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口“大桥老井”都沉淀着一段历史
每一口“大桥老井”都沉淀着一段历史,一口井养育着一方人。
夏日,它给人们送去一丝清凉;
冬日,它给人们带来一份甘甜。
【圣容寺双井】 慧眼八边映日月
在千年古刹圣容寺内,大殿前的两棵银杏树翁蓊郁郁。古银杏树下,相距7.5米的正八边形宋代双井坐落东西,西井坛高约10厘米,东井坛高约20厘米,恰似大殿前的双目慧眼。
圣容寺法师告诉记者,圣容寺始建于宋代,清代重建,是与吉林、甘肃、金昌等地的圣容寺相媲美的千年古寺。寺院四面环水,似为龙身;殿前有古银杏树两珠,高10余米,枝叶繁茂,似为龙角;正八边形宋代古井两口,似为龙眼,井栏考证为武康石质,故而当地人也把圣容寺叫做“龙头寺”。“水月通禅寂,鱼龙闻梵声”,每日晨钟暮鼓,香烟袅袅,明烛辉辉,乃圣容寺一大奇观。
相传,圣容寺开山始祖寿峰和尚原是苏州某寺院方丈,一日到镇扬一带名刹朝拜,途经双江口(在圣容寺南约三华里,为一个沿江停靠码头)登岸,发觉这里是块龙地,便随缘发愿买地建了此庙。1995年,当地群众在此挖掘出古井,其井水煮沸后即为红色,更为圣容寺增添了几分神秘。
【大桥铜井】 滋养老街几代人
走进条石街,穿过青砖灰瓦的民居建筑群,在距刘家大院仅有一箭之遥的巷道里,铜井默默伫立。20块长条石砌成的井台上,曾留下数不清的脚印,数不清的欢声笑语。
“青石凿洞作井圈,铜块打眼井底沉,老铜井养育了老街百姓几代人。”与铜井朝夕相伴70多年的张翠兰告诉记者,孩提时,她听爷爷说过,老祖“李小元”是一方有名的老中医,因救活镇江一大户子嗣,大户捐资凿铜井谢恩。老井采用呈蜂窝状的圆形铜块垫底,一可抑制污泥上翻,二可滤清水质,铜井由此而得名。井圈采用整块青石凿洞而成,当时用大船从镇江运抵大桥。“抗战期间,铜块被日本鬼子强行捞走。”
“这口井约有200年历史……”塌扒街的耄耋老人华玉如说,他也是喝这口井水长大的,小时候就看到,打水的绳子已在井圈内沿石壁上留下了几十道勒痕,有几道勒痕比大拇指还粗。民国时期,铜井除了供百姓淘米洗菜,还供童德祥酱园取水吊酱油。解放后,每年淘井一次,他自己也曾淘过井。“井水清澈甘冽、冬暖夏凉,大夏天喝上一大口,能从喉咙凉到肚脐眼。”
“一夜失井圈,铜井丢了魂……”张翠兰告诉记者,2014年7月的一天,铜井上方的青石井圈被盗,左右邻居一个个气愤得咬牙切齿,感觉被人在胸口剜掉了一块肉。
【杨墅古井】 岳飞抗金传佳话
隐于田园村落的杨墅古井,圈圈井壁布满青苔,井边的瓜果蔬菜生长茂盛。76岁的孙广成告诉记者,这口井已有800余年历史,它与南宋岳飞抗金有关,为周边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口古井。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率部南下进犯,宋高宗迁都临安。名将岳飞奉命出征,在此设指挥大营。养马场设在距此东南方三里之路的马场村(今三义村),练兵场设在郭家庄(今嘶马)。为阻击金兵南下,岳家军在当地百姓全力配合下,使用“悬羊击鼓”和“嘶马扬尘”等战术,与金兵展开恶战。岳家军将领孙革挥舞长柄大刀一路追杀,金兵丢盔弃甲,抱头鼠窜。部分金兵逃脱到南渡沙洲(扬中),岳飞率一部乘胜追击,让孙革率一部驻扎于杨墅休整和操练。
当时,从杨墅向南地域土沙田荒,村落稀零。仅杨墅一带庄势成型,住有几十户孙姓家族。为解决军队驻屯和当地百姓的生活用水问题,孙革一边操练兵士,一边查勘地势,开挖砌建了这口井,并在离井不远的地方,建造了十排营房和马棚。“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当年岳家军”,当地百姓口口相传。
长约2华里的嘶马老街,被誉为“龙龟之地”。一口近800年的古井,就坐落在西北角的龙头处。这口古井水质清纯,无论天气怎样干旱,井中的水位都不会下降,被当地群众称为“龙井”。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口古井花岗石的井坛已现多处裂痕,当地居民为保护老井坛,在其腰间用一片宽约4厘米、厚约0.4厘米的铁箍箍牢。
“圆口井栏缺一块,勒痕艰深,铁箍箍圈,让这口井的古味更浓了。”嘶马老街居民郭承礼如数家珍,早些年间,井体破损,集体拿出资金开挖修井,当挖到两米多深时,奇怪地发现离这口井的东西南北面一米多处,还有四个小井,上面有盖,打开井盖,取水一喝,这四个小井内的水不仅有些涩嘴,而且还带有苦味。
藏在下面的这四个小井的秘密被揭开后,人们啧啧称奇:为何中间大井的水质甘甜,而靠近它的四口井水却苦中带涩呢?老郭说,这口大井恰好打在通江的泉眼上,通过过滤的井水甘甜而清纯,且源源不绝。而藏于地下的四口小井却选址不当,水质欠佳。自从发现了这个秘密后,当地百姓对“龙井”敬畏有加。
Hash:aaaeefa06f708767ee37f6a3fee508af483eef54
声明:此文由 知行龙川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