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 | 走进魏家庄

(写于魏家庄片区拆除前夕)

走进魏家庄片区,沉下心来一步一步地走,便能走到历史的那一端;静下心来细细地体味,便能感受到一种厚重,领略到一种沧桑。

这里,曾经是商埠最繁华的商贸区域之一。经二路上人影幢幢,南岗子里丝竹声声。

这里,曾经是商埠最高档的住宅区域之一。深宅大院森严静谧,四合楼房雕梁画栋。

然而,岁月无情,风雨冷酷,这一切都早已经成了明日黄花

残破的墙面,班驳的大门,那是风雨侵蚀的印记。高大的门洞里走出来一位老人,佝偻着身躯,那是因为他身上的岁月积累得太沉重了。

那些人,那些街巷

二百年前,魏家庄一带杂草丛生,荒冢遍地。清朝道光年间,长清县境内水患频仍,魏、曹两姓先后迁徙至此,这里遂成村落。因魏姓来此最早且人口较多,故名“魏家庄”。

长清距离济南不算太远,这种小规模的迁徙也谈不上悲壮。然而,那种扶老携幼的情景依然令人动容,那种离别故土的心境依然难以描述。

自清朝后期到民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间,济南周边的外地移民与日俱增。而魏家庄也由最早的魏、曹两姓扩展为一个多姓氏的区域。在这里生息繁衍的人们,他们的祖上十之八九都是外地移民,而他们究竟来自何方,却很难一一考证了。

南开埠以后,时任新军第五镇统制的张怀芝在魏家庄西北隅兴建了新市场,这里便成了一块风水宝地,人口骤增。在这里建宅居住的人群中,平民百姓有之,商人职员有之,军界要人有之。而这一带的范围也在逐年扩大,成为一片官商民杂居的区域。

经四路北边的麟祥街,早在开埠以前就已形成,当时叫作“南魏家庄”。麟祥门开通后,改为“麟祥街”,后来曾一度叫作“林祥街”。

在魏家庄街与麟祥街之间,还有一条形成于民国初期的街道,名为“奎盛街”。这三条街都是东西走向,往西能通向纬一路,往东能通向人民商场。魏家庄街在东端拐了个弯,出去便是经二路了。

在这三条街中,奎盛街最为静谧,而麟祥街和魏家庄街却十分喧嚣。街与街之间,有数条南北走向的胡同,把这一带隔成了大小不一的数块区域。

民国初期,山东省督军张树元在这里大规模建房,形成胡同后,取名“树德里”。

陕西省军务帮办吴新田也在此处建了多处住宅,将形成的胡同定名为“民康里”。

1919年,山西人解宝善在其先人开设的“解家窑”遗址上建了多处住宅,用自己的名字将形成的胡同命名为“宝善里”。

1925年,贾姓商人在此建宅并形成胡同。因其店铺字号为“容德堂”,遂取店铺字号中的“德”字,将胡同命名为“德安里”。

张怀芝兴建新市场时,在魏家庄尚有一处地产,辟为“松菊花园”。到了1930年,张怀芝年事已高,而他在趵突泉西侧修建的万竹园也已经竣工,便将魏家庄的“松菊花园”卖给了李、张、陈、龚等四姓。这四姓均为殷实人家,他们在此处先后建造了住宅。李姓开设“同立兴锉厂”,张姓做买卖,字号为“大生堂”。形成胡同后,取李、张两姓作坊、店铺字号中各一字,定名为“同生里”。后来,张怀芝五太太所生的女儿嫁给了同生里的陈家,陈家后人在这里尚有部分房产。

无论是街还是巷,也无论是何人建宅后形成的街巷,在命名上都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表达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那些人,那些房子

徜徉在魏家庄的街巷里,大小四合院随处可见,而不少小洋楼也散布其间。透过破败的表象,早年的风采依稀可辨。

民康里南端,两处四合院东西相对。院内的正房均为前出厦,带回廊。同一形制的院落还有两处,但均已破败不堪了。

这几处四合院建于民国初期,是安徽人吴新田的房产。据《市中区地名志》记载,陕西省督军吴新田在此建宅多处并形成胡同,取名“民康里”。实际上,吴新田从未担任过陕西省督军,而是在1922年担任过陕南镇守使和陕西省军务帮办,1926年还担任过陕南护军使。

