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出生于河北沧州,为什么却葬在了山东泰山?原来跟郭沫若有关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出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沧州市),祖籍是安徽省巢县,一生转战天下,大多活跃于陕西、河南两省,但是他去世后,墓地却建在了山东泰山脚下,这是怎么回事呢?
1948年7月底,冯玉祥结束对美国的考察,乘坐“胜利号”轮船归国。9月1日,轮船在里海向前苏联敖德萨港行进时,突发大火,冯玉祥因大火浓烟窒息而死,终年66岁。
冯玉祥去世后,苏联按照陆军最高礼仪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并按照其生前预立遗嘱,将遗体火化,骨灰则由冯玉祥遗孀李德全从莫斯科辗转带回北京。
之后的几年间,冯玉祥的骨灰一直没有被及时安置,原因之一就是冯玉祥生前的遗嘱。冯玉祥一生曾五立遗嘱,1933年那次 提到了身后之事:“我父亲、母亲的坟在峪道河。我死了亦埋在他们的附近。”
但1948年最后一次遗嘱中却又说:“我死后最好焚成灰,扔到太平洋里……还是深埋六尺种树,不把我的肥料白白的完了,将来树长成后给学校和图书馆做桌椅用。”
这就导致了冯玉祥后人一时不知怎么处理为好,后来他的几个生前好友郭沫若、张治中等都很关注此事,而李德全表示愿意听听他们的建议。
郭沫若考虑到,冯玉祥曾在1932年和1933年两次隐居于泰山,再加上中国一直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说法,于是建议将冯玉祥葬在泰山脚下。
这个建议得到冯家人的一致赞同,最终冯玉祥墓于1952年在山东泰安破土动工,1953年10月15日举行了骨灰安葬仪式。
冯玉祥墓位于西溪口东侧,削山而建,前临深涧,背依泰山,坐东朝西,气势恢宏。墓上镌有郭沫若所题“冯玉祥先生之墓”七个金色大字,下面还刻有隶书冯玉祥生前的自题诗《我》:
平民生,平民活。 不讲美,不求阔。 只求为民,只求为国。 奋斗不已,守诚守拙。 此志不移,誓死抗倭。 尽心尽力,我写我说。 咬紧牙关,我便是我。 努力努力,一点不错。墓前还有四层台阶六十六级,代表了冯玉祥一生的四个阶段,以及六十六年寿命。墓的左侧还有冯玉祥的第一任妻子刘德贞之墓。
刘德贞是北洋系大佬陆建章的内侄女,1905年嫁给当时还是北洋军第六镇小排长的冯玉祥,为其生下2男3女,1923年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起初刘德贞被葬于北京,在冯玉祥墓地建好后,也被迁移至泰山脚下,与丈夫合葬在了一起。
中为李德全
李德全毕业于京师女子协和大学,1924年与冯玉祥结婚,婚后生有三女一子。冯玉祥去世后,她一直留在北京工作,是我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1972年因病去世,享年76岁。李德全死后没有再葬于冯玉祥墓旁,而是被葬在了八宝山公墓。
Hash:d55831db1bfbc9a12d837a173b3e012c2bac19db
声明:此文由 渔樵讲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