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屯8号墓出土“怪”陶器,专家说:它破解了汉代稻田的灌溉之谜

在我国古代,百姓是靠天吃饭的,当旱灾或洪涝发,庄稼颗粒无收后,会直接导致人们的生活陷入困境。随着时代的发展,汉代百姓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耕种经验,除了一小部分被农史册记载了下来,其他的耕种经验,已经全都失去了。直到万屯8号墓中,出土一件“怪”器具,专家才破解了汉代稻田的灌溉之谜,您想知道这段历史的真相,那就让小编给您从头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

1975年,贵州黔西南兴义市万屯镇新桥村,农民在耕地的过程中,意外地挖到一块石板。一开始,农民并未在意,当他们合力将石板搬开后,才意识到好像有些不对劲。石板下面竟是一个黑窟窿,透过这个盗洞的洞口,发现里面似乎有几件陶瓷器具,这些农民怀疑挖到了古墓,连忙将情况告知村支部,紧接着,村长打电话联系到当地的文物研究所。

一个小时后,文物所的专家们骑车便赶到现场,经过十多天专业的考察后,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地下并不是一座古墓,而是一片古墓群……迄今为止,万屯汉墓群共发掘九座古墓,墓内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如铜制马车、提梁壶等物品。

九座陵墓中,8号墓具有典型性,出土的文物规格较高。专家还在这座陵墓中,意外地发现一件“与众不同”的物品。在说这件物品之间,小编先给大家揭秘一下墓群的主人是谁。

专家对古墓构造研究后,确定墓葬群修建于东汉初期。8号墓中并未放置兵器,而以铜顶针、铜镜、耳环等物品作为陪葬品,由此,我们便能推断出,墓主应该为女性。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在汉代时期,铜马车只有郡守等级以上的官员及其妻室才能使用。根据《后汉书•礼仪志》的记载:侯王秩禄比于郡太守,墓主应该与漏卧候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漏卧故城地址便在万屯镇新桥村附近一带。

汉代的制度、史书的记载,墓葬内的陪葬品,统统指向一个人,她就是漏卧侯夫人。

墓主身份尊贵,陪葬的物品应该是“贵族专用品”,但这件“与众不同”的物品,为何能破解了汉代稻田的灌溉之谜?

这件物品名为“水塘稻田模型”,它是一件椭圆形状的泥质灰陶,平地、宽边、折唇,径长45——46.2厘米,高8.4厘米。从外形上看,水塘稻田模型与“盆”非常相似。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椭圆形的盘中却被一分为二。

一边是水塘,一边是稻田。制作这件物品的工匠,为让大家更好区分,水塘中,有几个简单的泥塑,让这件物品显得更加古朴和自然。稻田中,我们能够看到土地被整齐地划分,田中的稻子茁壮生长的景象,水塘和稻田被一道堰堤隔开,通过仔细观察,我们能够发现中间有一个小孔,这就是两边通水的涵洞,涵洞上特意用一只小鸟进行装饰。为何用堰堤分开,还要用涵洞相连呢?

这就是古人的智慧所在,被分割的稻田各自与水口相连,而水是从涵洞中流出的。它是一种理想的灌溉模式,不仅节省劳动力,更能充分地利用了水资源

如今,“水塘稻田模型”被收藏在贵州博物馆,成为了该馆的镇馆之宝,如果各位读者感兴趣,您也可以亲自去看一看,顺便破解一下它身上携带的汉朝秘密!

Hash:b66f49c44a4f3795af8b40b448a18a95969451b5

声明:此文由 历史小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