吴新田之所以能够在济南建造房产,很可能与曾经担任过山东省督军的张怀芝不无关系。吴、张二人早年同属皖系,后又同归直系。张怀芝卸去山东省督军后,于1917年12月出任湘赣陆军检阅使,率部入湘。其间,吴新田亦驻兵湖南,在皖系张敬尧部担任岳阳镇守使和旅长。大约在此时,吴新田与张怀芝开始有了交往。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以直系惨败而告终,吴新田于次年下野后寓居天津,而张怀芝也在同一时期去职赋闲,在天津居住。由此可见,吴新田通过张怀芝在魏家庄建造房产,似无疑问。1926年以后,吴新田先投冯玉祥,后投李宗仁,1946年脱离军界后仍然寓居天津,1949年去了台湾。吴新田一生辗转南北,从未在济南居住过,他在魏家庄建房,无非是一种投资手段罢了。而他的这些房产,在数十年间几易其主,最终都成为“公房”了。

民康里北端的4号和6号,是两座连为一体的二层四合楼,均保存得十分完好。从外面西侧看,南楼与北楼紧紧贴在一起,中间有一道直缝。由此可见,这两座楼并非同时建成。

与一般二层楼相比,这两座四合楼要高出许多。门楼乃中西合璧,两旁是爱奥尼克立柱,上面则覆以青瓦。门洞呈拱形,深有数米。里面的天井方方正正,楼梯设在东侧的角上。二楼的木质游廊环绕一周,完好如初。门窗制作精美,古色古香。这两座四合楼在济南属于孤例,已被列为“省级优秀建筑”。

这两座楼,系由单县人张星五先后建成。张星五早年当律师,后来出任济南律师公会会长和济南道院红卍字会会长。至于建成年代和用途,南楼内有文字介绍,说此楼于1928年建成,曾是山东红卍字会施诊所。此说是否有误,不得而知。

德里位于魏家庄中部,《济南市地名志》中记载:民国初年,山东省督军张树元在此建楼六栋、平房五处,赠予其姐夫王其凤的后代。

张树元系无棣县南关村人,日本士官学校炮兵科毕业。1912年以后,任北洋陆军第五师师长、山东省军务帮办,驻防历城和潍县。1918年担任山东省督军兼署省长,1919年遭山东省议会弹劾,于年底被北京政府免去本兼各职。1924年复出,在段祺瑞临时执政府任军事厅厅长。1926年段祺瑞下台后,张树元遂寓居天津,于1934年在老家无棣病故。

从张树元的经历来看,他在魏家庄大规模建造住宅的年代,当在1912年至1924年之间。至于他将房产赠予其姐夫王其凤的后代一说,并无可靠佐证。而且,魏家庄的老住户均称“整个树德里都是张家的”,并不知道有王姓在此居住。

早年,树德里北口曾有一个拱形门洞,并装有大门,给人以独门独户之感。里面的数座楼房,均为二层小洋楼。在一处院子里,坐落着两座形制相同的二层楼,地下半层,地上一层半,均是西式风格,坊间俗称“地楼”。如今,这两座楼内早已无人居住了,整个院子里悄无声息。南楼的墙壁上,用红漆书写的标语虽然已经失去了本色,但依然可以辨认出“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一行大字。院子里的葡萄架上,干枯的细枝不时被风吹落下来,一片肃杀之气。

魏家庄东段路北,有两处形制迥异的建筑,一处是三进的四合院,一处是带院子的小洋楼,这便是所谓的“张家公馆”了。主人张培荣,系河南正阳县人。1923年,张培荣在山东担任兖州镇守使,大约也是通过张怀芝的关系,在这里建造了几处住宅。张培荣有一妻二妾,分别住在四合院与小洋楼内。1928年北伐军逼近济南时,张培荣弃家眷而逃。其妻侯芳缘为了保住家产,将公馆改成庵堂,与张培荣的两个小妾一变而成了尼姑。史料中将这里叫作“菩提寺”,坊间俗称“姑子庵”。

如今的“张家公馆”早已经成为大杂院儿了。高大的门洞破旧不堪,三进的院落面目全非。那座小洋楼更没了昔日的模样儿,令人不忍目睹了。

魏家庄中段,有一座青砖到顶的二层楼,上下共有数十个房间。从楼房的形制来看,似是一处妓院或是客栈,但它最初的主人究竟是何方人氏以及建于何时,均无资料可稽。这座楼房保存得比较好,里面住着好多户人家。

魏家庄东口,一座日式建筑坐落在街畔。从外面看并不高大,但里面却有阁楼。这座房子建于日伪时期,是一位王姓商人的房产,后来卖给了闫、马、李三姓。

早年,魏家庄一带的建筑比较整齐,无论是平房还是楼房,既能独立成章又与周围的环境互为照应。后来,人口的增长没了节制,随意搭建的房舍比比皆是,这一带便越来越凌乱,从而被叫作“棚户区”了。

