第85师长谢彬,俘敌1000余人,缴获枪械近1000支以及迫击炮6门。板栗园伏击战的胜利,迫使国民党的鄂军纷纷后撤,而湖南之敌也相继收缩兵力转入防御,国民党军队对湘鄂川黔苏区的“围剿”旋即宣告失败。

这里取得的成功战例被记入了中国革命军事史;这里召开过红军史上著名的会议;这里埋葬着革命烈士的忠骨;这里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这里的红色血脉生生不息。

走进“湘鄂边苏区”精品线路:湖北省恩施宣恩县板栗园大捷遗址——恩施州咸丰大村会议遗址——咸丰忠堡大捷遗址及烈士陵园——来凤县张富清先进事迹展馆——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湘鄂边苏区革命文物陈列馆——五里坪革命旧址群——红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鼓锣山三十二烈士殉难处——中营镇红岩红三军军部旧址——段德昌囚居处旧址——工农革命军邬阳关收编“神兵”旧址——巴东县金果坪红三军烈士陵园——贺龙旧居——红三军枪炮局——段德昌烈士墓——建始官店照京坪革命历史陈列馆。重温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板栗园大捷遗址

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板栗园大捷遗址位于恩施州宣恩县李家河镇利福田村。板栗园大捷是继咸丰忠堡大捷之后,红二、六军团在鄂西的又一次大捷。这也是我军利用运动战、伏击战,实现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一个成功战例,被记入中国革命军事史。

1935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在湘西龙山县一带开展群众工作,并进行整训和待机。

7月30日至8月1日,国民党军湘鄂川黔边区“剿匪”总司令徐源泉,为加强来凤至宣恩的封锁线,防止红军进人鄂西,先后命令第34师主力和第48师一个旅分别由湖北鹤峰以西的太平镇和宣恩以南的高罗向沙道沟推进。并以第85师经宣恩西南的小关开往李家河;以在高罗的暂编第4旅一部占领水田坝;以在来凤的第123旅占领李家河,掩护第34师主力等部开进。

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政治委员任弼时决定利用第85师由江西新到鄂西情况不熟的有利条件,以伏击或截击的战法,求歼其于运动中。遂率部由龙山以东的兴隆街向沙道沟佯动。国民党军判断红军将打击由太平镇、高罗南下的第34师或第48师的一个旅,急令其停止前进,严加戒备。8月3日晨,第85师仍按原计划向李家河前进。此时,红军突然改变行动方向,由沙道沟附近山间捷径向西南急进,于11时许赶至第85师必经的板栗园东南利夫田谷地设伏。一个小时后,第85师进人伏击地域,红二、红六军团突然发起多路猛攻,将其截成数段。战至23时,全歼第85师师部另2个团又1个营,击毙其师长谢彬,俘1000余人,缴获枪近1000支、迫击炮6门。

为纪念板栗园大捷,2005年,在昔日战场建立了板栗园大捷纪念碑

恩施州咸丰大村会议遗址

恩施州咸丰大村会议遗址位于恩施州咸丰县小村乡大村村。1933年12月,红三军退出湘鄂边苏区,转移到如今咸丰县小村乡大村一带。任弼时受中央委托,跋涉千里、历经艰辛来到鄂西与贺龙、关向应汇合,并于1933年12月19日在大村集镇水井湾主持召开了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这就是红军史上著名的大村会议。

大村会议从1933年12月19日至21日,历时3天,讨论了湘鄂边苏区革命失败的教训、当时任务及红三军行动方针,讨论了肃反问题,纠正了夏曦在湘鄂边根据地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错误,夏曦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作了自我批评。会议基本上取消了夏曦的军事指挥权,作出了《关于巩固和发展湘鄂边苏区,争取革命战争胜利的任务决定》,并把“恢复湘鄂边区”的口号改成“创建湘鄂川黔新苏区”的口号。

