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出了个清朝乾隆御前侍卫

“松罗声声喜报传,文韬武略伟奇男,御前侍卫威风凛,‘魁星踢斗’美名扬。”在漳州科举史,文有状元林震,武有榜眼黄国梁,一文一武,家喻户晓。可在南靖县靖城镇尚寨村有位清朝乾隆御前侍卫、武状元吴锡璋却鲜为人知。近日,为了更好地纪念自己的祖宗吴锡璋,吴氏后裔拟在原址上复建“御前侍卫府”,以彰显祖宗御赐之尊荣。

在吴国安家中,吴国安向笔者引见了一把锈迹斑斑的黑色纯铁大刀,古称“青龙偃月刀”,它刀柄2.3米,刀刃0.97米,刀柄周长20厘米,重达120斤,刀柄上刻有“张茂智造”四个字;在两三个人使劲下才把这把大刀从密室里抬到厅堂中。

吴国安动情地说,这是祖辈吴锡璋遗留下来的古兵器,是他平时在练功时使用的练功刀,珍藏至今已两百多年了,家人将其视若珍宝,真不敢想象,当年祖宗是怎样挥动这把沉甸甸的铁刀。这把铁刀,平常是放置在家里,没开口,一般不敢轻易示于人。在吴国安的一座老屋前,至今还存放两块高一尺有余、重约300斤的梯形练功石,这块练功石是吴锡璋平时锻炼的器材,每天起床后,他就用双手抓起它,使劲左右上下来回晃动,以增强其臂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后,吴锡璋挥舞着这块练功石,真正做到运转如飞而脸不红,心不跳。

据悉,清朝乾隆十三年(即公元1748年),吴锡璋出生在尚寨村一位家底比较殷实的大户人家,自幼喜文好武,到处拜师学艺,加上聪颖过人,朝夕习武,苦练不辍,因此,十八班武艺,样样精通。长大后,身材魁梧的他,一块一百来斤的石盆在手,能够轻易地举过头,臂力大无穷,委实令人叹服。据祖辈口口相传,有一年夏天,吴锡璋到邻社看戏,由于没带雨具,为了遮雨,他只好顺手将石臼斗笠戴回家。公元1768年,松罗房十三代、21岁的吴锡璋参加乡试,一试中举,后来,他又进京参加两次会试,均名落孙山,生性倔强的他不服气,回家潜心苦练武艺,清乾隆四十年(即公元1775年),武举吴锡璋参加第三次会试,终于顺利通过,金榜题名,名列三甲。

后来在殿试时还发生一段小插曲:或许是旅途疲惫,还是精神紧张,吴锡璋在挥舞大刀时竟然脱手而落,在电光石火之间,说时迟,那时快,吴锡璋在情急之下,右脚连忙做个勾腿动作,将大刀勾住,然后又往上使劲一抛,双手接住,一个横刀立马姿势后,又神情自若地耍起来,大刀所到之处,呼呼生风,果然飒爽英姿,威风凛凛,整个套路做到天衣无缝,非常完美,没有漏出一点破绽,乾隆皇帝见了,龙颜大悦,问其是何招式?吴锡璋急中生智,忙答曰:“魁星踢斗”,于是,他被乾隆皇帝钦点第一甲第一名武状元,授御前侍卫官职,晋封四品武德骑尉,还恩准回家乡修建御前侍卫府,天妒英才,可惜吴锡璋在京任职三年多后,不幸染疾逝世,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后来,其妻也离世,后人将夫妻俩的遗骨合葬在尚寨村麒麟山脚下,墓碑上镌刻:“御前侍卫武德骑尉肃杰吴老先生暨诰授四品恭人怀顺刘氏佳城”等字样,有块由乾隆帝钦赐的“御前侍卫府”匾额,弥足珍贵,至今还珍藏在吴国安家中。

“御前侍卫”“钦点第一甲第一名”即武状元,尚寨村吴氏众后裔异口同声坚定地认为就是武状元,因为一招漂亮的“魁星踢斗”,致使乾隆皇帝龙颜大悦,因此特赐、钦点他为武状元。笔者查阅了民国版的《南靖县志》与《渤海吴氏尚寨族谱》中有关武举科进士、状元篇记载,也证明了这一说法:“吴锡璋,男,乾隆四十年,公历1775年,乙未科第一甲第一名武状元,钦点御前侍卫。”

为此,笔者打电话咨询了已退休的南靖县文物工作者江清溪老师,江老师到尚寨村考究古迹后说,吴锡璋的功名应该是武状元,因为只有武状元才有资格拥有底座镶龙的八角旗杆。吴国安说,为了恢复文物古迹,吴氏族人纷纷献言献策出资筹建,在不久的将来,一座崭新、庄严的“御前侍卫府”将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为南靖争光添彩。

来源:南靖之窗

Hash:ec499fac3af9d2faeae0d75cfe26a8bd54c1440e

声明:此文由 话说漳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