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保安古墟”以前叫“宝安古墟”?

本文由吴沃根撰写,特此鸣谢!

爽朗仔

讲古仔

“保安古墟”原称“宝安古墟”

众所周知,位于大朗镇水口村与蔡边村交界处的“保安古墟”是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但可能没多少人知道,这个名字的叫法还存在一段被尘封的历史

小编从水口村两位老人口述,以及现存的石碑了解到,“保安古墟”的原称应该是“宝安古墟”,此外,记者还从现存的《东莞县志》上发现,该古墟应为“宝安古墟”。下来,小编就跟大家一起去追溯这段被尘封的历史。

“保安古墟”现址

“宝安县”原为东莞县前身

宝安之名从何而来呢?为了解答这些疑问,小编查阅了《东莞县志》中的相关记载。东莞历史上可知的县志有十五种,其中现存的有明天顺《东莞县志》、明崇祯《东莞县志》、清康熙《东莞县志》、清雍正《东莞县志》、清嘉庆《东莞县志》、民国陈伯陶《东莞县志》等七种。其中又以民国陈伯陶《东莞县志》最为详实,据该县志记载,东晋咸和六年(331),分南海郡为东官郡,领六县,这六县之一有宝安县(东莞县旧称,但辖地范围比现在的东莞大很多,含今天的东莞、中山、宝安、深圳香港等一带),此为东莞立县之始。

陈伯陶《东莞县志》

南朝齐时(413),东官郡迁郡治于安怀(现东莞大朗东),辖宝安等八县。唐至德二年(757)九月,宝安改名为东莞,县治由由大朗东(水口村黄屋围一带)移至到涌(今东莞旧市府所在地)。也就是说,大朗水口村曾经是东官郡治和东莞县治所在地。

然而,东莞为什么古称宝安呢?据记载,南朝时县治所在地近宝山(在黄江镇),宝山为附近较高山脉,故称宝安县。虽然唐代以后宝安县改作东莞县,但古人有怀旧的传统,在一些诗文和著作中依然称东莞为宝安,如明代厚街桥头人陈琏搜罗历代东莞诗作,成《宝安诗集》,又如清代茶山人邓淳辑有《宝安诗正》六十卷等,均说明后人喜欢用宝安指代东莞。

至今,水口村《张氏族谱》各房抄本中尚有“古县山”、“古县河”地名的记载,这可从侧面说明今天的水口村一带是古时的东莞县治所在地。因此,在南朝齐时的东莞县治所在地,即今天大朗镇水口村所建之墟,原称应为“宝安墟”。

古墟兴旺存碑纪念

“宝安古墟”始建于何年现不可考,所幸的是目前水口村还保存着两块宝贵的石碑,这两块石碑一块刻着“宝安古墟,民国七年立”,另一块刻着“宝安古墟 ,民国八年冬立”,两块石碑立石时间分别为1918年和1919年冬,只能说立墟一定是比1918年和1919年早很多年。

“宝安古墟,民国七年立”

“宝安古墟 ,民国八年冬立”

水口村退休老干部张玉泉与老校长张沛棋告诉小编,宝安墟清末民初时十分兴盛,当年墟边建有货运码头,从寒溪水有弯弯曲曲的河涌直通宝安墟(河涌路径为今天水常路至水口排站一段),东坑常平等处的杉木、竹排、各种日常用品、农业用具和农产品源源不断运到此处,各地商贾云集。墟内设有木材店、榨油房、米铺、打铁铺等众多商铺。

水口村退休老干部张玉泉

水口村老校长张沛棋

据《东莞水口张氏族谱》记载,二十五世进田公,生于咸丰九年已未(1859),曾在佛山开设“德隆”泥水铺,又经营多种产业,家有资财而乐善好施。其时张锡畴任墟理事,为吸引客商而想办法招商,凡来赶集货物卖不出者,进田公全部收购,所需资金均从他处支借,故此宝安墟交易旺盛,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后来锡畴去世,进田公将所有借据一律烧毁。

“保安古墟”现状

随着宝安墟的进一步发展,蔡边村于原来的宝安墟边增设两条商街,叫宝安新墟,而水口原有的墟叫宝安旧墟。不论新墟旧墟,都沿用一个旧称:“宝安古墟”。

— 終 —

来源:吴沃根、 黄伟英

编辑:爽朗仔 / 实习生:男男

你的大拇指是最好鼓励!

↓↓↓点这里

Hash:a04da58f1f507774cb5ab908f90a0d0330ced9a2

声明:此文由 荔香大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