那些人,那些商号

或许是巧合,魏家庄一带的大院、洋楼几乎全归张姓所有,而真正让魏家庄出名的竟然也是张姓。

早年,一提起魏家庄,可谓妇孺皆知。魏家庄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为这里有“张家公馆”、“红卍字会”、“姑子庵”之类的建筑,而是因为魏家庄西首有一个不算太大的“玉记扒鸡店”。对这里的口蘑脱骨扒鸡,济南人称之为“魏家庄扒鸡”,并因为扒鸡的缘故而记住了魏家庄。

“玉记扒鸡店”的创始人叫张玉孝,而这一名吃却是他父亲张诚研制出来的。张诚曾在山东巡抚丁宝桢手下当差,后来辞去官差,在老城的县东巷开设了一个饭庄,并研制出了“口蘑脱骨扒鸡”。张玉孝得父亲真传,后来在魏家庄西首专门制售扒鸡,并在名字中取一“玉”字,将字号定为“玉记扒鸡店”。开业以后,生意日渐兴隆

张玉孝之子张润生接手“玉记”以后,又对扒鸡的制作技术做了许多改进,使这一名吃日臻完美。彼时,“魏家庄扒鸡”独步济南,与“北京烤鸭”、“道口烧鸡”齐名,成了名闻遐迩的地方名吃。而魏家庄也和这一名吃紧紧地连在一起,妇孺皆知了。

后来,“玉记扒鸡店”被迫关闭,而“国营玉记扒鸡店”却在对面开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张润生挂出了“老玉记”的招牌,很快便被济南人所知晓,纷至沓来。一时,路南的私营“老玉记”门庭若市,而路北的国营“玉记”则门可罗雀,不久便关门大吉了。

魏家庄西首的新市场南口旁边,曾经有一个包子铺,专卖素馅儿包子。这家铺子系长清人赵君祥于上世纪40年代初开设的。他所制作的包子个儿大馅儿足,口味儿独特,冠以“长清大素包”之名,很快便不胫而走。后来,这家包子铺并入位于新市场内的新梅村饭店,“长清大素包”依然享有盛名。新梅村饭店是一座仿古二层楼,这里的“长清大素包”、“蟹壳黄”以及“状元饺”均是为人所称道的风味小吃。上世纪80年代以后,新梅村饭店每况愈下,停业后曾经改作他用。最后几年,饭店外面挂着一块书有“新市场浴池”字样的牌子,但却大门紧闭,罕有人至。

从魏家庄南行数百米,便是麟祥街了。旧时的麟祥街上,店铺、作坊一家挨着一家,从早到晚人流不断。1923年,徐圣甫在麟祥街西口的纬一路上创办了“亚美公司”,使用机器兼以手工方式生产台秤,畅销全国各地。“亚美公司”是济南最早生产衡器的企业,济南解放后成了国有企业,先后改名为“济南台秤厂”和“济南衡器厂”,后来迁往他处,发展成为“金钟衡器集团”了。

魏家庄一带商号众多,得益于济南开埠和新市场的建立。这里繁华、新潮,领了几十年的风骚。而今,除了“老玉记”以外,早年的老商号都先后遁迹,均已不复存在了。

尾声

走进魏家庄片区,似乎尚能领略到一丝早年的遗风。在魏家庄街上,两旁的摊点从东到西一字排开,乱而无序。这里的摊贩,都是做些小本生意,有当地居民,也有外地人。尽管市面上有几分喧嚣,但和早年的繁华已经相去甚远了。

在这片区域内,东北隅和西南隅各有一座高高耸立的建筑,分别是一座25层的住宅楼和一座12层的宾馆。从远处看,这两座大厦刚劲挺拔,大有鹤立鸡群之势。而站在高处往下看,魏家庄一带的民居却是那么低矮和逼仄,与这两座高层建筑格格不入。在向高空发展的年代,魏家庄的低矮建筑注定要被拆除了。

近年,万达看中了这片风水宝地,大兴土木,建起了“万达广场”。那些曾经在这里居住、生活了数代的人们,或许都已经住进了楼房,开始了另一种生活。

而那些历史的积淀呢?不知是否还有人留在记忆中。

Hash:d9031f1eb0e9bc0390c97fa3d857a32e7af309fb

声明:此文由 明府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