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丨镇海卫儒学(一)沿革

_

悦 读

_

《漳南儒风》之九

洪 达 勇 文 / 江 阎 图

镇海卫儒学

(一)沿革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朱元璋之命在沿海建卫,于漳浦县东北一百一十里处建筑镇海卫城。镇海卫城在漳浦县二十三都,太武山之南,鸿儒江之北。清康熙六年(1667年)裁卫,只称镇海,隶属漳浦县。雍正十一年(1733年)划归海澄县管辖。1960年海澄县和龙溪县合并为龙海县。镇海今为行政村,隶属龙海市隆教畲族乡。

镇海卫城——东门

镇海卫城——南城墙遗址

镇海卫隶属福建都指挥使司,为军事指挥机构,镇海卫城内有前、后、左、右、中5个千户所( 成化七年, 即1471年,调后千户所戍守龙岩,改隶漳州卫),并辖陆鳌、铜山、玄钟三个守御千户所。城里守卫的士兵少则1000多人,多则5300多人,加上城中军眷,可谓人丁兴旺。然镇海卫初无设学,城中军籍子弟求学甚为不便。宣德七年(1432年),宪佥林时槐建议卫之学子依附漳浦儒学教养,照例科贡。正统年间,卫城中诸生提出镇海离漳浦县城较远,请求自行设学。后巡抚成规以各生告艰,允令私设学校。景泰四年(1453年),卫人周瑛由莆田县学中举,首登科第,七年(1456年)郑普由兴化府学中举。受此激励,卫人更加重视教育。成化七年(1471年),巡抚周谟创文公祠,延师讲解,此后开始人才辈出。

镇海卫城——南门瓮城

镇海卫城——南门孔道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卫指挥使张文请求照平海卫之例建立儒学,指挥使田霳复申前奏,未得明确许可。但卫人等不及了。道宪副使邵庄、丁养浩改文公祠为庙,塑先圣四像,东建讲堂。宪佥张藩、杜某、余本实等买屋舍、菜园,添设号房。宪副陆某、龚嵩查得附城牧马地尚未征税,提议逐年收税以供祭费。至此规模初具,而建学之由始著。正德六年(1511年),指挥使田霳准生员吴仕举等呈,仍复申请。

镇海卫城——小土地庙(天启二年建)

嘉靖元年(1522年),巡抚御史、尚书王以旂从诸生之请复奏。二年(1523年),王以旂因指挥同知徐麒之请,复奏吏部附写官制、铨官、铸印,当年降制到卫。三年(1524年),始建学立师。四年(1525年),江西乐平人范瑛任镇海卫首任教授,感慨“明伦堂未备,无以成学校,春秋无祭,何以能报本”,上报情况。五年(1526年),通判施福、指挥同知徐麒移圣贤像于前堂,翼以两庑,大成门增置十哲。改旧庙为明伦堂,堂后为间舍。置文公像于左堂,置延平像于神祖祠。然堂庙法制未全。府学训导郑廷望重估费,漳浦推官黄直发公帑中四十金,遣漳浦县学训导彭潜赍金至学。指挥使祝正隆于大成门前营地九间,范瑛率诸生吴仕举、张俊等砌三级阶,岑甬道,周围用石头垒起高墙,立棂星三门。修建后的文庙地倚山面海,阔九丈八尺,直深二十四丈八尺。这次修建工程耗时近一年,始于五年(1526年)冬十月, 落成于六年(1527年)九月,卫人石腆作《重镌请建镇海卫圣庙儒学石碑记》。

镇海卫碑刻——指挥同知徐麒

此时,讲堂位于原佛堂之地,文庙位于原前千户所之地。庙、学分隔两处,每月朔望师生展谒多有不便。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龙溪训导张奋扬代理卫学教事,提议将庙学合而为一,与斋长(学舍领班)林大器、陆幼廉倡议变卖田堂地基,卸撤瓦石,移建明伦堂于文庙之西。卫人林子弼、朱德业等倡呈军钞助之。通学大夫士又议敛分金,买陈鹤屋地一所,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即将动工,因张奋扬以丁忧回乡未果。卫学教授胡颢到任后,与林大器、陆幼廉毅图厥成。指挥使徐濂派百户李贡领钞银二百九十五两,斋长翁黎献总其纲,吴仕琠、丘一山副之。工程历时七年,至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冬十月而明伦堂耸起。至此,镇海卫学规模方成,规制为左庙右学,教谕署在学堂之后。

嘉靖四十年(1561年)闰五月十三日夜,饶平人张琏等从镇海卫城水门潜入,官军毫无戒备,卫城陷落,军民被掠杀无数。镇海卫经此劫难,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儒学更是倾废失修,正殿廊庑坍圮大半。教授李纯仁、陈惟一屡次请修未果。

隆庆三年(1569年),总兵张元勋重修卫城,收拾残破,但卫学依然未复旧观。

万历二年(1574年),大成门坠为平地,知府差官估值,给钞金一百五十两。教授谢忠奋然力任,矢志管理,一瓦一木,动经心力,经历胡泽奉命督工。肇工于三年(1575年)冬,四年(1576年)春三月告成。于是正殿峨然,两庑翼然,月台井然,大成、棂星二门嶫然、岿然。七年(1579年),卫人黄曰谨作《镇海学创修堂庙新给廪粮造祭器竖泮宫碑》。在历任指挥使的大力支持下,儒学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完善。

镇海卫学碑(局部)

镇海——鸿江书院碑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九月,清廷实行大规模迁界,镇海卫城在界外,卫城遂废。城内民房被毁,公署、寺庙等全都付之一炬,儒学也在劫难逃。卫城生气销尽,满目荒凉。

康熙元年(1662年),卫学迁移,教官奉裁,名存实亡。十七年(1678年)裁镇海卫学。康熙年间,著名学者、曾任乾隆皇帝老师的漳浦人蔡世远撰写《请复镇海卫学公启》一文,向礼部请求恢复镇海卫学建制,未获批准。

康熙五十年(1711年),漳浦知县汪绅文(康熙四十九年至雍正五年任,即1710—1727年)在镇海建义学,招集学生,捐俸延师,按月会课其中,镇海文教薪火重燃。他于关帝庙旧址建义学,前楹仍祀关羽,后楹祀朱子,诸生肄业其中。截至雍正四年(1726年),他撰写《义学碑记》时,镇海已有九名学子取得生员资格。后义学越办越兴盛,镇海又增立鸿江书院,海疆边城,书声琅琅。

镇海义学碑

2008年,镇海村人重修关帝庙(即镇海义学),将孔庙(文庙)与关帝庙(武庙)合二为一,内祀文昌帝君、孔子、关羽等。庙中有石碑三通,分别是清雍正四年(1726年)《义学碑记》,道光十八年(1838年)《镇海义学捐题》及同治元年(1862年)《重修鸿江书院捐金姓氏》。文庙旧址现成为村民菜园,明伦堂旧址则为村民宅基地。

镇海义学(原武庙)

镇海义学——文庙

编辑/版式 :卢爽娜

责编:郑炳文

审核:许丽君

监制:蔡宇飞

_

林枢楼

Hash:4f4b7a4ac53dc29f7141509c1fe7081163f552a9

声明:此文由 漳州市图书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