这次会议,被称为红三军史上的“遵义会议”。

咸丰忠堡大捷遗址及烈士陵园

忠堡大捷是红二、六军团战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列,已被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红二、六军团转战湘鄂川黔,牵制10倍于己之敌,策应中央红军胜利北上,为革命成功和民族解放立下不朽功勋。忠堡大捷遗址,为纪念“忠堡大捷”战役而修建,是咸丰县唯一一处省级烈士陵园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国家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名录》,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总体建设方案》,是远近闻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反腐倡廉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凤县张富清先进事迹展馆

张富清,1924年出生于陕西汉中洋县马畅镇双庙村一个贫农家庭。1948年3月,24岁的张富清参军,成为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历次战斗中都是冲锋在前。由于作战勇猛,当年8月,他被连队推荐火线入党,成为预备党员。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53年3月至1954年12月,张富清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文化速成中学学习。1955年1月退役转业时,张富清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赴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

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在展馆内,可以通过现场讲解、展板图文、观看视频及实物展示等方式,重温老英雄峥嵘的革命岁月和光辉战斗历程。

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段德昌路9号,是满山红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陵园占地192亩。全国著名烈士、红军高级将领、中国36位军事家之一、红九师师长段德昌,红军高级将领,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的红九师参谋长兼第五路军总指挥、湘鄂边独立团团长王炳南,红军著名女干部、湘鄂边苏区创始人之一、贺龙元帅亲大姐贺英三位烈士的忠骨就安葬于此。2005年2月,被确定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线路上的主要景点”,2009年5月,被中宣部确立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1928年到1935年,鹤峰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发展和保卫红色政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59年,中共鹤峰县委、鹤峰县人民委员会为了缅怀先烈,激励、教育群众,决定在城南满山红建立烈士陵园。1978年,陵园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并正式定名为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陵园的主要建筑物包括楼牌、贺龙铜像、烈士祠、纪念碑和主墓群。

湘鄂边苏区革命文物陈列馆

主要反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鹤峰土家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巩固和发展以鹤峰为中心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史全过程。陈列面积400平方米,展出革命文物精品167件,重要展品有大道会革命军颁发的委状、共产党员陈子杰用过的佩章、贺龙亲手制作的体育用具――石担、鼓锣山红军32烈士殉难遗物――步枪碎件、刺刀等。

五里坪革命旧址群

五里坪革命旧址位于鹤峰县五里乡五里坪老街中段,布局整齐,保存完好,街道全长150米。旧址分别排列于街道两则,均系悬山式穿斗结构木房,共117间,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分别有联县政府,共青团湘鄂边特委机关、区苏维埃政府、合作社、会场、关押提审犯人处、医院、驻军等旧址。   

1929年6月,鹤峰县九区农民协会在这里成立,1930年4月改称第九区苏维埃政府。1931年春,“中华苏维埃湘鄂边联县政府”及“中共湘鄂边特委机关”等机构相继迁入五里坪,这里成了湘鄂边苏区的中心。   

联县政府在五里坪老街中段南侧,共六大间,目前尚剩三大间,分上下两层,旧址现略向东倾斜,但基本保持原貌。1929年至1930年,红四军曾三次驻扎五里坪,贺龙两次居住于此。   

五里坪革命旧址是研究湘鄂西武装割据的战略后方和总策源地湘鄂边苏区的代表性遗存,是研究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孕育过程的实物依据。五里坪革命旧址是全国最早以土家族苗族白族为主体的革命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武装夺取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载体和土家族民族精神的凝集与物化。

红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

红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位于鹤峰县走马镇古城村老街。1929年4月至1933年2月,中共湘鄂西前委、红四军军部、红二军团前委、红二军团指挥部、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红三军军部均在此办公。贺龙在这里亲自指挥了著名的走马坪收编。该旧址建于民国年间,坐东南朝西北,为悬山顶穿斗结构木质板装瓦房。七柱六棋,四扇三大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面阔三间12.3米,进深两间11米,前檐柱高4.55米、后檐柱高2.65米、中柱高6.6米。该旧址是研究红二军团历史的重要实物材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图片来源于中国宣恩网、咸丰文旅、满山红景区、鹤峰县融媒体中心、“百年党史上的湖北”视频截图)

责编:杨晓君

Hash:d04c5302820081a73926d3b9e1b06acfaf63ec83

声明:此文由 文旅中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